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外形與黃姑魚較為相似。區別在於其背部和體側的體色微紅,幼魚尾柄基 部上方有1黑色斑點。
體呈紡錘形,側扁,頭部鈍圓。口裂較大,端位。眼上側位。背部淺黑色,略微隆起,體兩側 微紅色,腹部白色,尾黑色,尾鰭基部側線 上方有1黑色圓斑。仔、稚魚階段尾鰭圓形, 成魚尾鰭微凹。全長為體高的2.65~2.70倍, 體長為體高的2.0~2.1倍,尾柄長為高的 1.8~1.9倍。初孵仔魚,體長1.73mm,半透明狀,卵 黃囊占身體長度的1/2,內有油球1個,鰭狹 小。1日齡仔魚,2.36mm,口器開始發育,肛 門開口於體外,胃、肝臟顯見。2日齡仔魚, 2.4mm,齒牙出現。3日齡仔魚,2.5mm,氣 囊發育完善。6日齡仔魚,3.2mm,臀鰭發 育,脊索彎曲,體色變深。11日齡仔魚, 4.6mm,6個尾下骨、9個背鰭棘和8個腹鰭棘,鰓 蓋骨前後緣出現刺。19日齡稚魚,長於10.0mm, 鱗片發育,胸鰭分化,進入稚魚發育階段。26日 齡幼魚,20.0mm,完整的成年型魚鱗開始發育, 進入幼魚發育階段。26日齡以上幼魚,25.0mm, 成年型鱗片形成。
美國紅魚呈紛錘形,側扁,背部略微隆起,以背鰭起點處最高。頭中等大小、口裂較大、呈端位,齒細小、緊密排列、較尖銳。鼻孔兩對,後一對呈橢圓形,略大。眼上側位,後緣與口裂末端平齊、中等大小,分布於頭兩側。前鰓蓋後緣為鋸齒狀,後鰓蓋邊緣有兩個尖齒的突起。梯鱗、側線明顯、背部呈淺黑色、鱗片有銀色光澤,腹部中部白色,兩側呈粉紅色,尾鰭呈黑色、最明顯的尾基部側線上方有一黑色園斑。全長為體高的2.65-2.7倍。
生活習性
喜集群,洄游習性明顯,成熟個體在早秋集群,從深水向近岸淺水區和河口繁殖。
為廣溫廣鹽性魚類,適溫為10-30℃,最適為18-25℃,但有報導可耐2℃的低溫,鹽度的適應範圍很廣,淡水、半鹹水、海水中均可正常生長發育。紅魚為肉性雜食魚類,而且食鏈環節較高,在自然水域主要攝食貝殼類,頭足類,小魚等。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也攝食人工配合餌料。紅魚生長速度快,在原產地,當年的個體可達500-1000克,最大的個體競然可達3000克,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在台灣養殖一周年達1000克。青島、連雲港地區,一周年可達500克以上。
食性
紅魚為雜食性魚類,可以投餵冰凍的小雜魚、蝦,也可以投餵配合餌料。紅魚喜食顆粒飼料。其配餌只要滿足以下條件即可:粗蛋白35-40%、磷2.8-1%、脂類7-11%、賴氨酸2%(占粗蛋白的5.7%)碳水化合物24%。
美國紅魚屬游泳動物食性或以游 泳動物為主的游泳動物、底棲動物食性。從食 性看,美國紅魚是一種食物鏈長、活動能力強、 兇猛貪食的魚類。引種後,美國紅魚食性有較 大差異,與棲息地環境條件有關。浙江自然海區 逃逸美國紅魚的食物生境寬度(Shannon-Weaver多樣性指數)為4.09,營養級為3.43級,食物均勻 度指數為0.71。
生長繁殖
紅魚雄性4齡可性成熟,雌性5齡以上。一般人工繁殖用親魚要選擇4齡以上雄魚,5齡以上雌魚為好,這樣可獲得大量的卵,受精率也高。紅魚的懷卵量較大、一般懷卵量在5-200萬粒,多的可達300萬粒以上,產卵分批排出。可持續產卵一段時間,為浮性卵,直徑0.9-1.0mm,在23-25℃條件下,24小時左右即可破膜,孵出3天內靠卵黃營養生長。
