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古廟在上個世紀有一次修善,但這一次修善也有很多的弊端,也是由於技術問題不可避免的。正殿上面的瓦當原來是相當的精美,現在依稀看出當年的痕跡。可惜現在的瓦廠沒辦法生產出一模一樣的瓦當,這是在文物保護方面不夠完美的地方。
在文革時代,包經書的經板被取走做了語錄板。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廟上沒有人住,所以有好幾次被盜。廟裡面有一口鑄鐵大鐘,鐘的上面有一些人的名字。大鐘也曾在生產隊裡面用。後來生產隊解散了,大鐘又回到了廟上。曾經有人將大鐘偷走,在路上被人發現,才逃過一劫。
金海寺座落在前營子西面的山上,一直以來都是這個小村莊的一部分。這個小村莊有80多戶,400多人。這個小村子和附近的村子比土地比較平整,村前村後都是可以灌溉的良田。這裡種的作物主要有,高粱、大豆、小麥、玉米等。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菜園,長期以來過活自給自足的生活。近年來村裡的人們到全國各地打工。村里曾經出現過30個建築小包工頭,隨著歲月的流逝,有的又去做建築工,有的做起了小生意。新的一代慢慢的主載著小村莊的命運。有的考取了大學在大城市裡面找到工作,並且娶妻生子,也有一些人四處奔波尋找著發展的道路。
廟會:農曆4月15日
地址:遼寧省朝陽縣勝利鄉五家村一組(前營子)
相關文章
小小經海寺 默藏“大藏經”
在朝陽地圖上,一巴掌按下去,至少能捂住十來個帶“廟”字的地名。位於朝陽縣勝利鄉的經海寺名氣不大,卻有著極其寶貴的採訪資源。因為在很久以前,記者就聽聞在經海寺里保存著一部東北僅見的藏文《中華大藏經》。逆著大凌河水漂流的方向,記者向朝陽勝利鄉進發,告別木頭城子鎮那座故事多多的金寶山,去尋找經海寺。
從木頭城子鎮出來,正是趕集的人們散場的時間,村民們或騎著腳踏車,或蹬著三輪車,更多的是趕著馬車,熱熱鬧鬧地往家走。記者趕上一輛馬車,打斷了車上談天說地的村民們的對話,打聽去往勝利鄉的路。趕車的老漢大著嗓門指給記者前去的方向,還熱情地問:“去哪家串門啊?”笑著告別一車人,記者出發了。
勝利鄉不難找,一條馬路不用拐彎,大約開了半個小時的車,記者就看到了勝利鄉的牌子。可是,經海寺在哪裡?正打算找人問路,路邊一塊寫有“經海寺”的小路牌就出現了。呵呵,得來全不費功夫。記者順著方向把車開下了土路,一直顛簸著拐進了一個小村子。大片的農田幾乎遮住了村莊,更掩住了通過村莊去往經海寺的那條小路。小路特別窄,至多有一輛車寬,一直蜿蜿蜒蜒地伸向村子後面那座小山崗。小路盡頭是一個坡度很大的胳膊肘彎,車子上去後就是一塊空地,反倒寬敞了。一個磚壘的小門前有兩隻小石獅,磚是新的,石獅是舊的。這裡就是經海寺了。
經海寺真的太小了,比記者走訪過的其他寺廟都小,甚至可以說,沒什麼寺廟應該具有的那種大氣,恢宏。寺廟裡有幾棵老樹,正殿一間,東耳房兩間,全是磚瓦建築,都顯現著修建不久的氣息。院子裡靜悄悄的,一位喇嘛聽到了聲音,從一間殿里走出來。記者和他打過招呼,聽明來意的喇嘛很警惕地要求查看記者的證件,看了之後才熱情地招呼記者進殿。跟著他,記者走進了外表看上去很不起眼兒的正殿,卻發現裡面絲毫不比其他的藏式寺廟欠缺。這間正殿約有四五十平方米的樣子,顯得有些破舊。殿內兩側木製閣架上,滿滿地、整齊地擺放著許多黃色的布包。直覺告訴記者,這就是經海寺引以為豪的鎮寺之寶——珍版藏文大藏經了。
果然,在一番寒暄過後,喇嘛用不是很熟練的漢語告訴記者,黃色布包里就珍藏著《中華大藏經》。
喇嘛叫香巴丹增,是從甘肅來的。來到經海寺後,他默默地修補著小小的寺院,默默地守護著珍貴的經書。他小心地從閣架上拿下一個布包,慢慢展開,裡面的佛經頁子露出了面目。這讓記者著實有些激動。
據介紹,這是康熙年間印製的《中華大藏經》,佛經由漢、藏、蒙和滿四種文字印製而成。跟著香巴丹增的動作,記者看到這些佛經都印在寬約30厘米、長約90厘米的羊皮紙上,雕版,印文為紅色,文字為藏文,只有《目錄》是漢文版的,裡面還記錄著經書及歷史一些相關記載,裝幀十分精美。裡面還有扉畫,均為手工繪製,筆觸細膩,顏色鮮麗。據了解,藏文佛經在裝幀形式上不同於漢人的經本,而是以經頁、經版、經衣組成,稱為“梵夾裝”。其中的經版為木製,置於經頁的上下,對經頁可以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香巴丹增告訴記者,這部《中華大藏經》來自清宮。同樣版本的佛經現在中國只有兩套,一套在北京的雍和宮,另一套就在這裡。這部經書原有108卷,但由於寺廟年久失修,有部分經文遭到蟲蛀,更有2部經文遭竊,至今下落不明。所以,目前這裡只有106函《中華大藏經》了。說到這裡,香巴丹增給記者解釋了剛才的警惕,也讓記者明白了他執意要看記者證件的本意。要想守護這些珍貴的經書,對陌生人保持警惕的確很有必要。也可以想像,為了這些經書,香巴丹增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如此珍貴的經書是怎么流落到經海寺的呢?如此名不見經傳的小小寺廟,又怎么會藏有寶貴的《中華大藏經》呢?經過記者一番了解,才得知經書的來歷。
