維吾爾醫學

維吾爾醫學

中國新疆維吾爾族在漫長的醫療實踐中﹐與疾病不斷作鬥爭而創造出來的醫學體系。有豐富的經驗和獨特的理論﹐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簡稱維醫學或維醫。維吾爾醫學是自然觀的一個門類,是研究作為生產力的人的健康條件的醫學組成部分,是真、善、美戰勝假、惡、醜的全人類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最初的醫療源於原始人類的自我保護:身體層層塗抹香味花草,或刺上能夠抵禦各種生物叮咬的泥水肉粥;為了抵抗疾病,在採取油療、燒療、羊毛療、沙療、泡療、獸皮療、膽療、祛寒等物質療法的同時,還曾採取過宰生祭祀、巫師保佑、念咒驅邪、占卜算命、點香燻烤、掛護身符、祁求神靈等極為樸素的精神療法,這也許是開通絲綢之路之前中亞腹地農耕和遊牧民族所從事的醫療活動。

簡介

維吾爾醫學維吾爾醫學

它歷史悠久,既不同於古希臘醫學,也不同於古印度醫學和古阿拉伯醫學,它是繼承古西域人民和在後來後來移居西域的維吾爾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鬥爭和生活實踐中,在與各種疾病做鬥爭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科學的積累和總結。這門醫學經過與兄弟民族醫學的廣泛交流,逐漸形成了其較為完整的醫學理論體系和獨具特色的臨床治療經驗。維吾爾族醫學和其他民族醫學一樣,是中華民族醫學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

維吾爾醫學維吾爾醫學

豐富的理論與實踐

維吾爾醫學名著維吾爾醫學名著

世界上的其他民族一樣,維吾爾族從遠古石器時代起,就已經開始從事原始醫療活動了。維吾爾族的原始治療、預防、接骨包紮等方法,是在其獨特的生存環境、地理環境和認知形態基礎上逐漸形成的。

最初的醫療源於原始人類的自我保護:身體層層塗抹香味花草,或刺上能夠抵禦各種生物叮咬的泥水肉粥;為了抵抗疾病,在採取油療、燒療、羊毛療、沙療、泡療、獸皮療、膽療、祛寒等物質療法的同時,還曾採取過宰生祭祀、巫師保佑、念咒驅邪、占卜算命、點香燻烤、掛護身符、祁求神靈等極為樸素的精神療法,這也許是開通絲綢之路之前中亞腹地農耕和遊牧民族所從事的醫療活動。

相傳,大約在2500年前,塔里木一帶曾有位叫哈孜瓦依的行醫者,他發現小茴香、黃訶子、紫花地丁、番瀉葉、沒食子、食鹽、肉等7種藥物能減輕病的痛苦。數年後,塔里木的藥書,又吸引了古希臘國王的使者來訪。希臘國王為得到藥書,許諾要為塔里木人民建造宮殿並陪嫁公主。

經過漫長的歲月,古代維吾爾人民在生活實踐中,不斷抵禦自然災害和疾病的侵襲,創製了製藥工具,積累了醫藥知識,這些都成為後人支配自然,能動地改造世界,創立醫學體系的牢固基礎。

上古時期,西域民族和其他地區的民族一樣,已具備了較高的文化素養,醫學領域也已引進了補素的唯物史觀。當時人們解釋疾病的理論,可以追溯到信奉火襖教的鬼神醫學時期。火之重要,不亞於太陽,因為它傳播光明,抵禦附身六邪惡,所以它被視為最神聖最清潔的因素,這對於古代維吾爾人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在歷史的緩慢演變中,古代維吾爾人逐漸認識到,自然界中火、空氣、水、土和萬物的生長和盛衰存在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密切關係。人在自然界的生存條件,所有生命物質的起源,疾病的形成,都與自然界中的火、空氣、水、土相互反應和相互作用分不開。這一理論可以從《黃帝內經·異法方宜論》的記載中得到佐證。

維吾爾先民有相當多的古代藥物和醫治方法,是受了源於原始公社制度時期的幻想性世界觀影響而產生的。他們認為宇宙萬物,皆有神權支配。好像靈魂作用於自然界,往往把某些疾病的發生原因歸於鬼神活動。當原始社會進入階級社會以後,由於出現了私有財產和剝削關係,繼而產生了專管祈禱、祭祀的“巫”。巫代表剝削階級利益,往往利用自己掌握的醫藥知識,以能和鬼神相似的姿態,用迷信、魔術的方式替人治病,給原始補素的醫療活動披上了神秘的外衣,造成了醫巫混雜的現象,阻礙了醫學本身的發展。

