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七十年前,在黨和紅軍面臨生死存亡考驗的緊急關頭,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第二十五軍先後進行了史無前例的長征,取得了震驚世界的偉大勝利。紅軍長征的勝利,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領導革命勝利的卓越能力,充分體現了紅軍將士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勇於犧牲、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充分證明了人民革命戰爭的正義力量是不可戰勝的。紅軍長征的勝利,實現了黨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宣傳了黨的主張,播撒了革命火種,鍛造了革命力量,形成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現了中國革命從挫折走向勝利的重大轉折,譜寫了我們黨、軍隊和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壯麗篇章。紅軍長征更造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這種精神是把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定勝利的精神;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是緊緊依靠人民民眾,同人民民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今天,這種精神激勵著我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實現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而闊步進行偉大的新長征。
製作規格
全套枚數 | 4+1枚 | 全套面值 | 3.20+6.00元 | 小型張規格 | 120×90毫米 | |||||||||||||||||||||||||||||||||||||||||||||||||
發行日期 | 2006年10月22日 | 防偽方式 | 防偽紙張、防偽油墨、螢光噴碼 | 小全張規格 | ||||||||||||||||||||||||||||||||||||||||||||||||||
印 刷 廠 | 北京郵票廠 | 設 計 者 | 郝旭東 | 小本票編號 | ||||||||||||||||||||||||||||||||||||||||||||||||||
印刷版別 | 影寫 | 責任編輯 | 陳宜思 | 小本票規格 | ||||||||||||||||||||||||||||||||||||||||||||||||||
攝 影 者 | 整版枚數 | 16枚(4×4) | 原畫作者 | 靳尚誼(第1圖)、彭彬(第2圖)、劉國樞(第3圖)、張文源(第4圖) 李寶林、周順愷(小型張) | ||||||||||||||||||||||||||||||||||||||||||||||||||
資料提供 | 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 整張規格 | 240×180毫米 | 雕 刻 者 | ||||||||||||||||||||||||||||||||||||||||||||||||||
單枚信息 |
| |||||||||||||||||||||||||||||||||||||||||||||||||||||
同時發行 | 同時發行《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紀念郵票本冊1本。編號為BPC-1,內含《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紀念郵票1套4枚及小型張1枚,這是國家郵政局第一次發行郵票本冊。 |
發行數量
1、( 4—1)J送別 1051.5萬枚
2、(4—2)J遵義會議 1048.35萬枚
3、(4—3)J飛奪瀘定橋 1047.07萬枚
4、(4—4)J過草地 1047.07萬枚
5、大本冊 35萬冊
6、紀念紅軍長征70周年總公司首日封:20萬套
郵票設計
送別
(4-1)為“送別”。畫面取材於靳尚誼的油畫《送別》。創作於1959年,137×242厘米。
畫家用冷色調把紅軍撤離蘇區的瑟瑟秋風與老區人民依依不捨的感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畫家早期現實主義代表作。現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央紅軍(又稱紅一方面軍)8.6萬人撤離根據地,向西突圍轉移,開始長征。當地民眾依依送別紅軍。
遵義會議
