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奪瀘定橋[紅軍長征重要戰役]

飛奪瀘定橋[紅軍長征重要戰役]

這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的一場戰役,發生於1935年5月25日,事情經過如下: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4團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況下,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竟達120公里,終於在5月29日凌晨6時許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創造了人類行軍史的奇蹟!紅4團第2連連長廖大珠等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牆密布的鐵索奪下橋頭,並與左岸部隊合圍占領了瀘定城。中央紅軍主力隨後從瀘定橋上越過天險,粉碎了蔣介石殲滅紅軍大渡河以南的企圖。

基本信息

簡介

飛奪瀘定橋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長征先頭部隊紅1軍團第1師第1團一部在四川省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成功後,蔣介石急調川軍2個旅增援瀘定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為迅速渡過大渡河,挫敗國民黨軍前後夾擊紅軍的企圖,決定紅1軍團第1師及幹部團由安順場繼續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兩路夾河而進,火速奪占瀘定橋

27日晨,右路先頭部隊紅1軍團第2師第4團,由團長王開湘、政治委員楊成武率領從安順場出發,沿途擊破川軍的阻擊,經2晝夜強行160公里,29日晨占領了瀘定橋西橋頭。瀘定橋扼川康要道,全長100餘米,寬2.8米,由13根鐵索組成,橫跨在洶湧奔騰的大渡河上,兩岸是峭壁,東橋頭與瀘定城相連。守城川軍第4旅第38團(欠1個營)在紅軍抵達前,已將橋上的木板拆除,只剩懸空的鐵索。是日16時,紅4團第2連連長廖大珠等22名突擊隊員,在全團火力掩護下冒著川軍的密集火力,攀踏著鐵索,向對岸衝擊,當接近橋頭時,川軍突然施放火障,突擊隊勇敢地穿過火牆,衝進瀘定城,同川軍展開巷戰。後續部隊及時投入戰鬥,經激戰,紅軍占領瀘定城,川軍一部被殲,其餘向天全潰逃。與此同時,紅1師和幹部團擊潰川軍的阻擊,勝利到達瀘定城,策應了紅4團的奪橋戰鬥。接著,中央紅軍主力從瀘定橋上越過天險大渡河,粉碎了蔣介石殲滅紅軍於大渡河以南的企圖。

背景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紅軍粉碎了蔣介石在川黔滇三角地帶“剿滅紅軍”的計畫。在中央紅軍趕往大渡河的途中,蔣介石曾坐飛機觀察紅軍開進的情況,命令部隊空投傳單。傳單上用特大號鉛字印著:“大渡河是紅軍的覆滅之地!”“讓朱、毛成為石達開第二!”他還親自製定了《大渡河會戰》的作戰計畫。接著,國民黨十幾萬大軍圍追堵截中央紅軍的激戰在大渡河沿岸展開。

(圖)大渡河大渡河

著名的古戰場安順場是大渡河的重要渡口。1863年5月,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率領的3萬多太平軍在此覆滅。72年後,中央紅軍也來到這裡。蔣介石不禁做起消滅中央紅軍的美夢。

紅一團作為全軍的先遣隊,擔負搶占大渡河南岸安順場渡口的任務。隨後,紅一團派出十七勇士,奮勇奪取了安順場,開闢了渡河通道。但由於找到船隻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使我軍全部渡河。於是中革軍委決定奪取瀘定橋。這時,蔣介石也想到了瀘定橋,急令川軍2個旅增援,企圖堵截紅軍渡河。這時,誰先趕到並控制瀘定橋,誰就能掌握制勝權。

中革軍委為迅速渡過大渡河,於5月26日決定:“改向西北,爭取並控制瀘定橋渡河點,以取得戰略勝利”。由劉伯承、聶榮臻率領右縱隊的紅一師及幹部團,沿大渡河(北)東岸;由林彪率領左縱隊的紅一軍團軍團部、紅二師主力及紅五軍團,沿大渡河(南)西岸,夾河北上急進,協同襲取瀘定橋,為中央紅軍主力開闢過河通道。隨後,紅三、紅九軍團和紅五團沿(南)西岸跟進。