在適宜生活條件下,美國紅魚可連續產卵,一般每隔3~5d產卵1次,每次產卵5 萬~200萬粒。每尾成年雌魚年平均產卵可達6000萬粒,受精率在85%以上。性成熟雄性個體一般 在3齡以上,雌性4~5齡以上,初次性成熟的美國紅魚通常體長35~75cm,超過81cm全部性成熟。 雄性成熟個體比雌性小。
經濟性狀
美國紅魚生長速度快,養殖產量高,市場價格好。一般在青島與連雲港地區當年可養成500-750克的成魚,最高畝產為1600公斤。在國內市場上價格為60元/500g。人工養殖美國紅魚具有適溫、適鹽範圍廣、耐低氧能力強,飼料來源廣泛,育苗技術成熟等許多優點,很值得在本地推廣生產。
基本介紹
外形與黃姑魚較為相似。區別在於其背部和體側的體色微紅,幼魚尾柄基部上方有1黑色斑點。體延長,呈紡錘形,側扁,頭部鈍圓,背部略微隆起。全長為體高的2.65-2.70倍,體長為體高的2.0-2.1倍,尾柄長為高的1.8-1.9倍。
1991年,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專家,從美國引進43尾0·8厘米的紅魚仔魚,經過一年的精心強化培育,紅魚適應了環境生長情況良好。每尾魚平均體重長到400克,最重者550克。14個月時,平均個體重736·7克,最重者達950克。以後3年,平均每尾魚增重1000克。1995年,體重達4公斤以上時,開始性成熟產卵孵化,首批培育出仔魚約5萬尾。至此,我國“紅魚引種馴化及繁殖生物學研究”取得圓滿成功。為紅魚在我國沿海推廣養殖奠定了基礎。
紅魚與目前我國普遍養殖的優良品種真鯛、黑鯛、東方紅鰭豚、比目魚、石斑魚、大黃魚等名貴魚種相比較,美國紅魚具有許多優點。
其一是生長速度快,產量高,經濟效益顯著。在正常養殖密度情況下,飼養10-12個月,體重一般都能達到1公斤商品魚規格,最重者可達到3公斤,畝產可達1000公斤以上,收入上萬元,經濟價值可觀。歐美市場價每磅8美元,在國際市場上為搶手貨。其所以受到人們的青睞,主要是該魚肉厚結實肉質細嫩,少刺多汁,味道鮮美,且色澤鮮艷,外觀、口感懼佳。據測定,其蛋白質含量比大黃魚高,但脂肪含量低,屬於上等的保健海味珍品。
其二是紅魚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強。其適鹽範圍S=0一40‰,即在海水、鹹淡水或淡水中均可正常生長。適溫範圍也很廣。雖然它屬於暖水性種類,但亦能耐低溫,在2-33℃範圍內均能存活,10℃以上就可以生長發育,18-30℃生長最快。而且耐低氧能力也強,其死亡臨界溶解氧濃度小於或等於2·2毫克/升。由於紅色這種特性,不僅可以在沿海海灣、潮間帶、鹽鹼地採用網箱、池塘進行海水養殖,甚至內陸淡水中也可養殖。在我國海南島周圍海域,年平均水溫為19-30℃特別適宜於美國紅魚養殖。試驗證明,美國紅色也完全適合在我國北方地區養成,且有較高的試驗推廣價值。
其三是美國紅魚食性廣泛,對餌料要求不高,不論是人工餌料,還是小雜魚、蝦、貝類,都來者不拒,且保證正常生長。以低質的食物換取高檔的水產品,正適合於發展階段,所以樂意被水產養殖單位所接收。此外,此魚抗病力強,不生特殊疑難雜症,成活率高,繁殖力強。在適宜生活條件下,可連續產卵,一般每隔三五天產卵一次,每次產卵5-200萬粒。每尾成年雌魚年平均產卵可達6000萬粒,受精率在85%以上。有利於苗種需求,即時保證供應。
