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紮藝術

紙紮藝術

紙紮,淵源於古代民間宗教祀祭活動,以後逐漸成為慶祝節日的一種裝飾藝術。中國的紙紮藝術最初起源於喪俗,它是將扎制、貼糊、剪紙、泥塑、彩繪等技藝融為一體的民間藝術。 傳統的紙紮藝術作為一種民間美術樣式,以其豐富多彩、實用性廣的特點在民俗節慶文化中深得百姓的推崇和喜愛。紙紮藝術歷史源遠流長,品種多樣,千百年來以其多方融合的藝術語言,描繪著當地百姓的快樂與哀思,敘說著百姓的審美情趣和審美理想,對民間文化進行著濃縮與立體式的展現。通過它,我們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和獨特魅力。紙紮是我國傳統的民間工藝美術中一種可供觀賞的立體造型藝術,具有藝術形象的直觀性、具體性和靜止性等這些美術的基本特徵。

中國古代文化-古代工藝-紙紮藝術

紙紮藝術

紙紮,淵源於古代民間宗教祀祭活動,以後逐漸成為慶祝節日的一種裝飾藝術。明清時遍及城鄉,每逢節日或喜慶之際,民間藝人則充分施展其技藝,扎製成高意詼諧的“老鼠攀葡萄燈”,喜得貴子的“麒麟燈”,望子健康的“鴨(壓)子燈”,祝賀新婚的“鴛鴦燈”,祈求豐收的“金魚燈”,以及名種花草、鳥獸等。

紙紮藝術

這些色澤艷麗、造型拙樸、寓意明快的各類紙紮品,均取竹、木、線、紙為主要材料。以竹、木為骨架,以線團縛部位,糊彩紙以裝飾。為喜慶歡快的活動頻添幾份色彩,同時也為哀喪、祀祭場面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