5月27日凌晨,紅四團團長黃開湘(曾用“王開湘”)、政委楊成武接到軍委命令,擔任左縱隊先頭團,以3天時間趕到並奪占瀘定橋。同時,劉伯承、聶榮臻率紅一師一部先行開進。隨即,一場紅軍與川軍爭時間,搶速度的爭戰在大渡河兩岸展開了。

飛奔奇蹟

(圖)紅四團奪瀘定橋前會場紅四團奪瀘定橋前會場-天主教堂

6時整,紅四團出發了,向瀘定橋方向飛速奔襲前進。當時所謂的路,有的是絕壁上硬鑿出的棧道,有的是蜿蜒纏繞、忽起忽伏的羊腸小道,有的路邊就是洶湧澎湃的大渡河,令人心驚目眩,隨時有失足落入萬丈深淵的危險。開進的第一天,他們架了一座橋,和川軍打了兩仗,俘虜200多人,繳獲步槍100餘支、機槍10多挺。他們還隔岸與右縱隊開展行軍殲敵競賽,相互支援對方作戰。

第二天拂曉,紅四團剛上路,就接到紅一軍團轉發軍委的電報,因敵情變化,命令他們提前一天,於29日晨趕在增援川軍前面到達瀘定橋。這時,他們距離瀘定橋還有240里路。時間緊、任務重,黃開湘、楊成武邊行軍邊動員,鼓舞士氣,部隊飛速前進。

他們擊潰川軍一個營駐守的隘口,翻越高聳入雲的猛虎崗;在摩西擊潰川軍一個團部和一個營,並用1小時20分鐘架了一座橋,繼續前進。行至19時,離瀘定橋還有110餘里。正在大家焦急萬分的時候,困難又一個接一個地來了。突然,下起暴雨,天黑得像倒扣的鍋底似的,部隊一天沒有吃上飯,加上道路泥濘,簡直寸步難行。但是,英勇的紅軍戰士沒有被困難嚇倒,他們發揚團結友愛的精神,用繩拉,拄拐杖,相互攙扶,幫助背槍,堅持前進。他們餓了嚼口生米,渴了喝雨水……

突然,對岸的敵人點起火把趕路,增援瀘定橋。這樣,敵人的速度肯定要比紅四團快,怎么辦?事到萬難須放膽,紅四團決定也點起火把前進,並讓俘虜用川軍號譜偽裝成川軍進行聯絡。敵人還真的相信了,部隊前進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大渡河兩岸,敵我雙方都舉著火把行進。

24時整,對岸的川軍宿營了。紅四團指戰員高興極了,主力部隊立即輕裝快速前進。為防止戰士掉進大渡河,他們解下綁腿帶,一條一條接起來,拉著前進,克服了千難萬險,終於在29日6時到達瀘定橋,並很快消滅了橋西還在睡夢中的川軍自衛隊,占領西橋頭和沿岸陣地。

戰鬥過程

(圖)在戰士們稍飛將軍楊成武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軍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後,要用僅有的幾隻小船將幾萬紅軍渡過河去,最快也要一個月的時間。而國民黨的追兵緊追不捨,形勢十分嚴峻。當急之下,於5月26日上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王稼祥、林彪、聶榮臻、羅榮桓、羅瑞卿匯報後,當即作出了奪取瀘定橋的決定。其部署是由劉伯承、聶榮臻率領紅一軍團一師和陳賡、宋任窮領導的幹部團為右路軍,由中央縱隊及1、3、5、9軍團為左路軍夾河而上攻取瀘定橋。左路軍由王開湘、楊成武率領的紅二師四團為前鋒攻擊前進,5月28日,紅四團接到紅一軍團命令:“王開湘楊成武:軍委來電,限左路軍於明天奪取瀘定橋,你們要用最高的行軍速度和堅決機動的手段,去完成這一光榮的任務。你們要在此戰鬥中突破過去奪道州和五團奪鴨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記錄”。接令後紅四團後晝夜兼行240華里山路,於29日晨出其不意的出現在瀘定橋西岸並與敵軍交火。

