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江南風韻,詩意紅梅,國家4A級旅遊景區,常州第一園林——紅梅公園。位於天寧寺北側,原為天寧寺林園舊址,後來逐步擴建而成。園內有紅梅春曉、曲池風荷、孤山雪松等八景。東南部的紅梅閣,始建於唐朝,現存建築為清代重建,文筆塔建於南朝齊梁年間,是常州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塔頂有一隻重達1500千克的銅葫蘆。
在公園的南部,有紅梅閣和文筆塔。娛樂活動區在公園的西北部,有運動場、春暉茶室、青少年活動場所、遊艇、聽松樓和舞廳;另有科普教育區,在公園的東部,有盆景園、月季園和屠一道根藝藏珍館等。在我國古都
北京有著名的燕八景,那是人們到了北京後非去不可的地方,而在紅梅公園裡,根據各區景點的不同特色,也是分為八景:這就是紅梅春曉、古剎鐘聲、曲池風荷、青巒倒影、鳳橋花徑、翠薇秋霞、孤山雪松、文筆夕照。因園內的著名古建築紅梅閣而得名的紅梅公園分為三區八景,“三區”即文物古蹟區(在公園南部的紅梅閣和文筆塔)、娛樂活動區(在公園的西北部,有運動場、春暉茶室、青少年活動場所、遊艇、聽松樓和舞廳)和科普教育區(在公園的東部,有盆景園、月季園和屠一道根藝藏珍館);“八景”:是紅梅春曉、古剎鐘聲、曲池風荷、青巒倒影、鳳橋花徑、翠薇秋霞、孤山雪松、文筆夕照。
公園遊覽項目眾多,始建於20世紀60年代初的動物園,擁有國家一類、二類保護動物200餘只,是華東地區金錢豹種群繁殖基地之一;位於塔園西側的盆景園,展現了常州盆景師法自然、瀟灑雋永的藝術特色,其中許多盆景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盆景大賽中多次獲獎;位於塔園北側的月季園,各色月季競相開放,爭奇鬥豔,堪稱江南之冠,是全國五大月季中心城市之一的主要觀賞基地;還有公園東大門處展示天工神藝的屠一道根藝珍藏館,名聞遐邇,素有“世界根藝在中國,根藝精品在常州”之美譽。
公園娛樂設施齊全。遊樂園有賽車、卡通城、高架單軌車、、驚奇世界、射箭和激流勇進等項目20餘個;划船處配備電瓶船、腳踏船、劃漿船等多種船隻,供遊客選擇,泛舟湖上,別有一番情趣;新建的紅梅賽車城,為遊客娛樂的佳處;面積約5000平方米的大草坪是舉辦花展、燈展、風箏比賽、放映露天電影和舉行慶典表演等大型活動的場所。
公園具有水鄉特色。水面約占全園面積的1/5,水路總長達2500米,橋樑眾多,風格迥異,僅“文筆夕照”一處就有曲橋、拱橋、平橋、廊橋等多種造型的橋樑15座之多。園內橋名雅致,有意有境,不落俗套,如文思橋、星聚橋、伯牙橋、翠蓋橋、西雙橋、三吳橋等,尤以筆架山北首的雲影橋歷史最為悠久。
歷史
紅梅閣始建於唐代昭宋年間,距今一千多年的歷史,現在的紅梅閣是清光緒年間重建的。閣高17米,分上下兩層,上層為祀玉室,斗老,文昌;下層為祀師堂,祀道教的祖師爺張天師等。整個建築古樸厚重,氣勢雄偉,為一般樓閣所少見。每到冬末春初之時,紅梅怒放,人們或遊園賞梅,或登樓眺望雪景,自有樂趣。紅梅閣的對面有一千古珍奇遺蹟冰梅石。清代常州著名詩人趙翼曾如此稱讚紅梅閣的美景“出郭尋春羽客家,紅梅一樹燦如霞。樵陽未即遊仙去,先向瑤台掃落花……”。紅梅閣樓上還辟有“常州歷史名人陳列館”。中共早期領導人瞿秋白和廣州起義領導人之一的張太雷,早年經常到紅梅閣攻讀嬉戲。