早期西域一帶盛行的拜物教、景教、火襖教就是幻想觀念的最早形式。漠北草原回紇以前普遍信奉薩滿教。薩滿巫師的社會地位很高,巫師能為人治病、占卜、預言、撥除邪崇、役使鬼魅、解蔓等。為人解惑之事,幾乎無不通曉。當時的“巫師”,常常是醫和巫的混合體,是一種術士兼治病者,從其可知薩滿教對回紇社會文化的影響至深至巨。

在此階段,維吾爾先民對疾病完全持宿命觀點,任憑巫神安排,襖教代替薩滿教成為主要宗教後,縱使襖教有較明顯的善惡與美醜鬥爭觀念,對疾病可能持一種鬥爭態度,但在治病方面尚不能擺脫以術士為主要行醫者現狀。由於奴隸制時期生產方式不斷改進和文化的發展, 巫醫又作為邪惡勢力被取締。塔里木盆地出土的一部早期文獻《 盧文殘卷》,記載著女巫行醫狂厥,當地國王下令禁止女巫行醫的情況。這說明西域從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時期的某些古代醫學特徵,這也是和僧侶、宗教、鬼神的羈絆競爭的階段。所以,在很早以前,西域地區的醫病之事有教士專司,教士往往被視為一個大醫士。那時,有點名氣的外科醫士按襖教徒規定:在一個醫士可對襖教徒們實施手術以前,至少必須先醫治過二個非教徒,假如非教徒治死了,損失不算大;但是假如這個醫士未曾對非教徒施行過手術,證明他的手術確屬精良,而即冒然去醫治襖教信徒,他便犯了大罪了,這大約是醫事制度的最初萌芽階段。

由此,我們可以確認,維吾爾先民從久遠的年代開始,無論是樸實的迷信手段,還是科學手段,已經發明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治療方法。

由於醫療是一種具有時代特色的行業,加之經過了數千年,年代離我們已十分久遠,因此,我們祖先的醫藥、診療、藥方等方法傳至我們時代的幾乎為零。儘管如此,我們仍可以從豐富的漢文史料以及考古發掘獲得一點這方面的知識。

迄今為止,在天山南北的聖山、綠洲河岸、古城遺址和無數原始古墓群,人們發掘了公元前幾千年以前,與先民們生存活動相關的珍貴文物,還發現了與醫療活動相關的藥劑調料、有療效的植物、礦石藥物、從動物體內提取的藥物等藥類標本。沉睡地下幾千年的古代塔里木人有關醫療、醫藥的物品先後重見天日,特別是其中有較高技藝的剖腹手術、頭骨和骨盆手術方面的實物的被發現,證實了古塔里木人在人類歷史上所創造的奇蹟。

從維吾爾醫學的內容和性質而言,人們經過很多世紀的生活實踐,總結了一系列完整的醫學理論、病例學、藥物學和醫療方法,不但形成了獨特的維吾爾醫學經驗,而且在治療地方病、急性疑難病症、性病、糖尿病、鼠疫、癌症和腫瘤、皮膚病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療效,並總結和積累了很多方法和經驗。

維吾爾醫作為醫療活動的一個分支,是醫學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建立在對人類病症的內外條件、原因、性質、療效、護理等不同要求的理解和方法以及直接醫療實踐和歷史發展的基礎之上。

維吾爾醫認為,人體和所有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生命與外部環境條件是一個整體。維吾爾醫與最古老的東方樸素唯物主義學說一脈相承,認為大自然,即宇宙乃是水、火、氣、土四種物質的運動、變化生成的,事物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係。人類的生命是由自然界以上四種物質的複雜作用而形成的,同時,還與它的直接影響相關。根據古代唯物主義自然觀,維吾爾醫學人創立了四大物質學說,這一學說包含三大內容:

