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代表張祖平建議,由市政府協調旅遊、規劃、園林等有關部門統一規劃,將紅星201號停靠在東江沙公園邊,作為東江沙公園景點的一部分,與合江樓、文筆塔等建築結合起來保護。參照惠州西湖畫舫的做法及蘇州寒山寺邊古運河上的古運船的做法,將紅星201號打造成特色展覽館,以保存惠州水上歷史文化。
現在的紅星201號已變得斑駁破敗,船上沒有供電,只有兩名工人看守。船艙上打著“東江流域航運、河運等歷史物品徵集中”的廣告橫幅。紅星201號的所有者之一林先生說,想將這艘廣東省內陸河長途客輪中僅存的唯一客輪打造成“水上博物館”。
紅星201號的數據
停泊在東江江畔的紅星201號客船總長37.36米、寬6.40米、深1.65米,總噸位206噸,淨噸位123噸。船內部開闊大氣,艙位分頭等艙、二等艙和三等艙,全部都設定為臥鋪,共有240餘個鋪位,每個臥鋪上配備一件救生衣。船上配有廚房和廁所。
船體部分地方有鏽蝕,船標“紅星號”,客船附屬設備設施因停用時間較長,已陳舊鏽蝕,不能使用,但是船體整體保存還是基本完好。船上有幾名工人正在對船體進行維修。
紅星201號歷史檔案
在陸地交通不發達的年代,內河長途客運是水網縱橫的珠三角地區人們出遠門的主要交通工具。惠城港務管理局鼎盛時期曾擁有13艘客輪,有近600名職工,開闢了惠州至廣州、惠州至東莞石龍、惠州至河源、惠州至橫瀝、惠州至博羅、惠州至肇慶共6條航線。最高年客運收入達到234萬元。
那時,不少人為了買一張船票,要托關係,走後門、排隊。紅星201號正是當年熱門航線的主力客運船,1984年建造的紅星201號,是當時惠州船舶修造廠製造的一艘最先進的客船,各種設施在那個年代可以用豪華來形容。
上世紀80年代,當時票價定價為2元多。在月工資只有幾十元的年代,也算是一筆“奢侈”的開銷。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公路、鐵路迅猛發展,內河航運逐漸淡出大家的生活。
上世紀90年代,內河客運行業更是急劇萎縮,惠城港務局的6條航線在1998年前先後停航。
隨著惠州到廣州這條東江上最後的長途內河客運班線的停航,紅星201號主要職責也從長途客運變成旅遊服務,僅在重大節日開設一些臨時的旅遊線路。
多年來,惠城區港務局一直在堅持著讓這艘兩廣內河長途客運的“獨苗”繼續航行,一到黃金周就開出惠州-廣州-肇慶航班。
2005年,紅星201號完成最後一次遠航惠州-珠海,最後一批遠航乘客是惠州市第二中學2005年畢業的學生,當時作為他們畢業旅遊。
2006年,出於安全因素考慮,歷經20多年風雨,已經略顯破敗的紅星201號最終還是沒有取得繼續運營的資格,被閒置在惠州客運25號碼頭。
儘管之後東江劍潭樞紐工程竣工和“東江夜遊”活動的開啟曾經給它帶來過重生希望,但是由於船體自身狀況等多方面的原因,這些希望都一一與紅星201號擦肩而過。
在客運碼頭安靜等待了3年後,紅星201號在風吹雨打中外觀變得斑駁,船體也開始受到鏽蝕。繼續閒置在這裡,會有沉船危險,最終惠城區港務局決定對紅星201進行拍賣處理。
由於使用時間較長,且船體耗損比較嚴重,紅星201號的起拍價被定在14.2萬元,而船上的4名工作人員則被安置到主營“東江夜遊”的東江游公司。
經過10家買家的多輪競價,起拍價為14.2萬元的紅星201號最終以18.4萬元被惠州市民林先生和袁先生購得。林先生和袁先生都是地道的惠州人,對惠州文化歷史很感興趣,並有一定的研究,都熱衷於收藏具有惠州本土特色的文物。
未來構想
收藏者決定將這艘客船交給惠城區收藏家協會,目前正聘請專業工人對紅星201號的船體進行維修。有條件的時候,將會把紅星201號打造成展示惠州本土文化的“水上博物館”。整合收藏家協會會員手中收藏的極具惠州本土特色的文物,將這些文物在船上進行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