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約瑟夫·西蒙·加利埃尼(1849-1916)1849年4月24日生於聖比特。後就讀於著名的聖西爾軍校。1870年參加普法戰爭。19世紀70年代中期被派往北非參加殖民戰爭。在結束對馬提尼克的殖民戰爭後,被任命為法屬蘇丹的總督,鎮壓蘇丹人民的反抗。1892年被派往法屬印度支那進行殖民活動。1896年又改派往馬達加斯加,鎮壓那裡的王公貴族的反抗。他在馬達加斯加擔任總督一直到1905年,被公認為是一名公平、正直的總督。
在1911年競爭法軍總司令的角逐中,加利埃尼因年老體弱敗給了約瑟夫·霞飛。之後,他於1914年4月退役。然而,一戰的爆發給了他新的契機。1914年8月,加利埃尼被緊急召回,協助參與巴黎防務,後擔任巴黎軍事長官,參加了馬恩河戰役(第一次)。但是他的死對頭霞飛始終對他十分忌憚,因此,儘管外界輿論對加利埃尼的能力與遠見頗有讚賞,但加利埃尼一直被邊緣化,不能進入指揮部核心決策層。 加利埃尼最著名的一仗便是馬恩河戰役,他最早發現德第一集團軍(克魯克指揮)向東轉向,隨即抓住時機命令法第六集團軍攻擊其側翼。著名的“計程車運兵”也是由他主持的。但這些勝利卻不公平地歸入霞飛名下。1915年10月,加利埃尼擔任陸軍部長。1916年3月,加利埃尼的病情再度惡化。而此時,他與霞飛的關係勢如水火,他常常在辦公室里與霞飛拍著桌子爭吵,這又加劇了病情的惡化。1916年5月27日,壯志未酬的加利埃尼在巴黎咽下了最後一口氣。1921年,法國政府終於承認了加利埃尼的功績,追授他元帥軍銜。在巴黎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車站和他的青銅塑像。
個人軼事
計程車運兵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從1914年8月開始,法、德兩國軍隊在邊境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戰爭開始,法軍受挫,被迫後撤。為了扭轉戰局,法軍決定在馬恩河地帶同德軍作最後的決戰。9月6日,法軍的第六軍團向德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戰鬥進行到第二天,法軍兵力不足、如不及時補充兵力,就可能全軍覆沒,情況十分危急。但是,法國部隊車輛的運輸能力極為有限,短時間內不可能把內地的士兵都運往前線。怎么辦呢?加利埃尼軍政府經過研究後,斷然決定,立即調集全巴黎民用計程車,運送士兵到馬恩河前線。法國軍隊將領約瑟夫·西蒙·加利埃尼估計,如能動員500輛計程車,每輛運送5名士兵,那么,只要往返兩次,就可運送5000名士兵。因為法軍對德軍的戰爭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深得人民的擁護,廣大計程車司機踴躍驅車回響政府號召。7月6日下午6時,徵用的500輛計程車按時開到了指定地點。夜幕降臨後,一支浩浩蕩蕩的計程車車隊,滿載兵員向前線開進。當天晚上,法軍的一個步兵旅就被送到了50公里外的前線,立即投入了戰鬥。在這支精銳隊伍的及時增援下,戰局馬上改觀,最後法軍贏得了馬恩河戰役的勝利。
參戰經歷
馬恩河戰役
1914年8月法國邊境之戰後,法第4、第5集團軍和英國遠征軍於9月初撤至馬恩河以南,在巴黎至凡爾登一線布防。法軍總參謀長J.-J.-C·霞飛將軍組建第6、第9集團軍,分別部署在巴黎外圍以及第4和第5集團軍之間,準備實施反攻。德第1、第2集團軍為追殲法第5集團軍,偏離原定進攻方向前出到巴黎以東地區,暴露了第1集團軍的右翼。德
軍總參謀長H.J.L.von毛奇獲悉法軍即將反攻後,於9月4日命令第1、第2集團軍在巴黎以東轉入防禦,第3、第4、第5集團軍南下,協同從東面進攻的第6集團軍合圍凡爾登以南的法軍。但德第1集團軍司令A.H.R.von克魯克拒不執行命令,繼續率軍南下,形成有利於聯軍反擊的態勢。同日,霞飛命令法第5、第6集團軍和英遠征軍對德第1、第2集團軍實施主要突擊,法第9、第4集團軍牽制敵第3、第4集團軍,法第3集團軍在凡爾登以西實施輔助突擊。此時,在巴黎至凡爾登一線,聯軍66個師108.2萬人對德軍51個師90萬人;在主攻方向上,聯軍兵力是德軍的兩倍。 9月5日,法第6集團軍先頭部隊與德第1集團軍在烏爾克河西岸遭遇。法軍首次使用汽車(共1200輛)把第6集團軍一部由巴黎運往前線。克魯克發覺右翼和後方受到威脅後,命令所部於8日全部撤至馬恩河北岸,遂與第2集團軍之間出現寬50公里的防禦間隙。6日,法第5集團軍和英遠征軍從德軍防禦間隙地帶穿插,8日逼近馬恩河,構成對德第1集團軍的包圍態勢。同時,德第2集團軍業已暴露的右翼也面臨被圍的危險。9日,德第1、第2集團軍被迫後撤。德軍在其他地段雖略占上風,但鑒於第1、第2集團軍所面臨的態勢,毛奇於10日下令全線停止進攻,撤至努瓦永至凡爾登一線。此次會戰以德軍失敗告終。英法聯軍在200公里的戰線上推進60公里,傷亡25萬人,德軍損失30萬人。此役雙方均有失誤:毛奇遠離戰場,對前線戰況不明、指揮不當,各集團軍缺乏協同,導致速勝計畫破產;英法聯軍行動遲緩,坐失戰機,使德軍保存了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