相傳,清康熙年間,在經海寺所在的這個小村子出了一位御醫,因為醫技高超,深得皇帝信任和喜愛。當這位御醫告老還鄉時,康熙帝特賜其御製《中華大藏經》一部,以彰其功德。老御醫帶著這件珍寶回到家鄉,親手修建了這座經海寺,忠心供奉著《中華大藏經》,經海寺也就和經書一起留傳至今。這部《中華大藏經》是目前東北僅見的北京版(又稱嵩祝寺版、康熙版)藏文中華大藏經。據介紹,它刊刻於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雍正二年(1724年)續刻。該版版片毀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之役。該版藏經因系清王室官本,刻造、裝幀頗為精良,版型較一般藏文經大,且大多出自藏族和蒙古族宗教畫家手筆。該版藏經曾流傳到日本和歐洲。
據了解,大藏經是佛教典籍叢書總稱,內容包括經、律、論。現存的大藏經,按文字的不同可分為漢文、藏文、蒙文、滿文、西夏文、日文和巴利語系等七個系統。此外還有過契丹文大藏經的刻造,但尚未發現傳世的刻本。經海寺中保存的《中華大藏經》就其內容而言並無珍貴之處,但其作為《中華大藏經》諸多版本中的一種,可能更具學術意義和歷史意義。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經海寺寺小,甚至顯得有幾分破敗,但因為《中華大藏經》的存在,就足以體現它的珍貴和非同尋常了。
文 /商報記者 宋春玲
相關詞條
-
覺海寺
覺海寺為浙江省德清縣新市鎮北迎聖橋北堍的千年古剎覺,原名大唐興善寺。
景點簡介 內部景觀 歷史經過 相關詩文 相關圖片 -
新店海藏寺
海藏寺位於台灣台北縣新店市碧潭路51號萬聖山。為化度北方地區的信眾,1961年由清嚴法師以“緣在碧潭”而創建。初以民宅改建,簡樸如茅篷。清嚴法師注重實修...
歷史背景 文化價值 建築風格 肉身菩薩 民間故事 -
海光寺
天津海光寺,原是津門名剎,遊覽勝地。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由天津鎮總兵藍理在距天津老城南門三里的官道東側(今和平區南京路與南門外大街交匯處...
修建歷史 《海光寺志》 御書匾額 遭受厄運 機器鑄炮局 -
覺海寺[浙江省德清縣寺廟]
覺海寺為浙江省德清縣新市鎮北迎聖橋北堍的千年古剎覺,原名大唐興善寺。
景點簡介 內部景觀 歷史經過 相關詩文 相關圖片 -
梵天寺經幢
梵天寺經幢位於江乾鳳凰山麓、梵天寺路梵天寺遺址前。共兩座,幢高15.76米。是吳越建築藝術與雕塑藝術結合的瑰寶。梵天寺為五代吳越國名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
簡介 建築 評價 -
淨慈寺
淨慈寺位於西湖南岸,初名“慧日永明院”,始建於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至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由於歷代君主多崇佛,故淨慈寺在歷史上是杭城最大的寺院...
景點介紹 歷史沿革 傳說 毀建概況 主持、禪師名錄 -
廣州海幢寺
海幢寺,素以環境清幽、園林優美而著名。海幢寺占地面積1.97萬平方米。其原址南漢時稱為“千秋寺”,明末改為寺院,稱作“海幢寺”。清初該寺大規模擴建、遂成...
寺廟簡介 傳說故事 地理位置 前傳與現狀 交通指南 -
海雲寺
海雲寺,寺院名稱,目前在我國國內著名的有廣東海雲寺、遼寧海雲寺、浙江海雲寺、江西海雲寺等,均歷史悠久、影響遠播。
一、廣東海雲寺 二、遼寧海雲寺 三、浙江海雲寺 四、江西海雲寺 -
海藏寺[江西]
海藏寺始建於宗元豐年(1078-1086)間,久廢。至清順治年(1644-1661)間建,“文革”時期大部已毀,今修。
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