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安樂行義

【法華經安樂行義】全一卷。陳·慧思(515~577)述。又稱安樂行義、法華安樂行。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六冊。

概述

書中主張實踐法華經之法華三昧有二種,一為有相行,二為無相行。所謂有相行,系就法華經普賢勸發品而說觀普賢行,強調若精進誦讀法華經,於此行法成就時即心眼頓開,能見乘六牙象之普賢菩薩。然本書主要重點在於依安樂行品之經文解釋無相安樂行,謂無相行乃精修禪定,體得一切諸法中‘心相寂滅,畢竟不生’之三昧。

宗旨

慧思向為實踐般若空義,以達佛教之奧旨,而屢遭迫害;為折服當時各種異說,並令彼等歸依正法,遂將其生活體驗論述成書。本書非但興隆禪修及念佛,且促成以止觀為宗之天台教派之誕生。對中國佛教教理史之影響甚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