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或基部傾斜,高10-40厘米或更高,基部徑1-2毫米,不分枝或基部罕有少數分枝,有溝紋,被白色厚棉毛,節間長1-2厘米,上部有時可達5厘米。下部葉匙形,長3-6厘米,寬5-10毫米,基部稍狹,下延,頂端鈍圓,兩面被白色厚綿毛,有時上面較薄,具1條葉脈;上部葉匙狀長圓形或罕有線形,長2-5厘米,寬2-7毫米,基部略抱莖,頂端鈍或短尖。頭狀花序較多或較少,徑2-3毫米,近無柄,在枝頂密集成傘房花序,花淡黃色;總苞近鐘形,長2-3毫米;總苞片2-3層,黃白色、麥稈黃色或亮褐色,有光澤,外層倒卵形,背面脊上被綿毛,頂端圓,基部狹,具爪,長約2毫米,內層長匙形,長2.5-3毫米,背面無毛。雌花多數,花冠絲狀,長約2毫米,頂端擴大呈喇叭狀,檐部3-4齒裂,裂片無毛,花柱分枝頂端鈍。兩性花少數,長約3毫米,花冠管向上漸擴大,檐部5淺裂,裂片三角形,無毛。瘦果圓柱形或倒卵狀圓柱形,長約0.5毫米,有乳頭狀突起。冠毛粗糙,污白色,長約1.5-2毫米。花期5-9月。本種與鼠麴草 Gnaphalium affine D. Don 極其相似,但以總苞黃白色和亮褐色與後者不同。
本種與鼠麴草 Gnaphalium affine D. Don 極其相似,但以總苞黃白色和亮褐色與後者不同。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耕地、路旁或山坡草叢中。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甘肅、陝西南部(安康、佛坪、沔縣)、四川(康定、大金、峨眉山、成都)、湖北西部(興山)、河南(雞公山、信陽、南陽、新鄉、伏牛山、盧氏)、山東(嶗山)、江蘇(寶應、南通、無錫)及廣東海南(白沙)。也分布於非洲、歐洲、亞洲中部及東南部、大洋洲及美洲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