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小碗菌

綠小碗菌

綠小碗菌,子囊盤小, 最初球形,後呈碟形,直徑3-8mm,新鮮時肉質,稍膠質,乾時脆,邊緣內卷,外部黑色,有少數深褐色根狀菌絲,粗10-12μm。

基本信息

綠小碗菌

拉丁綱名Ascomycetes
中文綱名子囊菌綱
拉丁目名Helotiales
中文目名蠟釘菌目
拉丁科名Mollisiaceae
中文科名暗皮皿科
拉丁名Catinella olivacea
中文名綠小碗菌
定名人(Batsch ex Pers.) Boud
參考文獻Mollisiaceae

中文學名:綠小碗菌
中文別名:綠孢盤
分類地位:蠟釘菌目暗皮皿科小碗菌屬
形態特徵:子囊盤小, 最初球形,後呈碟形,直徑3-8mm,新鮮時肉質,稍膠質,乾時脆,邊緣內卷,外部黑色,有少數深褐色根狀菌絲,粗10-12μm。子實層平或稍內陷,新鮮時暗綠色,乾時黑色。子囊圓柱形,70-90μm×4.5-6μm,孢子8個, 無隔, 光滑,單行排列,卵圓形至橢圓形,淡褐色,含二個油滴,7-10μm×3-4.5μm。側絲細長呈線形,褐色,上端稍粗,直徑2.5μm。
生態習性:春至冬季生於栲樹等腐木上,密集群生一起。
分布地區:廣東、海南四川雲南、福建等。

綠小碗菌

經濟用途:此菌常繁殖生長在潮濕的香菇段木上,影響其香菇的產量。

圖片

綠小碗菌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