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波羅地海艦隊

十二世紀,諾夫哥羅德人的艦船首次出現於波羅的海(當時稱為瓦蘭海)。

紅旗波羅的海艦隊

立窩尼亞戰爭(1558—1583)期間,俄國的私掠船隊(私人武裝船)曾同瑞典和波蘭—立陶宛的私掠船作戰。1658年,俄國政府在德維納河畔的科肯豪森開始建造軍艦,以便在波羅的海作戰。後來,根據卡迪斯和約(1661),科肯豪森劃給瑞典,因此,俄國只好把軍艦燒掉。1702年10月,俄國的槳船隊和陸軍部隊在彼得一世指揮下攻占了瑞典的諾特堡要塞(施呂瑟爾堡,今彼得要塞),1703年5月又攻克涅瓦河上的第二座要塞——尼延尚茨。於是,俄國打開了進入波羅的海的門戶。1703年5月建立了聖彼得堡,同年秋季修築喀琅施洛特炮台,為建立喀琅施塔得海軍要塞(1724年後為波羅的海艦隊的主要基地)奠定了基礎。1704年在彼得堡創建兵船修造廠,該廠後來成為俄國的造船中心。北方戰爭期間,在波羅的海艦隊協助下,俄軍攻克維堡要塞、雷瓦爾、佩爾諾夫、里加、赫爾辛福斯和奧布等港口以及蒙海峽群島。在漢科角海戰厄塞爾海戰和格倫加姆附近作戰中,波羅的海艦隊均獲勝利,使俄國在波羅的海站穩了腳跟,並成為海軍大國。到1722年,波羅的海艦隊已擁有帆船130艘(含戰列艦32艘),槳船近400艘。艦隊當時採用終身服役的募兵制補充兵員。艦隊的指揮由海軍院負責,只在戰爭期間才臨時委派艦隊司令。彼得一世在位時,在海戰中功績卓著的海軍將領有:阿普拉克辛、謝尼亞文、戈利岑和戈洛溫。七年戰爭(1756—1783)期間,波羅的海艦隊封鎖了松德海峽以阻止英國艦隊進入波羅的海,進行了戰役運輸,參加了攻占梅梅爾和科爾貝格的作戰。十八世紀下半葉至十九世紀初的俄土戰爭期間,波羅的海艦隊組建了幾個分艦隊,前往地中海同土耳其艦隊作戰。派到地中海戰區作戰的波羅的海艦隊的艦艇在切什梅海戰、阿索斯海戰和納瓦里諾海戰中打敗了土耳其艦隊,取得了巨大勝利。這些勝利的取得是與斯皮里多夫、謝尼亞文、格雷格等俄國海軍將領的指揮分不開的。1788—1790年俄瑞戰爭期間,波羅的海艦隊挫敗了瑞典艦隊奪取喀琅施塔得和彼得堡的一切企圖,並在戈格蘭島、羅琴薩爾姆、雷瓦爾和維堡等處的海戰中取得了勝利。
十九世紀上半葉,俄國對艦隊的技術改裝注意不夠,因此在克里木戰爭(1853—1856)爆發時,波羅的海艦隊基本上還是使用帆船,而英、法艦隊這時已經擁有大量明輪船和螺鏇槳船。然而,1854年英法艦隊闖入波羅的海,企圖奪取喀琅施塔得、斯維亞堡,消滅波羅的海艦隊和封鎖彼得堡的行動並未得逞。為了對付英法軍艦,在喀琅施塔得的接近水域首次用錨雷布設了水雷障礙。俄國吸取了克里木戰爭的經驗,自1861年起,開始大力建設蒸汽裝甲艦隊。到十九世紀末,波羅的海艦隊已有19艘蒸汽裝甲艦、4艘岸防裝甲艦、4艘裝甲巡洋艦和39艘護衛艦。1874年改革後,水兵服役年限縮短為7年,並設立了艦隊和港口總司令的職務。
以科研為目的而進行的遠航和環球航行(如克魯森施特恩和利相斯基、拉扎列夫和別林斯高晉、利特克、涅韋利斯科伊等人的探險),是波羅的海艦隊的一項主要活動。該艦隊是許多重大發現和發明的搖籃。日俄戰爭(1904一1905)期間,曾抽調波羅的海艦隊的艦隻組成太平洋分艦隊。這支分艦隊歷盡艱辛,航行3萬公里,到達太平洋,但遭慘敗(參見對馬海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波羅的海艦隊多次進行布雷戰役(布設了約3.5萬個水雷),襲擾德國艦隊的交通線,阻止德國艦隊突入芬蘭灣和里加灣,支援陸軍,從海上保衛彼得格勒。
波羅的海艦隊是俄國勞動人民積極進行革命鬥爭的策源地之一。1902—1903年,艦員中出現第一批社會民主小組。1905—1907年革命時期,波羅的海艦隊發生過多次武裝起義,如利巴瓦(今利耶帕亞)起義(1905)、喀琅施塔得起義(1905、1906)、斯維亞堡起義和“亞速紀念”號巡洋艦起義(1906)等。1915年,在喀琅施塔得成立了波羅的海艦隊布爾什維克的核心組織——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艦上總委員會。在1917年二月革命中,波羅的海艦隊的水兵站在起義人民一邊。到6月底,全艦隊約有布爾什維克黨員1.5萬名。9月6(19)日,以德邊科為首的波羅的海艦隊中央委員會通過決議,不承認臨時政府,不服從其指揮。1917年,德軍進攻蒙海峽群島時,波羅的海艦隊使德軍艦隊遭到重創,未能突入芬蘭灣,進逼彼得格勒。在彼得格勒十月武裝起義(1917)中,波羅的海艦隊起了重要作用。工人赤衛隊、水兵和彼得格勒衛戍部隊的士兵是起義中起決定作用的突擊力量。有1萬多名武裝水兵和11艘軍艦參加了推翻臨時政府的戰鬥。德邊科、斯拉德科夫、霍夫林等人代表波羅的海艦隊參加了領導起義的革命軍事委員會。10月25日(11月7日)21時40分,“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艦首炮用空包彈發出了攻打冬宮的信號。波羅的海艦隊的電台最先發布了列寧簽署的革命軍事委員會關於推翻臨時政府的《告俄國公民書》。1918年2—4月俄國軍艦的冰區航行在波羅的海艦隊的歷史上寫下了英雄的一頁。