我國沿海各省水產養殖單位,已敏感地覺察到美國紅魚的前景和發展空間,而且正在加快速度,加大力度推進此項目早日實施。
人工養殖
養殖現狀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於1991年首次從美國引進8mm的美國紅魚稚魚、經室內強化培育一年,平均每尾增重400g。1992-1995年三年間,平均每尾每年增重1000g。成魚自1995年開始產卵,並成功地進行了人工繁殖。1996年開始進行池塘養殖。美國紅魚已廣泛推廣到我國沿海各省市。連雲港市高公島鄉於1997年首次從青島引進苗種2000尾進行蝦塘與網箱養殖取得較好效果。
養殖管理
1、 日常管理:經常巡塘觀察池塘是否缺氧, 留意紅魚的活動狀況、餌料攝食、水質變化等,有條件的最好安裝增氧機。
2、 餌料投餵:美國紅魚為肉食性雜食魚, 能適應多種飼料。可投餵絞碎後的低值小雜魚, 也可投餵人工顆粒飼料,顆粒大小以適合魚的口徑為佳。每日的投餌量約為魚體重的2%—6%,做到定時定位、少投勤投, 勤觀察紅魚的活動情況以及紅魚的健康情況,主要以鮮雜魚蝦配備餌料為主要的餵養食料,每天餵養兩次,並且應該根據紅魚的生長情況隨時進行調整。一般每天投餵2 次, 上午8: 00—9: 00,下午3 :00—4: 00; 做到定點、定時、定量投餵;注意池水的排注,水位要保持2 m 左右,每日水體交換量為20 %。
3 病害的防治:海水的溫度對紅魚的成長也有很大的影響,勤觀察紅魚的活動情況以及紅魚的健康情況,對紅魚定時進行餵養、定時施藥,在水溫高達25℃以上紅魚容易發生寄生性病害,此時紅魚會出現食慾減退、遊動緩慢並且不斷向水面遊動,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應該對紅魚進行及時的防治,在進行防治時一般採用CuSO40.5mg/L的藥物進行對病魚進行防治,或者在紅魚的食料中參入氯喹進行對病害進行防治,防止病害的蔓延,加強對紅魚的管理,保證紅魚的健康成長。
做法
美國紅魚的中式做法
1、魚去鱗去腮去魚腸洗淨; 2、刀斜著切,根據魚的大小每邊切3到4刀,蔥、姜切片,蔥稍切厚點;3、坐鍋熱油,油五成熱時放入蔥薑片,蔥姜煸出香味放入魚,魚略煸,放入花椒和八角,花椒和八角出香味時放入鹽和少許醬油,倒水,沒過魚身即可;4、開水燒開,溫火慢燉;這時處理配料,韭菜洗淨切成三厘米的段,小米辣洗淨切成五毫米的小段,香菜洗淨切段; 5、魚燉半小時後倒入韭菜和小米辣;6、韭菜放入後再煮一分鐘放入香菜即可裝盤。
清蒸美國紅魚的做法
原料:Snapper fish (就是大家聽說過的來自南美的紅魚),生薑,蔥,李錦記蒸魚豉汁,蘑菇,海鹽,黑胡椒,西蘭菜花,料酒少許。
1.魚洗淨,用點海鹽和胡椒醃製一小會兒,大概15分鐘左右就可。
2.放入盤中,淋上料酒,李錦記蒸魚豉汁,蘑菇,薑絲,蔥絲,備用。
3.蒸鍋上爐,等水開了就放魚開蒸。10分鐘左右就可。
4.蒸魚的同時另起鍋燒開水,把菜花燙一下,在開水裡加點菜油可以保持顏色鮮亮。
5.等魚蒸好了,就可以擺盤放入菜花點綴,再加入現磨的黑胡椒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