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制第二十

終制第二十

終制篇是《顏氏家訓》里的第二十篇。

作品簡介

顏之推顏之推
終制篇是《顏氏家訓》里的第二十篇。
顏氏家訓》是我國南北朝時北齊文學家顏之推的的傳世代表作。他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寫成《顏氏家訓》一書告誡子孫。《顏氏家訓》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闡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其內容涉及許多領域,強調教育體系應與儒學為核心,尤其注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並對儒學、文學、佛學、歷史、文字、民俗、社會、倫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文章內容切實,語言流暢,具有一種獨特的樸實風格,對後世的影響頗為深遠。

作品原文

第一段

【原文】:
死者,人之常分①,不可免也。吾年十九,值梁家喪亂,其間與白刃為伍者,亦常數輩②;幸承餘福,得至於今。古人云:“五十不為夭。”吾已六十餘,故心坦然,不以殘年③為念。先有風氣④之疾,常疑奄然⑤,聊書素懷,以為汝誡。
【注釋】
①常分:定分。②輩:次。③殘年:人將盡的歲月。指晚年。④風氣:病名。⑤奄然:奄忽。此指死亡。
【譯文】
死亡是人間常有的事,不可避免。在我十九歲的時候,恰好梁朝動盪不安,許多日子是在刀劍叢中度過的,多虧祖上的保佑,我才活到了今天。正如古人所說的:“活到50歲就不算短命了。”我已經有六十多歲了,所以心裡異常平靜,也很坦然,沒有後顧之憂。以前我患有風濕病,常常會懷疑自己突然死去,因此在這裡記下我自己的一些想法,也算是對你們的囑咐或者訓誡吧。

第二段

【原文】
今年老疾侵,儻然奄忽①,豈求備禮乎?一日放臂,沐浴而已,不勞復魄,殮②以常衣。先夫人棄背之時,屬世荒饉③,家塗空迫,兄弟幼弱,棺器率薄,藏④內無磚。吾當松棺二寸,衣帽已外,一不得自隨,床上唯施七星板;至如蠟弩牙玉豚、錫人之屬,並須停省,糧罌⑤明器,故不得營,碑誌旒旐⑥,彌在言外。載以鱉甲車,襯土而下,平地無墳;若懼拜掃不知兆域⑦,當築一堵低牆於左右前後,隨為私記耳。靈筵勿設枕幾,朔望祥禫,唯下白粥清水乾棗,不得有酒肉餅果之祭。親友來醊酹⑧者,一皆拒之。汝曹若違吾心,有加先妣,則陷父不孝,在汝安乎?其內典功德,隨力所至,勿刳竭生資,使凍餒也。四時祭祀,周、孔所教,欲人勿死其親,不忘孝道也。求諸內典,則無益焉。殺生為之,翻增罪累。若報罔極之德,霜露之悲,有時齋供,及七月半盂蘭盆,望於汝也。
【注釋】
①奄忽:死亡。②殮(liàn):給死者穿衣入棺。③荒饉:饑荒。④藏:墓穴、墳墓。⑤糧罌:盛糧的陶器,大肚小口,古代墓葬用為明器。⑥旒旐(liú zhào):指銘旌。⑦兆域:墓地四周的疆界,亦稱墓地。⑧酹(lèi):以酒澆地,表示祭奠。
【譯文】
我現在年紀已老且疾病纏身,倘若突然死去,是不是會要求你們對我禮儀周備呢?哪一天我死了,只要求為我沐浴遺體而已,不勞你們行復魄之禮,身上只須穿著普通的衣服。你們的祖母去世的時候,正碰上鬧饑荒,家庭境況空乏窘迫,我們幾兄弟都還年幼單弱,因此,你們祖母的棺木就很簡樸單薄,墓內連磚也沒有一塊。我也只應當備辦二寸厚的松木棺材一口,除了衣服帽子以外,其他東西一概不要隨身帶去,棺材底部只須放一塊七星板。至於像蠟弩牙、玉豚、錫人這類東西,都應該裁撤不用,糧罌明器,本來就不要去料理,更不用提碑誌銘旌了。棺材用鱉甲車運載,墓底用土襯墊就可下葬,墓的上面是平地而不要壘墳。如果你們擔心拜祭掃墳時不知道墓地的界線,就要在墓地的左右前後修築一堵低牆,順便在上面做一個標誌。靈床上不要設定枕幾,每逢朔日望日祥禫祭奠,只須用白粥清水乾棗等物,不許用酒肉餅果作祭品。親友們來奠祭的,要一概謝絕。你們如果違反了我的心愿,把我的喪禮規格置於你們祖母之上,那就是把我陷於不孝的境地,你們能夠心安嗎?至於念佛誦經等佛教功德,可量力而行,不要因此而耗盡資財,使你們遭受凍餒之苦。一年四季對先輩行祭祀之禮,這是周公、孔子所教於我們的,是希望人們不要忘記他們死去的親人,不要忘記孝道。如果要到佛經中去尋找根據,就沒有什麼好處了。靠殺生來進行祭祀活動,反而會增加我們的罪過。如果你們要報達父母的恩德,抒發思念親人的傷悲,那么除了有時候供奉齋品外,到每年七月十五的盂蘭盆節,我也是盼望能得到你們的齋供的。

