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非腫瘤性息肉

結直腸非腫瘤性息肉是指結直腸黏膜表面突出的異常生長的、較少發生癌變的腫物。其主要有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三類。

基本信息

病因

病因與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考慮與感染和損傷有關,幼年性息肉可能是錯構瘤,也可能是慢性炎症引起的黏液滯留或錯構瘤合併炎症的表現。

臨床表現

1.幼年性息肉
息肉多呈圓球形或橢圓形,顏色鮮紅、粉紅或暗紅,表面光滑,腫瘤直徑約1厘米,多數有蒂。臨床主要表現為便血和息肉自肛門內自行脫出兩大症狀。便血多呈鮮紅,分布於糞便表面或便後滴血,出血量少,類似痔的表現。
2.增生性息肉
息肉呈圓形露珠樣突起,表面光滑、較小、多發,以直腸和乙狀結腸多見,沒有明顯的症狀,多在檢查時無意發現。
3.炎性息肉
主要繼發於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血吸蟲病、阿米巴痢疾、腸結核等疾病之後形成的肉芽腫,也稱假性息肉。此類息肉常為多發,息肉無蒂,表面光滑,直徑小於0.5厘米,炎症控制後息肉可消失;若持續受慢性炎症刺激,則有癌變的可能。炎性息肉的一般症狀不明顯,主要表現為腸炎的症狀,如腹瀉、黏液便、黏液血便,臨床可通過內鏡檢查及病理檢查確診。

檢查

直腸指檢可以發現大部分息肉的位置、大小、形狀以及有無出血;纖維結腸鏡檢查、X線鋇劑灌腸造影可以發現腫瘤並確定其位置與周邊的關係,病理活檢可以確定腫瘤的性質和分類。一般檢查如血常規、電解質等可以了解患者有無貧血及酸鹼平衡情況。

診斷

1.幼年性息肉
主要依靠直腸指檢和內鏡檢查。直腸指檢可以觸及帶蒂、質軟腫物,內鏡檢查可見息肉呈紫紅色,不分葉,有蒂,表面常有腐爛及白苔附著。
2.增生性息肉
主要依靠內鏡和病理學檢查。病理組織學可見息肉部黏膜增厚、增生、結構基本正常,細胞數略為增多,細胞分裂帶略有擴大,但細胞未完全分化,這種有限的細胞分裂和充分的細胞分化是非腫瘤組織的標誌。
3.炎性息肉
主要依靠內鏡檢查和病理學檢查。內鏡檢查可見息肉直徑很小,無蒂,息肉表面有充血,部分可見水腫和糜爛。病理學檢查可見息肉由不規則擴張的線管和纖維組織構成,有炎細胞浸潤。

治療

對於幼年性息肉的治療,通常採用內鏡下電凝切除;對於脫出肛門的長蒂息肉可經肛門切除,術後復發少。增生性息肉臨床觀察是一種暫時性病變,無需特殊處理。炎性息肉主要是針對病因治療,發生癌變者需要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