版本一

當時百餘米的瀘定橋已被敵人拆去了約八十餘米的橋板,並以機槍、炮兵各一連於東橋頭高地組成密集火力,嚴密地封鎖著瀘定橋橋面。中午,紅四團在沙壩天主教堂內召開全團幹部會議,進行戰鬥動員,組織了由連長廖大珠、指導員王海雲率領的23名奪橋突擊隊。下午四點,22名勇士身掛中鋒槍,背插馬刀,腰纏十來顆手榴彈,冒著槍林彈雨,爬著光溜溜的鐵索鏈向東橋頭猛撲。三名戰士在王友才的率領下,緊跟在後,背著槍,一手抱木板,一手抓著鐵鏈,邊前進邊鋪橋板。當勇士們爬到橋中間時,敵人在東橋頭放起大火、妄圖以烈火阻擊紅軍奪橋。勇士們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烈焰,高喊“同志們,這是勝利的最後關頭,鼓足勇氣,衝過去!莫怕火,沖呀!敵人垮了,沖呀!”廖大珠一躍而起踏上橋板,撲向東橋頭,勇士們緊跟著也沖了上來,抽出馬刀,與敵人展開白刃戰。

此時政委楊成武率領隊伍衝過東橋頭,打退了敵人的反撲,占領了瀘定城,迅速撲滅了橋頭大火。整個戰鬥僅用了兩個小時,便奇絕驚險地飛奪了瀘定橋,粉碎了蔣介石南追北堵欲把藉助大渡河天險將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美夢。瀘定橋因此而成為中國共產黨長征時期的重要里程碑,為實現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合,最後北上陝北結束長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鐵鏈劈開了通往共和國之路”的壯美讚譽,新中國十大開國元帥,其中就有七位元帥長征時經過了瀘定橋。當時在激戰後的瀘定橋上,劉伯承曾用腳重重地在橋板上連跺三腳,感慨萬千地說“瀘定橋,瀘定橋,我們為你花了多少精力,費了多少心血,現在我們勝利了,我們勝利了!”朱德在長征回憶中題詞“萬里長江猶憶瀘關險”的詩句,充分說明了紅軍長征飛奪瀘定橋的艱險與壯烈。

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紅4團第2連連長廖大珠等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牆密布的鐵索奪下橋頭,並與左岸部隊合圍占領了瀘定城。中央紅軍主力隨後從瀘定橋上越過天險,粉碎了蔣介石殲滅紅軍大渡河以南的企圖。

版本二

在戰士們稍作休整的時候,黃開湘、楊成武帶領營連幹部來到河邊觀察地形。在東岸的橋樓旁,川軍第三十八團用沙袋壘成牢固的橋頭堡。我軍到達時,敵人已經由橋西向橋東把橋板基本上拆去了。看完地形,他們在天主教堂召開奪橋誓師大會,掀起“爭當突擊隊員,飛奪瀘定橋”的高潮。川軍不時地掃射和轟擊,還有一發迫擊炮彈打穿了教堂的頂棚。最後,連以上幹部大會決定:由第二連22名勇士組成“奪橋突擊隊”,連長廖大珠任隊長;由第三連組成“鋪橋突擊隊”,連長王友才任隊長。全團的輕重機槍負責掩護任務,軍團炮兵營負責消滅敵炮兵陣地和主要火力點,軍團教導營阻擊援敵。臨近中午時分,紅四團的機槍分隊和配屬的軍團炮兵營也趕到了瀘定橋。

在西橋頭,二十二勇士每人手持衝鋒鎗,背插馬刀,腰間纏滿手榴彈;第三連指戰員背著槍,腋下夾著木板,蓄勢待發。16時整,黃開湘下達命令:“奪橋戰鬥開始!”全團的司號員一起吹響衝鋒號,百餘挺輕重機槍和迫擊炮一齊掃射、轟擊,密集的子彈射向對岸,迫擊炮彈也在對岸爆炸,壓制住川軍的火力,我軍戰士們高喊:“殺、殺!”這時,突擊隊員們突然沖向鐵索橋,冒著敵人射出的子彈,有的匍匐前進,有的鋪設橋板,有的隨後跟進……有的不幸落入滔滔大渡河犧牲了。