第三段

孔子之葬親也,云:“古者,墓而不墳。丘東西南北之人①也,不可以弗識②也。”於是封③之崇四尺。然則君子應世行道④,亦有不守墳墓之時,況為事際⑤所逼也!吾今羈旅,身若浮雲,竟未知何鄉是吾葬地;唯當氣絕便埋之耳。汝曹宜以傳業揚名為務,不可顧戀朽壤⑥,以取堙沒⑦也。
【注釋】
①東西南北之人:指到處漂泊,居無定所。②識:標誌,記號。③封:積土為墳。④應世:應付世事。行道:實踐自己的主張。⑤事際:情勢。⑥朽壤:腐土,此指墳墓。⑦堙(yān)沒:埋沒。
【譯文】
孔子在安葬父母親的時候說:“古時候,只築墓而不壘墳。我孔丘是東西南北漂泊不定之人,墓上不可以沒有標誌。”於是就壘了四尺高的墳。那么君子應付世事,實踐自己的主張,也有不能守著墳墓的時候,何況是為情勢所逼迫啊!我現在客居他鄉,身子像浮雲一樣飄泊不定,竟然不知道哪方鄉土是我的埋葬之地,只應該斷氣後便就地埋葬。你們應該以傳承家業播揚名聲為己任,不可顧戀我葬身的墓地,以致埋沒了自己。

作品賞析

所謂《終制》,就是送終的禮制。這是作者給後人提出的要求,相當於現在的遺囑。作者一生坎坷,歷經風雨,在當時大環境的影響下,家世不斷衰敗,自己也日漸衰老,骨肉離別已成定局。經過大風大浪的顏之推,囑咐子女:自己死後不要厚葬,不要搞鋪張浪費,要以自己的前途為重,不要過度悲傷而誤了大事。

作者簡介

顏之推原籍琅邪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世居建康(今南京市),生於士族官僚家庭,世傳《周官》、《左氏春秋》。他早傳家業,12歲時聽講老莊之學,因“虛談非其所好,還習《》、《》”,生活上“好飲酒,多任縱,不修邊幅。”他博覽群書,為文辭情並茂,得梁湘東王賞識,19歲就被任為國左常侍。後投奔北齊,歷20年,官至黃門侍郎。公元577年 ,北齊為北周所滅,他被征為御史上士。公元581年 ,隋代北周,他又於隋文帝開皇年間,被召為學士,不久以疾終。依他自敘,“予一生而三化,備苶苦而蓼辛”。嘆息“三為亡國之人”。傳世著作有《顏氏家訓》和《還冤志》等。《顏氏家訓》共二十篇,是顏之推為了用儒家思想教訓子孫,以保持自己家庭的傳統與地位,而寫出的一部系統完整的親職教育教科書。這是他一生關於士大夫立身、治家、處事、為學的經驗總結,在封建親職教育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影響。後世稱此書為“家教規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