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印象

納西印象

《納西印象》是由麗江玉龍縣納西印象民族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投資開發的一台納西族原生態音樂歌舞,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展示納西族博大精深的東巴文化、本土傳統的納西古樂、原汁原味的民間歌舞,整台歌舞分為東巴大祭天、白沙細樂、納西民間歌舞,所有的演員都是來自白沙古鎮、塔城、魯甸等地的農民,他們都是有一技之長的民間藝人,演出場地可容納500多人,《納西印象》以麗江主體民族納西族的原生態文化作為創作元素,用古老的音樂和歌舞把納西文化精髓展示出來,是一個宣傳納西本土文化的視窗。

基本信息
納西印象胖金妹納西印象胖金妹
活動名稱:納西印象
演出場地:麗江古城區白沙古鎮豐樂村
演出時間:每天16:00-17:20
演出門票:180元/人

簡介

《納西印象》是由麗江玉龍縣納西印象民族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投資開發的一台納西族原生態音樂歌舞,

活動現場活動現場
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展示納西族博大精深的東巴文化、本土傳統的納西古樂、原汁原味的民間歌舞,整台歌舞分為東巴大祭天、白沙細樂、納西民間歌舞,所有的演員都是來自白沙古鎮、塔城、魯甸等地的農民,他們都是有一技之長的民間藝人,演出場地可容納 500多人,《納西印象》以麗江主體民族納西族的原生態文化作為創作元素,用古老的音樂和歌舞把納西文化精髓展示出來,是一個宣傳納西本土文化的視窗。納西印象由麗江金沙戶外俱樂部合作行銷。演出團通過白沙細樂、原生態的歌舞等,把納西族最為本真的優秀文化保護和傳承下來,並且以適合麗江旅遊的演出方式,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展示。《納西印象》於2011年7月30日首演,贏得了廣大遊客的認可。自此,麗江旅遊演藝節目大餐中,除了由外來企業組織的《印象麗江》、《麗水金沙》之外,以及麗江本土的《納西古樂》之外,又多了一個由麗江本土納西人演繹的《納西印象》。

劇情介紹

東巴祭天

祭天不但是東巴教的祭儀,也是納西族民俗性的活動。祭天納西語叫“美崩”。“美”為天,“崩”就是祭祀和誦經的意思。納西族以“天的子民”自稱,說是“納西美比迪”(意為納西族以祭天為大)或“納西美比若”(納西族是祭天的子民)。整個儀式按傳統要準備三天,祭祀一天,所以要四至七天才能完成。而納西印象的”東巴祭天“章節就是以東巴舞蹈來演繹,東巴舞是一種古老的宗教祭祀舞蹈,主要展現在各種不同類型的東巴儀式中的,以模仿動物形態,以求得天神庇佑和驅鬼降魔的舞蹈形式,而東巴是納西族的智者,是東巴教中人神通靈的祭司,在納西社會中占有極高的地位,並且東巴是家庭世襲相傳,傳男不傳女。
根據東巴經文創世紀記載,人類歷史上發生過一次洪水滔天的災難,只有納西祖先"崇仁利恩存"活了下來,他受到天神的點化,到天上娶了天女”翠恆波白咪“為妻,並從天上帶來了”蕪菁“種子,經過千辛萬苦,終於讓大地恢復了生機,這時候納西先民們就開始舉著巨大的蕪菁跳起舞蹈,在”納西印象“演出中,祭天儀式之後就是這段神話的歌舞演繹。

白沙細樂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白沙細樂“是納西族傳統民間音樂,已經有八百多年歷史,被音樂界和學術界稱為音樂活化石。人的生命是寶貴的,而戰爭是殘酷的,納西人崇尚和平,和平安寧的麗江壩子是納西人的天堂,《納西印象》用隆重的祭典儀式和婉轉動人的《阿麗麗格吉拍》來超度在戰場上犧牲的靈魂。白沙作為納西古樂重要組成部分”白沙細樂“的發祥地,《納西印象》演出以最為原生態的演出形式,再次把這天籟之音演繹。

納西民間歌舞

納西印象第三部分以納西民間歌舞表演為主要元素,麗江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這裡生活著納西人,摩梭人,傈僳人,藏族、彝族……納西印象集合了麗江民間最為本真和原生的歌舞表演。

納西口弦

納西口弦樂器,在納西語裡面叫”擴擴“,是世界上最小的樂器,納西納西口弦是胖金妹最為鍾愛的樂器,音色十分動聽,旋律古樸,神奇,典雅,各民族習慣融入個人各個地方的民族名曲的精華,樂句,樂段,色彩以隨口腔吹氣流和,擴,縮產生簧片彈奏共鳴,各調甚多,很有絲路風味及色彩。一般有單片,雙片,三片,也有絲線拉彈的,有銅簧,竹簧的區分。納西族的口弦調,就是用口弦的曲調。三片口弦一般是5.3.6之音,曲音內容豐富,反應的生活面很廣,形象鮮明生動,音色的變化無窮,表現很細緻,很逼真,曲調形象鮮明生動,細細的內心之清音,很廣泛的用於談情說愛,耐人尋味,娓娓動聽的口弦曲調,很能使人成緣,一般也叫談愛工具。納西族的口弦名曲主要有四個小調,傳承性很強,是在名歌里提煉產生的精品,如:《銅盆滴水》《母女夜話》《蜜蜂過江》《狗追馬鹿》。