1. 組成人類生命的基礎及其外部自然。

件的四大方面,具有四大不同的性質,它們是氣之濕熱、火之乾熱、水之濕寒、土之乾寒。

2. 具有四大性質的四大物質對人體產生影響,是由黃膽質、血液質、粘液質、黑膽質等各不相同的四種體液所致。體液質在人體內持續代謝、更新和循環,為人的生命健康創造條件。體液質的平衡狀態一旦被破壞,就會導致疾病,特別是會成為內科疾病的病根。在診斷疾病,了解體液失調,治療疾病的過程中,就必須恢復體液平衡。人體是在與外部環境彼此克制和平衡中延續自己的生命。

3. 每個人都建立在四種體液的抗衡和平衡的正常點。這一觀點,將人從外皮特徵直至神經和精神特徵,分為四類體液狀態進行解釋。據此認為,有的人是血液質,有的人是膽液質,有的人是粘液質,有的人是黑膽質。維吾爾醫根據不同體液質人們的正常條件,預先掌握其分與合的因果關係,對人採取具體治療措施。

在維吾爾醫中,療法不僅限於藥物治療,它還包括改善醫療環境、精神治療、藥鄯療法、太陽浴、溫泉療法及按摩、熏法和開刀等。維吾爾醫始終將改善環境和所有組織的體力視為藥物治療的先決條件。維吾爾醫認為,周圍自然世界存在什麼樣的病因,就會相應的存在影響它的具有療效的剋星。根據各類藥物熱、寒、乾、濕的特性和它們的主要影響力,對各種病因,情緒紊亂等採取相應的應對手段。

維吾爾醫學是自然觀的一個門類,是研究作為生產力的人的健康條件的醫學組成部分,是真、善、美戰勝假、惡、醜的全人類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古維吾爾醫學的東傳

早在幾千年前,西域人民在治療和行醫過程中,就能夠熟練使用毒藥並將其傳入了中原,在這方面達到了相當高的醫術,具備了較完整的藥物知識。

公元前後,隨著絲綢之路的繁盛,西域和中原的貿易、經濟和文化交往更加密切,特別是到了西漢時期,漢史張騫兩次前往西域,進一步促進了西域與中原的交往關係。

張騫在西域進行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同時,也進行了醫藥交流。他將中原先進的醫藥衛生知識介紹到西域,與此同時又把西域的豐富醫藥衛生知識帶回到中原。西域的特產石榴、葡萄、苜蓿、胡麻、胡蔥、核桃等植物先後被引種到中原。這些西域的植物藥材,豐富了中醫藥學的內容。

在漢武帝時期,曾在長安設定了專賣西域藥材的《旃席千具》。據《神農本草經》記載:當時在內地有了原產自西域的紅花、大蒜、葡萄、石榴、雄黃、硇砂、胡蘿蔔、紫貂皮、蘆薈、龍葵、果仁、大黃、樟腦、羚羊角、苜蓿、胡麻、胡桃、胡豆、胡荽子等並廣泛用於藥療。

1972年,武威漢墓出土的78卷醫藥簡冊,詳細記載著病因、病名、病理、症狀、方藥、用量、劑型等文字,其中就有駝蘇(酥油)、鹽、“牡羊”等古維吾爾醫常用藥品。

兩漢時期,通過絲綢之路,西域藥材大批流傳到中原。在我國第一部本草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就記載了肉蓯蓉、葡萄、胡麻、胡桐、苜蓿、珊瑚、朱丹、雌黃、水銀、麻黃、戎鹽、墨鹽、青琅 等等十多種西域的地產藥物,說明漢代古維吾爾人和中原人民之間的藥物學交流的盛況。另外,西域一些獨特的治療方法,如用一種稱為白草的植物煎製成藥,治療箭傷每獲良效,也流傳到了中原,並被載入到《後漢書》中。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著名本草學著作《本草經集注》和《名醫別錄》中收載了玉、青琅 、硇砂、雄黃、雌黃、戎鹽、木香、胡麻、芥、苜蓿、葡萄、胡蘿蔔、石榴等產於西域的地產藥品,也反映著古維吾爾醫藥與中原交流的盛況。