紅梅公園始建於1958年,1960年正式建成開放,因紅梅閣而定名紅梅公園。198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鬍厥文應邀為紅梅公園題寫園名。公園地形起伏,具有水鄉特點。園內有重要文物保護單位文筆塔(始建於南朝,距今已有1500多年)、紅梅閣(始建於唐昭宗年間,距今已有1100多年),半山亭、袈裟塔、冰梅石、嘉賢坊、塔影山房、文筆樓等多處紀念地以及“屠一道根藝珍藏館”和“常州市梳篦博物館”、“紅梅奇石博物館”。幾十年來,公園已成為常州城區最大的綜合性公園,每年接待中外遊客約200萬人次,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紅梅公園位於城市繁華中心區,四周人口密集,南部緊靠常州著名寺廟遊覽勝地天寧寺、文筆塔以及百米之隔的東坡公園——一處名勝與自然風光相結合的江南園林。關河、市河從紅梅公園東西兩旁穿流而過;公園南臨延陵東路歷史文化街區。
為了在更大程度上滿足人們對公共休閒遊憩場所的進一步需求,給周邊人民民眾的生活質量帶來較大的提高,2005年,經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對紅梅公園全面實施敞開擴建,這是市委、市政府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執政理念、進一步最佳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形象的具體舉措。
紅梅公園敞開擴建工程設計定位為大眾樂園、城市綠肺和園林典範的城市中央公園,是我市造園史上工程最大、工期最短、新材料、新工藝套用最廣、拆遷速度最快、參與人數最多的“民心”工程。現在我們所見到的紅梅公園面積34.64公頃,新增公園綠地及遊園面積9.3公頃。
風俗習慣
每年5月15日--6月1日紅梅公園的常州月季花燈會;9月--10月間舉行的常州旅遊節。
風味特產
加蟹小籠饅頭、蟹殼黃、蝦餅、馬蹄酥、酒釀元宵、三鮮餛飩、銀絲面、天目湖沙鍋魚頭、蘿蔔乾、梳篦、茅尖花紅、刺繡、留青竹刻、南式麻糖。
遊覽特色
自然風光
全園分八景:文筆夕照、紅梅春曉、曲池風荷、青巒倒影、翠薇秋霞、林園鐘聲、雪山勁松、吳風遺韻。文筆夕照,以文筆塔為主景,有筆架山、文筆樓、夢筆軒、墨香榭、硯池、塔影池、塔影山房、知音舫、袈裟塔、嘉賢坊等景點,這裡的古建築鱗次櫛比,堪稱公園的精華所在。每至夕陽通照,頓生“浮圖會得遊人意,掛住斜陽一抹金”之意境。紅梅曉,以紅梅閣為主景,有古春軒、冰梅石等景點。四周紅梅翠竹遍布,每當冬末春初,紅梅怒放,尤如彩霞紛飛。曲池風荷,以荷花池為主景,有屠一道根藝館、虛懷堂、聽雨軒等景點。夏日荷花盛開,艷麗清新,池畔綠柳垂蔭,小丘杜鵑爭奇鬥豔。青巒倒影,峰巒起伏,山道彎彎,百米長廊蜿蜒其間,山頂建有半山亭,北臨映梅湖處建月到風來亭,山上遍植各種花木,樹影婆裟,疊石堆景,山頂有翠薇亭,山上多植紅楓,秋季,霜重色濃,再現“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意境。林園鐘聲,三面環水,古樹森森,小橋流水澶澶,晨鐘暮鼓,尤顯幽深靜謐。雪山勁松,地勢高聳,四面環水,山上植物以青松、雪松、臘梅為主,配以宣城石展示北國風光。新增的“吳風遺韻”是從幾百座牌坊中選擇與崇文密切相關的八坊(早科坊、狀元坊、世科坊、兄弟翰林坊、雙桂坊、正素坊、椿桂坊、進賢坊),作為吳風遺韻傳與後人,以展示常州八邑名都,中吳要輔的風采。其中一坊展示了清代立體城廂圖。
改建特色
投資規模最大的公園:其是常州地區當前規模最大的自然風光旖旎、名勝古蹟眾多的綜合性公園,總投資達5.8億元。大家在這裡可以充分領略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態景觀,可以在這裡忘我盡情地暢想人生的夢想與快樂。
功能設施最齊全的公園:充分吸收了國內外公園建設的先進經驗和廣大市民的合理化建議,公園內的停車、商務、休閒、健身、娛樂、餐飲設施齊備,可以為廣大市民、遊客提供“一攬子”的服務。同時,公園還配備了先進的觀光車輛、導遊標識、電子螢幕、電子監控系統和飲水等配套服務設施,可以使大家充分感受到遊園的便利、安全。
