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法度文物

「田疇異畝,車塗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這是戰國時期的情況。秦始皇兼併六國後,為適應全國大一統的新情況,把「異」化為「同」:李斯根據籀文古文,力求簡省劃一,訂定文字,稱為秦篆或小篆,作為官方文字,這就是所謂「書同文」;以首都鹹陽為中心,在全國修築馳道,馳道寬五十步,這就是所謂「車同軌」;以荀派儒學和法家刑名之學的思想施於全國範圍內,以令「黔首改化,遠邇同度」,這就是所謂「行同倫」。此外,又以商鞅時制定的度量衡標準器來統一全國的度量衡;規定以黃金為上幣,以鎰(二十兩)為單位,以秦國的圓形方孔銅錢(文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以統一全國的貨幣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