公 元首世紀唐天寶年間,于闐古維吾爾名醫比吉.贊巴.希拉汗應聘入西藏,擔任王室侍醫,將自己所著《廿露寶鑑》等10餘種醫書譯成藏文獻給藏王,藏王赤德祖 贊(704---754年在位)令人將書集中收藏,統一命名為《王室養生保健全書》。希拉汗告老還前曾將有關人體解剖測量的和包括諸論治療,切脈秘決內容 的醫學巨著《黃色比吉經函》一書獻給了藏王。這些古維吾爾醫藥巨著對後來的藏醫句著《四部醫典》的產生起了巨大的作用。

公元9世紀左右的《回鶻醫學文獻》是反映當時高昌(今吐魯番)回鶻王醫學的珍貴資料,其內容包括多種臨床治療手段及精神療法。

唐代古維吾爾著名科學家、哲學家、天文學家、醫學家法拉比(公元870-950年)有關醫學的著作有十幾部,有《論自然界》、《論人體學》、《論精神學》、《論自然物的熱性、寒性、濕性、乾性》等。公元8世紀,唐天寶年間,于闐古代維吾爾名醫比吉‧贊巴‧希拉汗應聘入西藏,擔任王室侍醫,曾將自己所著《醫學寶鑑》《傷寒解義》《屍體圖覽》《甘露寶鑑》等10餘種醫書譯成藏文獻給藏王。藏王赤德祖贊(704~754年在位)令人將書集中收藏,統一命名為《王室養生保健全書》。吐蕃王朝第五代藏王赤松德贊(754~797年在位)即位後,繼續以重金延聘各國名醫入藏傳授醫術,編譯醫藥著作,發展藏醫藥學,希拉汗曾與他人合寫《漢地脈診妙法》《消腫神方》《放血鐵蓮》《穿刺巧術》《養身晶珠》等30多部醫藥著作。他告老返回于闐前曾將有關人體解剖測量的書籍和包括諸論治療,切脈秘訣等內容的醫學巨著《黃色比吉經函》一起獻給藏王。這些維醫藥著作對後來的藏醫名著《四部醫典》的產生起了很大的作用。9世紀中葉後期,生活在中國漠北的維吾爾族一部回紇,由於回紇汗國遭受饑荒和疾病,經濟瀕於崩潰,又為黠嘎斯所破,其大部分西遷,同原來就居住在新疆廣大地區操焉耆、龜茲、于闐語的回鶻融合。公元9世紀左右的《回鶻醫學文獻》是反映當時高昌(今吐魯番)回鶻王朝醫學的珍貴資料,其內容包括臨床各科疾病、治療及藥方,療法包括食療、藥療、理療、冷熱敷、灸烙、放血、穿刺、清理傷口、骨折夾板固定、水療、日療及精神療法;藥物中牛角、尿、乳汁、羚羊角、斯迪系……牛、馬、狼、人和兔膽汁、麝香、海狸香、砂、胡楊膠、桑椹乾、柴白檀香、葡萄醋、黑胡椒、芝麻、蒜和白鉛粉等。隋唐時代,古代維吾爾醫藥曾經興盛一時,遠傳至西安和東南沿海口岸。揚州是當時的商業城市,西域的僧侶、商人也絡繹不絕來到揚州。揚州高僧鑒真和尚為到日本去傳教,因幾次渡海失敗,患眼疾失明,多方醫治無效,後來曾請到一位西域回鶻醫生給他做了手術後痊癒,重新起航去日本順利地進行傳教。由此可見,當時維醫也有相當高的外科手術技術。維吾爾著名科學家、哲學家、天文學家、醫學家法拉比(公元870~950年)有關醫學的著作有十幾部,有《論自然界》《論人體學》《論神經學》《器官的功能》《論自然物的熱性、寒性,濕性、乾性》等。他以四大物質(四要素)學說論證了自然界和人體生理、病理的變化關係。這不但對推動回鶻醫學發展起了重要作用,而對他的間接學生伊本‧西拿的《大醫典》,甚至阿拉伯、中亞醫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10世紀新疆處於喀拉汗王朝時期,維族開始信奉伊斯蘭教,為此新疆阿圖什設立了“麥德日斯‧薩其也”(放光)學堂,它是包括醫學專科在內的綜合性科學院校。