在勇士們快到東橋頭時,川軍縱火,妄圖封死我突擊隊上岸的通道。這時,楊成武急了,翻身躍出指揮所的胸牆,衝上鐵索橋,大聲喊道:“同志們,莫怕火,衝過去就是勝利!沖呀,沖呀!”廖大珠第一個衝進火海,緊接著,劉金山、劉梓華……陸續衝進火海。廖大珠的帽子、刀把上的紅綢子冒起火苗,他把帽子一扔,沖向敵人的堡壘。一個又一個勇士衝出了火海……他們很快消滅了橋頭堡的敵人,又沖向瀘定城,並在後續部隊的協助下,擊潰了川軍第三十八團。19時,紅四團完全占領瀘定城。與此同時,右縱隊的紅二、三團的幾個連隊也到達瀘定城附近,對奪橋戰鬥起到了配合作用。

表彰獎勵

次日凌晨2時,劉伯承聶榮臻率領紅三團到達瀘定城。兩天后,中央和各軍團的領導同志也來到瀘定橋。

6月2日,在瀘定橋頭,中革軍委召開慶功大會,王稼祥主持會議,周恩來為紅四團頒發了寫有“獎給飛奪瀘定橋的紅四團”的錦旗,還為22勇士和團長黃開湘、政委楊成武發了獎。獎品有:寫著“中革軍委獎”的列寧服和鋼筆、日記本、搪瓷碗和筷子。

意義

“飛奪瀘定橋”是紅軍長征中一次重要的戰略作戰行動,它關乎著中央紅軍生死存亡。飛奪瀘定橋,粉碎了蔣介石南追北堵欲把藉助大渡河天險將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美夢。瀘定橋因此而成為中國共產黨長征時期的重要里程碑,為實現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合,最後北上陝北結束長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回憶勇士

(圖)飛奪瀘定橋飛奪瀘定橋

比起紅軍強行軍創造的奇蹟,二十二勇士飛奪瀘定橋更是奇蹟中的奇蹟。二十二勇士飛奪瀘定橋的故事早已為人們熟知,然而,在二十二個勇士中,如今只有五個人的名字被後人得知,其餘的大多數人,我們甚至連他們的名字是什麼都已不知道。事實上,關於飛奪瀘定橋的勇士,到底是21名,還是22名甚至是23名,也不是完全清楚的。比如一八六期的《戰士報》,上面寫的就是“二連21個英雄首先爬鐵鏈冒火過河”。現在,根據時任紅四團政委的楊成武將軍發表在《星火燎原》上的著名回憶文章《飛奪瀘定橋》,人們把飛奪瀘定橋的勇士定為22名。

1986年,王永棉在瀘定縣委派下,趕赴北京拜訪當年紅四團黨總支書記、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鐵道兵司令部副司令員的羅華生將軍。羅將軍告訴王永棉,當年的22勇士,是他親自到二連挑選出來的。當時他挑人的標準是,凡是幹部,包括連長、指導員、黨支部書記及排長,首先要挑出來。曾經是戰鬥英雄的,比如在渡烏江戰役中立過功的,也要挑出來。平時作戰勇敢的,挑出來。挑選出來的人,必須是共產黨員、共青團員,起碼也要是入黨入團積極分子。突擊隊的任務是二連連長廖大珠搶下來的,就由廖大珠擔任突擊隊的隊長。

1985年,瀘定縣籌備“飛奪瀘定橋”勝利50周年紀念慶典,王永棉受縣裡委派赴北京邀請楊成武將軍參加慶典,曾當面向楊將軍詢問有關二十二勇士的線索。楊將軍告訴王永棉,當年戰事非常緊張,打完瀘定橋,部隊又繼續向前打,二十二勇士的名字沒有來得及記下來。後來在長征路上,他們多數同志都先後犧牲了。當時,楊成武將軍說到這些時,情緒十分激動,他一遍一遍地呼喚——我的22名勇士,你們在哪裡,在哪裡啊,說著說著,竟老淚橫流。