谷氣

谷氣是流傳在納西族民間的一種山歌形式,歌手觸景生情,即興創作,其音調格外純樸,旋律優美,百聽不厭,是納西族在生活、勞動中即興表達內心情感的一種歌唱形式。

阿哩哩

阿麗麗是一首新歌舞曲。建國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區縱隊第七支隊的政工幹部,為有效地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發動民眾,在原納西民歌的基礎上改編而成。其曲調旋律流暢、節奏明快,舞步輕鬆活潑,易唱易跳,男女老少都很喜歡。

窩孟達

窩孟達是納西民間舞蹈,舞蹈形式有兩種:一是半圓圈式。男女舞伴圍成半圓,由一歌手領唱帶頭,其餘依次以後者右手搭於前者左肩,跟隨其後,左手自然下垂,按逆時針方向,踩著歌唱的節奏緩步行進。每至樂曲的最後一拍,眾人躬腰、點頭、踏步一次。第二種是雙半圓式。男女分開,各成半圈,男隊手式同前,女隊手牽手,按逆時針方向行進,男女各有一領唱領舞者,兩隊相互對歌不斷變換圖形,或成圓圈,或走‘龍吐水”,或作“繞麻花”等。

時本受

”時本受“是納西婚俗文化中的情歌對唱形式,納西族在十三歲舉行了成人禮之後,就可以參加由納西青年男女在田間地頭舉行的唱情歌,那納西人自由戀愛的集中表現,納西青年稱為“命若號”的自由戀愛生活一般是十四五歲就開始,先是跟著大哥大姐們後頭見習,觀摩,稍大一點就可以獨自去“命若號”了。時間一般是節日閒暇或婚嫁喜慶或趕集鬧會的時候。“命若號”採取吟誦對答式,納西語稱為“時本受”,著意追求一種充滿機智華麗的語言藝術效果。

勒巴舞

”勒巴舞“是在麗江金沙江上游的塔城、魯甸、巨甸等地山村的民間流傳的一種歌舞形式,是一個將納西族的古典民間舞蹈和藏族的民間舞蹈“熱巴舞”融為一體而形成的一個新舞種。擊鼓山風裡,起舞月明中。在長期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影響中,麗江也出現了納西族和藏族歌舞相互融匯而形成的新舞種。主要流行於麗江金沙江上游,因此,就形成了這個舞蹈兼備納藏兩族歌舞特色和特點。勒巴舞共有12套,70多種跳法。《勒巴舞》最顯著的特點也是拿著牛尾巴跳的,它分別模仿大象、鷹、猴、蛙及虎,並使之形成了一套連貫的舞蹈動作。

呀哩哩

香格里拉三壩鄉有一個美麗的地方——白地,這裡是納西文化東巴教的發源地,在過去,這裡缺乏鹽,沒有能幫助在高原生活的人們改善體質的茶葉,之後出現了茶馬古道,有了馬幫,銅鈴響了,馬幫來了,給白地帶來了茶葉和鹽巴,茶馬古道在當地經濟發展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所以納西人民就跳起了舞蹈,歡迎馬幫的到來,這就是納西舞蹈呀哩哩。

熱美蹉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納西原始歌舞熱美蹉是人類最古老的歌舞之一,"熱美蹉"亦稱"窩惹惹",是產生於氏族社會時期的原始舞蹈音樂,廣泛流行於納西族民間,並被載錄於納西族東巴經書。其音樂素材直接來源於自然界,音樂和舞蹈相結合,無樂器伴奏,無音階、無音列法則。男聲由"左羅巴"領唱,女聲由"熱勒美"領唱,多聲部之間剛柔並濟,形成富有原始藝術美感的不協和音程。產生於氏族社會時期的原始舞蹈音樂,廣泛流行於納西族民間,並被載錄於納西族東巴經書。其音樂素材直接來源於自然界,音樂和舞蹈相結合,無樂器伴奏,無音階、無音列法則。男聲由"左羅巴"領唱,女聲由"熱勒美"領唱,多聲部之間剛柔並濟,形成富有原始藝術美感的不協和音程。"熱美蹉"至今還存在於麗江大東鄉、鳴音、大具、寶山等納西族地區以及寧蒗金沙江畔納西族村落的喪葬禮儀之中。 是一種任何樂譜都難以記錄只有靠世代口傳心授傳承的歌舞,被譽為"活著的音樂化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