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橋
一座古橋詮釋著一段塵封的歷史,走在古橋之上,讓我們盡情穿越吧。走進徽州古橋系列之——紫陽橋。老橋年鑑
類別: | 百年石拱橋 |
地點: | 黃山市歙縣城東南漁梁壩下 |
別名: | 壽民橋 |
年份: | 明萬曆年間 |
構造: | 9孔 |
歷史典故
據說此橋開始募資籌建時,雖有許多人解囊應募,卻未集足銀兩。這時,人們見一位身穿麻布衣的買灰人也趕來湊熱鬧,便諷刺他:“憑你這副模樣。也敢來出錢造橋嗎?”豈知買灰人慨然允諾:“我個人單造一孔。”其實買灰人便是歙縣唐里有名的富商鄭玄,人稱“鄭百萬”。後來,他說到做到,單憑個人出資,在東端倚山建造起第一個橋孔,且又高又寬,氣勢非凡。這樣一來,原來那些解囊者只好傾盡錢財,按第一孔的高度和寬度續建其它八孔,但終因財力不夠,以致“虎頭蛇尾”。現在看去,紫陽橋仍然是東高西低,真有點古怪。為了適應練江洪水的浪高流急,橋墩分水尖建得幾與橋面同高,以便增加分洪的力度,是為江南諸石橋中罕見的奇舉。站在紫陽橋上北望,可見濱江而建的漁梁街市,白牆青瓦,櫛比而立;高眉、紫陽兩山,東西對峙,色彩如黛;練江水流越漁梁壩,奔騰而下,水勢迅猛,浪花飛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