這次冰區航行救出了236艘可能被德軍俘獲的軍艦和運輸船,使它們穿越堅冰封凍的芬蘭灣,從雷瓦爾轉移到赫爾辛福斯,然後又轉移到喀琅施塔得。十月革命勝利後,波羅的海艦隊官兵積極參加了國內戰爭,他們是各海戰區蘇維埃海軍和組建各內河區艦隊的戰鬥骨幹。在1919年彼得格勒保衛戰中,該艦隊的艦艇、海岸炮兵、航空兵和海軍陸戰支隊,與陸軍並肩戰鬥,起了重要作用,擊沉英國武裝干涉者的軍艦18艘,擊傷16艘,打退了他們從海上的進攻,迫使英國艦隊撤銷對彼得格勒的封鎖。1919年6月的作戰也具有重要意義。當時,陸軍和波羅的海艦隊共同努力,奪回了紅山炮台要塞。艦隊參加國內戰爭各條戰線作戰的人員達2萬人。由於積極參加反對專制制度的鬥爭和國內戰爭,艦隊於1928年2月榮獲紅旗勳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幾個五年計畫期間,波羅的海艦隊更新了技術裝備,補充了新型水面艦艇、潛艇和飛機,改裝了舊式戰列艦,建立了艦隊航空兵、岸防部隊和防空部隊。波羅的海艦隊是1932年和1933年先後組建太平洋艦隊和北方艦隊的基礎。在1939—1940年蘇芬戰爭中,艦隊封鎖了波的尼亞灣和芬蘭灣一帶水域,襲擊了敵人的基地和艦隊,支援列寧格勒方面軍的部隊突破“曼納林防線”,並向維堡進攻。全艦隊有23名軍人因出色完成戰鬥任務榮獲蘇聯英雄稱號。
蘇德戰爭開始前,波羅的海艦隊編有2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2艘驅逐領艦、19艘驅逐艦、48艘魚雷艇、69艘潛艇、656架飛機、數個岸防兵團和防空兵團,是蘇聯海軍中戰鬥力最強的戰役聯合編隊之一,其基本兵力駐在塔林和里加,與德國和芬蘭的海軍對峙。由於戰爭前夕加強了戰備,波羅的海艦隊有效地粉碎了敵人的突然襲擊。後來,德軍侵入蘇聯內地,艦隊的駐泊系統遭到嚴重破壞,活動受到很大限制,不得不在極端複雜的情況下作戰。德國統帥部力圖在空軍支援下用陸軍部隊攻占列寧格勒(參見列寧格勒戰役),不打算在波羅的海進行大規模的戰役。因此,波羅的海艦隊的主要任務從開戰之日起就不是像預期的那樣對敵海軍作戰,而是保衛可能被敵軍從陸上奪取的海軍基地和沿岸地域,以及先後支援西北方面軍、北方面軍和列寧格勒方面軍。1941年,波羅的海艦隊在幾個被隔絕的方向上,一直在敵人掌握制空權而觸雷危險又不斷增長的條件下作戰。波羅的海艦隊不得不一面保衛前進基地和積極襲擾敵人在波羅的海的海上交通線,一面保護喀琅施塔得經塔林、漢科至蒙海峽這一全程都處在敵軍側擊之下的極為脆弱的交通線。與此同時,波羅的海艦隊還派出了兵力和兵器保衛列寧格勒。楚德湖、拉多加湖、奧涅加湖等區艦隊以及伊爾門湖艦艇支隊也是以波羅的海艦隊的兵力組建的。波羅的海艦隊以堅決的行動保衛了艦隊主要基地塔林、蒙海峽群島和漢科海軍基地,從而長期拖住了德國的大量部隊。在列寧格勒接近地作戰極其艱難的嚴峻時刻,艦隊駐蒙海峽群島和漢科的守備部隊堅持在敵後英勇奮戰,牽制了主要方向上的部分敵軍,有力地支援了列寧格勒。波羅的海艦隊的遠程轟炸機從薩列馬島上的機場起飛,對柏林實施了最初的幾次空襲。波羅的海艦隊的飛行員在空襲柏林中表現了高超的軍人技能,以普列奧布拉任斯基上校為首的一大批飛行員榮獲了蘇聯英雄稱號。波羅的海艦隊在陸上戰場情況複雜的條件下,組織了駐塔林艦艇突圍轉移到喀琅施塔得和撤走漢科海軍基地兵力的戰役,掩護了陸軍的戰略翼側,阻止敵艦侵入芬蘭灣。艦隊積極參加了直接防守列寧格勒的保衛戰,固守該城的海上門戶,並派出約10萬海軍官兵加強陸上防禦地段,保障列寧格勒方面軍部隊變更部署,還運送戰術登入部隊在敵人翼側和後方,上陸。波羅的海艦隊的炮兵是列寧格勒的火力後盾,1943年年底以前,一直負責壓制炮擊列寧格勒的敵方炮兵。艦隊的航空兵、海軍陸戰隊、艦炮和海岸炮兵都積極參加了列寧格勒方面軍的歷次進攻戰役。艦隊所屬的拉多加湖區艦隊保障了拉多加湖上的運輸暢通無阻。艦隊的潛艇突破敵人的反潛防禦,在敵交通線上進行卓有成效的活動,作出了重要貢獻。波羅的海艦隊最先採用以魚雷機進行巡航飛行的戰法及對敵運輸船和軍艦從空中實施魚雷攻擊的戰術,積極參加了列寧格勒1943年突破封鎖的戰役、1944年粉碎封鎖的戰役、維堡戰役(1944)、斯維里河—彼得羅扎沃茨克戰役(1944)和蒙海峽群島登入戰役(1944)。波羅的海艦隊破壞海上交通線的活動,對粉碎波羅的海沿岸、東普魯士和東波美拉尼亞一帶的德軍起了促進作用。艦隊官兵在戰爭中英勇善戰、堅韌不拔。黨政工作的針對性強和人員的精神戰鬥素質高是艦隊克敵制勝的決定因素之一。艦隊的水面艦艇、潛艇、航空兵和海岸炮兵在1941—1945年期間共擊沉敵戰鬥艦艇和輔助船隻581艘,運輸船隻624艘,總排水量約100萬噸,有10萬多名軍人榮獲勳章和獎章,137人榮獲蘇聯英雄稱號。
波羅的海艦隊的艦艇和部隊被授予近衛稱號的單位有20多個,榮獲勳章的單位有58個。1965年5月7日紀念戰勝法西斯德國二十周年時,艦隊再次榮獲紅旗勳章。1946年2月,艦隊進行改組,分為兩個獨立的戰役聯合編隊——第4艦隊和第8艦隊。這一體制一直保持到1955年12月。12月以後,恢復原來建制。從五十年代起,波羅的海艦隊和蘇聯的其他艦隊一樣,開始裝備嶄新的技術兵器、飛彈艦艇和噴氣式飛機。