該校最著名的維醫外科學家伊麻都丁‧喀什格日是受人民尊敬的醫師,他多次奔赴戰場成功的完成了各種外科手術,他高超的醫技和人道主義精神,博得了國王博格拉汗的恩賜,獎給了戰馬和戰刀。他著《注大醫典》《中國菝》等專著。雖然,維吾爾族由於喀拉汗王朝中期開始使用阿拉伯字母的察哈台文,許多回鶻文醫著未能保存下來,但從當時的《福樂智慧》《突厥語大詞典》及元代以後維醫專著可驗證有關回鶻醫學大量資料。麻赫穆德‧喀格里(1020~1080年)的《突厥語大詞典》中記載的臨床各科疾病,療法及處方用藥的格調與《回鶻醫學文選》一脈相承,如:“給狂犬咬傷的人,服瘋狗的腦就會好”,“對夜尿症,用駱駝肉和大麥混做飯,食用就愈”、“若牙疼,硼砂、麝香混合放在牙上”等上百種療法及藥名。《福樂智慧》的作者優素甫‧哈斯‧哈吉甫(1009~1070年)不但以長詩形式頌敘了喀拉汗王朝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繁榮發展的嶄新面貌,同時又用醫學思想闡述了人的生、老、病、死與自然界四要素(火、氣、水、土)及人體氣質、體液(膽液質、血液質、粘液質、黑膽質)的平衡有著密切的關係並介紹其治療總則及20種劑型名稱。12世紀初,西遼政權統治新疆至蒙古時期,和田一位著名的維醫學家阿老丁‧穆罕木德‧和田尼(1150一1222年)著“ZubdatulKawanilIlaj(治療精華)”及“TibbiFitki(法醫)”,手抄本一直流傳至今。同一時期,維吾爾醫名醫賈馬力丁‧阿克薩依出生在和田墨玉縣阿克薩依村,他以本村名命名的維醫專著《阿克薩依》於1899年在印度勒克瑙城正式出版,同時作為印度首都德里的伊斯蘭醫學院正式教材用到1929年。該書包括:維醫基礎理論、各科疾病及其治療、藥物及方劑等,是一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的維醫藥名著。 元代的統治階級為了讓更多的維吾爾(回鶻、回回、畏兀兒、哈喇魯)人參政,並滿足他們的要求,對回回醫學也很重視,在大都和上都均設回回藥物院,維藥學家答里麻在1307年(僅19歲)任該院達魯花赤(院長),回回藥物院擴建為廣惠司後,回鶻外科醫生聶只耳是任該司的令君。據庫車17世紀維吾爾名醫《西日甫‧本‧佳馬力丁‧阿吉傳》記載:庫車著名維醫藥學家胡都優木汗‧阿吉(1567~1658)1619年參與《回回藥方》36卷的編撰工作。據住在合州釣魚山(四川合州)縣行醫的著名軍醫赤海牙和布魯米希的兒子醫師愛薛(1247~1318年),均是元代維吾爾名醫。《蘇拉赫(明淨)》是維吾爾科學家賈馬勒‧卡爾西(?~1322年)在喀什用波斯文撰寫的維醫學辭彙為主的自然、地理、氣象詞典。同一時期居住在中原的維吾爾藥學家薩德彌實有專著《瑞竹堂經驗方》。維醫營養學家忽思慧撰寫的《飲膳正要》是中國古代一部飲食衛生與營養學專著(關於薩德彌實和忽思慧的族別,目前尚有爭論一一本書主編)。和田維吾爾名醫毛拉‧阿日甫(1556~1662年)著《DasturulIlaj》(醫療指南);明清時期,維醫藥學知識在漢族中醫藥著作中有了更多的反映。如:明代的《本草綱目》中記載:阿魏、茜草、砂、胡黃連、胡麻、胡桃、胡蔥、鳳梨、茴香、紅花、蓽茇、刺糖、膃肭臍、膃肭獸、返魂香、大尾羊、黃羊、駝、酪、醍醐、羚羊角、金、玉、瑪瑙等100多種。