(4-2)為“遵義會議”。畫面取材於彭彬的油畫《遵義會議》。創作於1977年,388×223厘米。油畫表現的是遵義會議剛剛結束,毛澤東等領導人從會議室里走出來的情景。畫面上,毛澤東雙眼凝視前方,一手叉腰,一手拿著香菸向前邁去,緊隨其身後的有張聞天、周恩來、朱德、王稼祥、陳雲、劉少奇、鄧發、劉伯承、李富春、聶榮臻、彭德懷、楊尚昆、鄧小平、博古和共產國際駐中共軍事顧問李德。此外,還有歡呼的紅軍指戰員和迎候的人民民眾。現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城召開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會議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經驗教訓,批判了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在軍事上的錯誤,確立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使中國共產黨重新走上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道路,從而在最危急的關頭,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並為勝利完成長征,開創中國革命新局面奠定了重要基礎。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的成熟,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飛奪瀘定橋
(4-3)為“飛奪瀘定橋”。畫面取材於劉國樞的油畫《飛奪瀘定橋》。創作於1957年,作品以仰視的創作技法,表現長征途中的一場艱險戰鬥,戰士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戰鬥精神,永遠定格在了奔騰咆哮的大渡河上,鑲嵌在中國革命的史冊之中。作者在處理環境和戰爭氣氛上下了很大功夫,污濁的河水突出“急”字,陡峭的山體突出“險”字,火焰硝煙突出“難”字,橫穿畫面的鐵索橋簡明突出,橋上英勇向前的勇士奪人眼目。他們一手緊拉鐵索,一手揮槍射擊的英姿,使整個畫面形成了衝鋒的陣勢,大有力掃千鈞之力。現被軍事博物館收藏。
1935年5月29日,中央紅軍紅一軍團第四團22名共產黨員和積極分子組成的突擊隊,在連長廖大珠的率領下,冒著敵人密集的火力,攀踏著懸空的鐵索鏈,奮勇向瀘定橋對岸衝去。當勇士們接近橋頭時,喪心病狂的敵人突然點起沖天大火,企圖阻擋紅軍前進的步伐。但英勇無畏的紅軍戰士義無反顧,跳進火海,打退了守敵,勝利地奪占了大橋,攻克了瀘定城,打開了中央紅軍北上的道路,為中國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勳。
過草地
(4-4)為“過草地”。畫面取材於張文源的油畫《過草地》。創作於1976年,300×184厘米。畫面描繪了紅軍戰士在環境惡劣的草地上艱難前進的場面。他們相互攙扶、相互鼓勵,表現出集體的溫暖。作品繼承了我國軍事畫的優良傳統,主題鮮明、主次有序、內容充實、細節豐富等特點,通過人物的動態表情,來表現人物情節,再現了事件的歷史原貌和人物的精神狀況。是一幅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完美結合的力作。現被軍事博物館收藏。
長征途中紅一、二、四方面軍都曾穿越過草地,其中紅四方面軍部分部隊因受張國燾分裂主義錯誤影響而三過草地。草地上形成的大片沼澤,加上飢餓、寒冷、疾病等原因,使許多紅軍戰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是紅軍指戰員以革命的樂觀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最終走出了茫茫草地。
大會師
小型張主圖為“大會師”。畫面取材於李寶林、周順愷的國畫《大會師》。創作於1976年,360×210厘米。畫面以揮舞旗幟的兩隊紅軍奔跑著、相擁在一起的場景為主線展開,人物的表情豐富多彩,有久別重逢後的喜悅,有意外相見的驚奇,有喜極而泣的激動,有興高采烈的呼喊……他們歡快的表情和動作,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記憶。畫家用國畫技法來表現這樣宏大的場面和高深的繪畫技藝,讓人感受到一種屹立千年的中國人物山水畫的精到細緻。畫面場景恢弘,構圖飽滿,準確傳神的人物造型迎面而來,迎風招展的軍旗、歡呼雀躍的人群,構成一個歡騰的海洋,畫家用深沉、流暢的筆調一寸一寸地刻畫出來,綿綿密密地深入到畫面的每一個角落,在一張紙上,表現了一種新時代最偉大最豐富的內容。既有“萬水千山只等閒”的昂揚和豪邁,又有“三軍過後盡開顏”的浪漫和歡欣。主圖下面配以毛澤東手書的《七律·長征》詩一首,右側為直排“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1936-2006)”字樣。整個畫面相輔相成,渾然一體,完美表現了主題。1936年10月9日和22日,紅四、紅二方面軍先後在甘肅省會寧縣城和靜寧縣將台堡與紅一方面軍會師,中國工農紅軍持續兩年、轉戰14個省的長征全部勝利結束。長征突破了數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完成了偉大的戰略轉移,中國革命和革命戰爭從此揭開新的篇章。
紀念意義
本套郵票選取了長征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事件和重要場景,藝術地再現了長征這一英雄史詩,展現了紅軍廣大指戰員堅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以及艱苦奮鬥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以畫框裝飾畫作,將面值、銘記和圖名等元素布置在畫框之外,最大限度地展現了畫作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