歷任司令:

1917年11—12月和1918年3月拉茲沃佐夫;1917年12月—1918年3月魯熱克;1918年3—5月夏斯特內;1918年6月—1919年1月扎魯巴耶夫;1919年1月—1920年6月澤列諾伊;1920年6月—1921年1月拉斯科利尼科夫;1921年科扎諾夫;1921—1924年和1926—1931年維克托羅夫;1924—1926年韋克曼;1932—1936年加列爾;1937年西夫科夫;1937—1938年伊薩科夫;1938—1939年列夫琴科海軍中將(1944年9月25日晉升為海軍上將,1946—1947年任第4艦隊司令);1939—1946年特里布茨海軍中將(1943年5月31日晉升為海軍上將,1946—1947年任第8艦隊司令)。第4艦隊司令:1947—1952年安德烈耶夫海軍中將(1951年1月27日晉升為海軍上將);1952—1956年戈洛夫科海軍上將(1956年任波羅的海艦隊司令)。第8艦隊司令:1947—1950年佐祖利亞海軍中將(1955年8月8日晉升為海軍上將);1950—1954年哈爾拉莫夫海軍上將(1956—1959年任波羅的海艦隊司令);1954—1955年卡薩托諾夫海軍中將。波羅的海艦隊司令:1959—1967年奧廖爾海軍中將(1964年4月13日晉升為海軍上將);1967—1975年米哈伊林海軍中將(1969年2月21日晉升為海軍上將);1975年起科索夫海軍中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