也有眾多維醫名醫著作問世,如:17世紀維吾爾名醫木拉德‧拜克著《AgirazTibbi》(醫學之目的),18世紀莎車名醫毛拉那‧賽衣非的《木排日勒‧庫魯比》,還有19世紀穆罕木德‧熱依木‧沙‧布瓦的《滿百依‧福瓦依》,賽依德‧穆合塔爾‧布拉克‧拜克的《提比‧西法》,霍加‧熱衣木‧阿洪的《提比‧充》,奧斯滿‧拜克的《夏拉依提‧斯海提》,木拉德‧拜克的《塔吉日巴提‧提比也》,毛拉‧玉素甫的《特日庫力‧依拉吉》,買買提明的《孜亞奧力‧庫魯甫》及喀什名醫拜德爾丁‧蘇皮‧阿洪的《XifailKulub》(如意療法),等等。 近代,喀什、和田、吐魯番地區有過不少有名望的維醫藥學家,對維醫的延續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如:維醫學家太吉力(1848~1927年)的醫學專著《太吉力驗方》,1899年於喀什出版。還有許多手抄本至今散失在一些維醫家手中。他創辦的醫學堂,經他教授出的徒弟和學生中,許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維醫事業發展的奠基人。如:喀什的玉素甫‧阿吉,葉城的賽依汗,皮山的馬蘇‧阿吉,和田的吐爾迪‧阿吉等。維醫藥學經過2500多年漫長而艱難的積累,不但為東西方醫藥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同時也吸收他們的精華,終於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獨有特色的理論體系。即:四大物質學說、氣質學說、體液學說、力學說、健康學說、疾病學說等解釋人體與外界的相互辯證關係,創立了一套診治疾病的治療學說。 四大物質學說包括火、氣、水、土;氣質學說包括8種正常氣質(熱、濕、寒、乾、乾熱、溫熱、溫寒、乾寒)和8種異常氣質;體液學說包括正常體液(4種)和異常體液(4種);力學說包括生命力、精神力(12種)和自然力(7種);健康學說包括健康必須11種因素;疾病學說包括氣質失調疾病(體液型及非體液型各8種)、形狀改變型疾病、結構損傷型疾病及病級、病期、病危等;診斷學說包括七診(即除瞭望、聞、問、切診外還有尿診、便診和痰診);治療學說包括護療、食療、藥療、手療等4大療法。藥物學說包括草藥、動物藥、礦物藥及其藥物性味(將藥性分為乾、熱、濕、寒及乾熱,濕熱、濕寒、乾寒,並將藥物性味分1、2、3、4級)、矯正藥、代用藥等;製劑學說包括劑型,劑型分為膏狀製劑(糖膏、蜜膏,苦膏、解毒膏、粗膏、仁膏、情舒膏、花膏、含膏、軟膏、敷膏)12種,硬狀製劑(片劑、小丸、肛門栓劑、耳鼻栓劑、陰道栓)5種,散狀製劑(內服散、牙粉、眼粉、吹粉、口腔粉、沖劑)6種,液狀製劑(糖漿、蒸露、果漿、煎湯、浸泡液、粘液、鼻聞液、洗腳液、油劑、灌腸液、滴液、酸液、注射液、口服液等)20多種,共60多種。各種製劑均有屬性(乾、濕、寒、熱及乾熱、濕熱、濕寒、乾寒),並且屬性具有特定方法計算的性級,如:1、2、3、4級。 內科疾病多以內服藥為主,非體液型氣質失調疾病採用調正法,體液型氣質失調疾病首先採用致病體液成熟法,第二步用致病體液排泄法,第三步才用主藥根治法。還有熏藥、坐藥、放血、冷熱敷、日光浴、溫泉浴、埋熱沙等20多種療法。對肝膽疾病、消化疾病及白癜風、糖尿病、血管硬化性心臟病等有較高的療效,在外科方面,在服藥的同時採用烙法、熱罨、披獸皮、結紮、手術、針刺、按摩、手法復位等20多種療法。常用藥已達800多種,製劑400多種,維吾爾醫藥學深受當地人民的歡迎,它在民族繁衍和衛生保健中做出了重大貢獻

