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法》等 4篇是戰國中晚期的作品。《十六經·五政》說:“今天下大爭,時至矣。”它把黃帝描繪成一個統一天下的首領,主張用戰爭來結束分裂割據的局面,達到“兼有天下”的目的。
《道原》認為道是未有天地以前的太虛渾沌狀態,道是無所不包的。它是天地萬物的本原,又是萬事萬物的總規律。除了這個總規律之外,各種具體事物又各有它不同的規律,叫做“理。”而“法”是治理社會的各種標準和原則,是由道派生的。《經法》說:“法度者正之至也,而以法度治者不可亂也。”它主張以法治國,刑、德並用,但應先德後刑。認為統治者要賦斂有度,節用民力,才能使民富國強。《經法》包含著樸素的辯證法思想。《經法·四度》說:“極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之理也。”它認為物極必反,盛極必衰,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共同的規律。《稱》和《十六經》具體闡述了樸素辯證法的矛盾觀。《稱》提出,“凡論必以陰陽明大義”,認為客觀事物無不具有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面。《十六經》進一步的提出,“兩相養,時相成”,陰陽備於一物,故“化變乃生”。並提出了矛盾轉化過程中以柔克剛的“守雌節”思想。
黃老之學盛行於西漢前期,但這派的著作大都佚失,《經法》的發現填補了這個環節,對研究戰國到秦漢之際的哲學史有著重要的價值。
參考書目
唐蘭: 《馬王堆出土 〈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的研究》,見《馬王堆漢墓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相關詞條
-
《經法》
中國 戰國時期黃老學派的著作。1973年12月湖南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乙本,卷前有《經法》、《十六經》、《稱》、《道原》4篇古佚書,整理...
《經法》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法隆寺經幢
法隆寺經幢位於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城南鄉金錢寺村,原法隆寺前。據《金華縣誌》載,原幢下石隙有大金錢。現存經幢,錢已不存。部分底座已埋土中,出露部分高6.3...
簡介 建築特色 -
法華經殘卷
法華經殘卷為十四段殘裝裱而成,第九、十一、十四三段黃紙。
簡介 附註 -
法句經
《法句經》( 梵文 Dharma pāda ),是從佛經中錄出的偈頌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紀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來傳誦的佛祖法句,編集出新的《法句經...
簡介 法句經 -
法滅盡經
佛教經典,又名《佛說法滅盡經》,主要內容為佛陀在涅盤前講述末法時代後期佛教與佛法徹底滅亡之時的慘狀。參見《乾隆大藏經》第466部(第47冊)。是佛教著名...
《法滅盡經》主要內容簡介 《法滅盡經》經文(又名《佛說法滅盡經》) 白話文 預言略解 -
六字經法
【六字經法】系密教根據六字神咒經、請觀音經,為祈求調伏或息災所行之修法。 (三)六字神咒經請觀音經,為祈求調伏或息災所行之修法。 關於修六字經法所供奉之...
基本信息 相關知識 -
法華經安樂行義
【法華經安樂行義】全一卷。陳·慧思(515~577)述。又稱安樂行義、法華安樂行。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六冊。
概述 宗旨 -
《涅盤經》
《涅盤經》是佛教經典。又稱《大本涅盤經》、《大涅盤經》。中國北涼曇無讖譯。40卷,13品。經中說佛身常住不滅,涅盤常樂我淨;宣稱“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闡...
作品簡介 作品版容 木刻《涅盤經》稀有文物 《涅槃經》與禪宗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