根據楊成武、羅華生等老將軍們的回憶,飛奪瀘定橋22勇士中,有4個人的名字是可以記起來的,他們是:二連連長廖大珠,二連政治指導員王海雲,二連支部書記李友林,及抽調支援的三連支部書記李金山。

地球的紅飄帶·飛奪瀘定橋 連環畫·1989年 沈堯伊地球的紅飄帶·飛奪瀘定橋-連環畫·1989年沈堯伊

瀘定縣的同志們在解放後的追訪中,還找到了第5位勇士的下落,那就是副班長劉梓華。在瀘定橋邊的“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里,莊嚴肅穆地豎立著22根方柱子,它們代表著當年飛奪瀘定橋的22位勇士。它們絕大多數是無字碑,只有5根柱子上刻有名字,而在這5根柱子中,只有一根上面雕刻有頭像,這根柱子代表的勇士就是劉梓華。22名勇士中,唯一留下下落和相片的勇士就是劉梓華,劉梓華的雕刻頭像就是根據他本人的相片製作的。關於劉梓華下落和相片的獲得,有一個曲折艱難的尋訪過程。

在王永棉的日記本上清楚地記著,1974年10月19日,當時的四川省文化局副局長朱丹,在一次會議上提出,新中國成立這么多年,紅軍飛奪瀘定橋二十二勇士的情況和下落,還一直搞不清楚,實在說不過去,瀘定縣的同志們要下力氣搞點調查。朱丹是一位演員,曾經在電影《達吉和她的父親》中扮演父親。也許與朱丹的這次講話有關吧,也許還有別的什麼推動力量,1975年,瀘定縣所在的甘孜州成立了一個紅軍長徵文物調查小組,由三人組成,王永棉擔任了組長。

從1975年5月到9月,近5個月的時間裡,調查小組從四川到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東、江蘇、江西、湖南、貴州、廣西,差不多繞半箇中國走了一圈,蒐集有關的紅軍長徵文物,其中調查22勇士下落是他們時刻放在心頭的一項重要任務。

1975年8月,調查組來到江西南昌,在參觀江西的革命烈士紀念館時,在一個大陳列廳里,看見掛著很多相片,上面都是在各個歷史時期參加革命戰爭的江西籍的烈士,下面還有他們的簡單生平。王永棉一個一個認真地看,突然他眼前一亮,心中一陣狂喜。他發現了一個叫劉梓華的相片,他的生平介紹中寫著,“劉梓華同志是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英雄之一。”王永棉連忙叫來一起去的同志,但一個同志提醒他:“你看清楚了沒有?前面寫的是強渡大渡河啊。”自從楊得志將軍寫了《強渡大渡河》、楊成武將軍寫了《飛奪瀘定橋》兩篇文章後,這兩個詞幾乎成了專用詞組,分別特指發生在安順場和瀘定橋的戰鬥。

但這畢竟是個重大發現,他們立即去找紀念館的管理同志,但對方告訴他們紀念館所知的情況也只限於展覽內容這么多,不過他們告訴王永棉,這些材料的來源是河北省廊坊軍分區。1976年1月26日,瀘定縣方面給廊坊軍分區去信去函,了解有關劉梓華同志的情況。1977年1月15日,瀘定縣方面收到了回信,信中肯定劉梓華就是當年飛奪瀘定橋的英雄,並說明劉梓華生前系天津廊坊軍分區的副參謀長,1951年患惡性淋巴腫瘤去世。

瀘定橋

公元1705年,康熙皇為了國家統一之大業,解決漢區通往藏區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橋樑,經過一年的修建,大橋於公元1706年建成,康熙皇帝取“瀘水”(大渡河舊稱)、“平定”(平判西藏準噶爾之亂)之意,御筆親書“瀘定橋”三個大字,從此瀘定橋便成為連線藏漢交通的紐帶,瀘定縣也因此而得名,此御碑如今還屹立在西橋頭。毛澤東主席的《七律·長征》中“大渡橋橫鐵索寒”的詩句,正是當年紅軍22勇士強渡大渡河,突破大渡河天險,紅軍取得了陝北會師的勝利,因而瀘定鐵索橋也成為紅軍長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載入歷史史冊。1961年國務院批准瀘定橋(包括附屬建築)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