維醫的特色和前景

維醫藥學以其獨具特色的辯證理論學說體系和豐富的診療經驗,在歷史上不僅曾造福古人,為居住在西部地區的各族人民的繁衍昌盛作出過重大貢獻,而且惠及今人。今天維吾爾醫學依然在新疆地區防病治病,維護民眾健康方面起著重要及不可忽視的作用。

維醫藥副作用小,對許多頑疾固症、疑難病症的療效神奇;維醫藥在食療、養生等對人體疾病的預防和抗衰長壽有著明顯功效。維醫分為內治、外治。療法又歸為:熏、噴、敷、坐浴、浸浴、日光浴、溫泉浴、放血、烙、炙、扎、挑、刺、拔火罐、切排膿、裹獸皮、冷熱敷、穴位敷、沙療、推拿、按摩、飲食、精神、心理、治療等20多種療法。維醫治療在白癜風、牛皮癬、腫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風濕性關節炎、偏頭痛、骨傷科等疾病取得的良好療效早已飲譽中外。

維醫用藥種類繁多,有草藥湯劑、古方劑、單劑和各類複方製劑,劑型多達數十種。如煎劑、泡劑、淹劑、蒸餾劑、糊劑、露劑、片劑、油劑、針劑、粉劑、含漱劑、熏劑、塗敷劑等。

新疆地域遼闊,物產豐富,蘊藏著巨大的藥材資源。

維醫使用的藥材達1000餘種,其中常用藥材有400多種,藥材來源分植物、礦物、動物藥三大類,除少量從國外(主要是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國)進口外,絕大部分是由國內及新疆產的。

近代,由於西洋醫學的輸入,維醫藥學與中醫藥學一樣也面臨受排擠、歧視,甚至滅亡的境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維吾爾醫藥學獲得了新生。特別是自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州、市、縣創辦了48所維醫醫院或西醫醫院內開設維醫科,還創立了新疆維醫專科學校和新疆維醫研究所,開展了醫、教、研工作。有名望、真才實學的維醫人員被授予相應的職稱,鼓勵他們帶徒弟,總結經驗,著書立說。新疆維醫研究所同自治區、喀什、和田、吐魯番4家維醫醫院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對劑型改革、白癜風、糖尿病、冠心病進行了研究,已取得較好的成果,其中治療白癜風的成果榮獲新疆科學大會“優秀科研成果獎”。這些辛勤耕耘的科技成果,都離不開維醫前輩的共同努力,他們為發展維醫藥事業留下了寶貴財富。如:已故的喀什維醫醫院創建人玉素甫‧阿吉生前編著的《卡祖農》(小醫典),已故和田維醫醫院吐迪‧買買提醫師編著的《維醫治療手冊》及已故吐迪‧阿吉維醫主任醫師的《維醫處方集》,已故阿圖什維醫沙木沙克主任醫師著《骨傷科治療學》,已故的烏魯木齊維醫醫院(現自治區維醫醫院)主要創建人之一巴義‧阿洪主任醫師著《維醫常識》等醫書已出版發行。新疆衛生廳主編由新疆衛生出版社出版的有《維醫常用藥材》《維醫常用製劑》及維醫中專、大專基礎理論、內、外、婦、兒、五官科等一套11本教材。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的統一安排,新疆衛生廳的支持下完成了《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維醫藥學分卷》的編寫、出版任務,其中第二冊榮獲首屆中國民族圖書一等獎。新疆維吾爾醫研究所主辦的《維吾爾醫藥》雜誌榮獲全疆科技期刊評比一等獎。維醫電腦診治系統榮獲全國中醫藥博覽會“神農杯”獎,等等。

在黨和政府的民族政策和中醫藥政策的正確指導下,近年來,新疆的維吾爾民族傳統醫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目前,新疆已有各級、各類獨立建制的民族醫醫療機構45所,其中維醫醫療機構37所;高等院校1所;科研機構2所;維藥藥廠3所;民族醫藥專業技術人員2477人,其中維醫藥人員2110人。初步形成了醫療、教育、科研及藥品生產基本配套的發展格局。特別是維藥的生產已經開始運用現代化加工設施、製劑手段,並採用與國際接軌的檢測方法,完成了對傳統維藥製劑的手工生產工藝、技術改造,成功地進行了劑型改革,已能夠從技術條件上保證嚴格的執行民族藥的加工炮製規範,形成規模生產的格局,同時研製開發了一批高效、速效、安全、給藥方便的系列維藥新品種,一批“拳頭”藥品,有特色“名牌”藥品正在打進國內、國際市場,顯示出較強的競爭活力。

維醫藥的開發和利用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要想把這一蘊藏豐富的知識寶庫打開,並將其博大精深展現於世人,可謂任重而道遠。

維吾爾醫藥學象一顆明珠鑲嵌在中國的醫藥學寶庫之中,光輝燦爛,為保證中國各族人民的健康事業繼續做出貢獻,並將會為全人類的保健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