文化內涵最深厚的公園:公園人文景觀豐富,內有紅梅閣、文筆塔、屠一道根藝館等知名歷史人文景點。通過敞開擴建改造,堅持“綠化為本、文化為魂”的建園理念,進一步完善了公園的文化景觀功能,提升了文化內涵,與天寧寶塔渾然一體,打造了古運河旅遊帶和天寧風景名勝區的新亮點,常州的歷史文化在這裡得到了更好的展示和傳承。
建設水平最現代的公園:既堅持以人為本,最大限度還綠於民,方便市民休閒、遊園;又充分運用現代的設計理念和藝術手法,充分體現了現代風格。同時,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廣泛運用在我市公園建設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我們可以自豪的說,如今的紅梅公園已成為現代城市園林建設的一個典範。
植物種群最豐富的公園:堅持生態優先,進一步最佳化物種結構,通過調整和改造,園內植物種類達到了500多種。這裡古樹參天,名木薈萃;鬱鬱蔥蔥,四季如春。所以說,紅梅公園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城市中的森林,也是一個青少年開展科普教育的綠色課堂。
公園敞開擴建總體設計思想,一是將紅梅公園建成為總占地面積達到34.64公頃,成為城市核心區最大的中央公園;二是建設一批經典的人文景觀,營造一個擁有植物層次豐富、季相變化分明的綠化景觀,植物品種豐富,生物品種多樣,使之成為城市現代園林建設的典範;三是將紅梅公園敞開擴建成適合向廣大市民開放的大眾樂園。
文筆夕照景區裡面有國際友誼林,是常州開展對外交流種植紀念樹的重要場所。常州與義大利普拉托、日本高槻市、韓國南揚州市、荷蘭王國梯爾堡市以及模里西斯博巴桑、荷津市、美國羅克福德市、澳大利亞赫斯特維爾市等先後結為友好城市。國際友誼林內遍植廣玉蘭、香樟、桂花等名貴樹木。
改造後的紅梅公園作為“大眾樂園、城市綠肺和園林典範的城市中央公園”象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龍城常州。
紅梅閣在常州市區紅梅公園東南隅。唐末屬水田寺,後歸薦福寺,傳為北宋道教南宗始祖紫陽真人張伯端著經處,隸天經觀,南宋末毀於戰亂,元代重建道觀,元貞元年(1296)改名玄妙觀,並建飛霞樓於觀之東北。元末飛霞樓毀,明代在樓舊址建紅梅閣,歷經興廢,最後一次毀於太平天國時期。
現存建築為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重建。光緒二十六年《重建紅梅閣記》碑文云:“閣高六丈有奇,其上金碧交輝。巍然對峙者,天寧者之九蓮閣也。北窗洞啟,碧後翠竹間紅梅在焉。花如降雪,香沁心脾,耆奇者遐想仙蹤,往往低徊之不欲去。”
該閣建於2米高之土台上,磚木結構,重檐歇山頂,下有迴廊,斗拱翹角,氣勢壯觀。閣高17米,分上下兩層,四周原築垣牆,現改為石欄桿。南端有雲鶴紋石坊,下有石級,為出入通道。坊額刻“天衢要道”四字,有明崇禎時題款;兩旁石柱楹聯為“道有源頭,立言立功立德;工無駐足,希賢希聖希天”。閣前院落原植紅梅翠竹,被稱作“常郡之巨麗”,“擬仙都之仿佛”。歷代題詠頗多,閣內外壁間至今猶存紫陽真人石刻像、著經處及建閣碑記等石刻。閣前冰梅石柱,為元代天慶觀牌坊石柱原物,今存其一。此柱石瀝紋起作冰梅狀,其色瑩白有光,清乾隆《常州賦》稱“甲於哥窯”,俗稱冰梅石,里中傳為奇觀。石柱為圓形,長2.5米,直徑0.40米。紅梅閣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出行指南
市區可乘坐B23路到紅梅公園站下車,乘坐19路到紅梅公園東門或紅梅公園南門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