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尾熱帶鳥

紅尾熱帶鳥

紅尾熱帶鳥是一種海鳥,分布在東太平洋、印度洋等熱帶海洋,全身白色,尾部有約40公分長的紅色尾羽,嘴呈朱色,腳很短、具蹼。紅尾熱帶鳥大多在海洋生活,喙食魚、蝦、烏賊,很少接近陸地。

基本信息

概述

(圖)紅尾熱帶鳥紅尾熱帶鳥

紅尾熱帶鳥(學名:Phaethon rubricauda)
英文:Red-tailed Tropic Bird
拉丁屬名:Phaethon
全長:90公分(含尾羽40~47公分)
俗名:北紅尾鴝 穿馬褂 大紅燕 紅尾溜 花紅燕兒 紅尾鳥屬:鸏科鸏屬的鳥類
目:舊大陸的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鶇科(Turdidae)
分布:太平洋印度洋熱帶亞熱帶部分、南從大洋洲、北至日本台灣島等地,Mauritius。
食物:喙食魚、蝦、烏賊
命名人 Boddaert, 1783
生境:主要棲息于海洋性島嶼峭壁上

外型特徵

(圖)紅尾熱帶鳥紅尾熱帶鳥

普通紅尾鴝(Phoenicurus phoenicurus)描述:中等體型(15厘米)而色彩艷麗的紅尾鴝。具明顯而寬大的白色翼斑。雄鳥:眼先、頭側、喉、上背及兩翼褐黑,僅翼斑白色;頭頂及頸背灰色而具銀色邊緣;體羽餘部栗褐,中央尾羽深黑褐。雌鳥褐色,白色翼斑顯著,眼圈及尾皮黃色似雄鳥,但色較黯淡。臀部有時為棕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黑色。

種類特徵

(圖)紅尾熱帶鳥紅尾熱帶鳥

舊大陸的紅尾鴝體長14公分(5.5吋)。因尾紅色而得名,經常擺動尾部。習性似鶲。
普通紅尾鴝(P.phoenicurus)在整個歐亞大陸繁育,雄鳥上體灰色,面及喉黑色,胸淺紅色,尾紅褐色。
新大陸的紅尾鴝為林鶯(woodwarbler),屬林鶯科(Parulidae)。
美洲紅尾鴝(Setophaga ruticilla)在加拿大厄瓜多一帶繁殖,在美洲的熱帶地區越冬;
雄鳥主要呈黑色,翅和尾有紅斑紋。另一種色彩鮮明的紅尾鴝是亞利桑那南部到尼加拉瓜的彩色紅尾鴝(S. picta),雌雄均主要呈黑色,腹部亮紅色,翅上及尾側有大白斑;巢杯形,用草築成,常築在陡岸的地上。Myioborus屬的10個熱帶種同樣色彩鮮豔。

“水手長鳥”名字由來

(圖)紅尾熱帶鳥紅尾熱帶鳥

全身白色,配以紅色長尾羽與朱色的嘴,為很美麗的海洋鳥。嘴前半部稍微彎曲,嘴緣呈鋸齒狀,以便獵魚。翼長,腳短,趾亦小,而呈全蹼足。尾羽呈楔狀,中央尾羽2條極長,其形狀恰似索針(Marline-spike;在船上解結索之用,先端呈尖狀之長鐵棒),因之船員曾給與此鳥類"水手長鳥bosun-birds"之雅號。

叫聲

叫聲為一連串輕柔哨音接輕柔的tac-tac聲,也作短而尖的哨音peep或 hit,wheet;鳴聲為一連串歡快的哨音。

分布範圍

為留鳥,見於東北亞及中國,遷徙至日本、中國南方、喜馬拉雅山脈緬甸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狀況

(圖)紅尾熱帶鳥紅尾熱帶鳥

指名亞種繁殖於中國東北及河北,在山東及江西山區也有記錄(越冬在華南、東南、台灣及海南島)。有爭議的亞種leucopterus繁殖於青海東部、甘肅、寧夏、陝西秦嶺、四川北部及西部、雲南北部、西藏東南部;越冬於雲南南部。一般性常見鳥。

棲息

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洋。主要生活于海洋性島嶼峭壁上。夏季棲於亞高山森林灌木叢及林間空地,冬季棲於低地落葉矮樹叢及耕地。常立於突出的棲處,尾顫動不停。

食物

紅尾熱帶鳥大多在海洋生活,喙食魚、蝦、烏賊,飛行於海洋上空,很少接近陸地。

習性

大都在海洋生活,鮮少接近陸地。紅尾熱帶鳥是熱帶鳥科中最稀有的一種海鳥。紅尾熱帶鳥,太平洋海島都是他們的活動範圍,平常單獨生活,只有在繁殖期才群聚,繁殖聚落主要集中在夏威夷到南太平洋的復活島一帶,繁殖後就又各自分飛、單獨生活。

造訪中國

(圖)紅尾熱帶鳥紅尾熱帶鳥

台灣的迷鳥,至今僅造訪2次:
a. 1937年,高雄與小琉球間,飛臨船上時被捕。
b. 2007年,台東太麻里金針山,可能遭西南氣流影響。
廣泛分布太平洋與印度洋熱帶地方。繁殖於夏威夷群島、小笠原群島、硫黃列島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