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志群

紀志群

多次受邀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佛教總會主持“唐詩宋詞中的古琴音樂”、“古琴藝術與人生”、“佛教音樂的功能”等學術講座,深受與會者的歡迎。 紀志群先生還多次獨立策劃,舉辦了《古琴文化展》、《宋元明清古琴展》、《天籟之音藝術展》、《琴韻詩魂》藝術展等文化活動。 近年來,紀志群先生對中國大陸目前的古琴表演藝術現狀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創了融詩、畫、歌、舞等於一體的古琴音樂與多媒體的舞台表演形式,這一創新的藝術理念受到音樂界熱烈的反響。

紀志群(1969年--)祖籍廣東,新加坡人,現代琴家。德明政府中學畢業後,紀志群進入淡馬錫初級學院
就讀,開始接觸華樂器,高中畢業後同時被新加坡國立大學上海音樂學院錄取,幾經思量,最後決定到上音求學,雖遭家裡反對,但紀志群態度堅決。本科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民族器樂系,主修古琴演奏;碩士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主修音樂學(古琴方向)。後考入中國音樂學院,師從吳文光先生攻讀博士學位。先後師從琴學家林友仁先生、戴樹紅先生、古琴演奏大師龔一先生、琴壇泰斗,音樂學家吳文光先生,從而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和演奏功底。其演奏繼承了龔一先生的優美流暢和詩情畫意,同時又深受吳文光先生的行吟風格和追求自然之趣的影響,從而形成了文雅而大氣,深情而含蓄,溫潤而嚴瑾的琴風。吳文光教授稱:“他的演奏富有哲理,其琴聲充分體現了他的修養和學養,領略精神他第一……”;著名理論家、音樂教育家傅利民教授評價他的演奏道:“…他的演奏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音樂美學家、評論家王耀珠教授曾評價他:“有大家風範的青年琴家,必成大器……”。多年來,紀志群先生以其精湛的琴藝多次受邀於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以及中國多個城市舉辦音樂會和進行學術交流。其演奏和學識迎來了琴壇的讚嘆。同時對釋道儒道學說亦有深入的認識。多次受邀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佛教總會主持“唐詩宋詞中的古琴音樂”、“古琴藝術與人生”、“佛教音樂的功能”等學術講座,深受與會者的歡迎。
公元1996年回新加坡後開辦“三樂琴軒”傳授琴藝。曾任教於新加坡教育學院、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其教學不僅注重演奏技藝的訓練,同時更加著重提升學生在文、史、哲方面的修養與學養。這些年來,紀志群在海內外培養了數百名琴樂專業工作者和愛好者,包括武漢音樂學院副教授寧曉靜、新加坡青年古琴演奏家溫俊源等等,對古琴藝術的推廣與普及作出了貢獻。
多年來,紀志群在深入掌握不同古琴表演流派的同時,還積極打譜發掘傳統曲目,已完成《列子御風》、《莊周夢蝶》、《樵歌》、《春曉吟》、《聽泉引》、《修禊吟》、《秋江夜泊》等優秀琴曲,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琴學體系。除此其主要論文有《語境·詮釋·比較——〈大還閣琴譜·樵歌〉的打譜與關聯》、《本盛木榮——古琴音樂的繼承與發展》等。先後錄製出版了兩張個人專輯——《欸乃》、《紀志群古琴集》,收錄琴曲包括:《滄海龍吟》、《大胡笳》、《泛滄浪》、《平沙落雁》、《山水情》、《瀟湘水雲》、《陽關三疊》、《醉漁唱晚》等。
紀志群先生還多次獨立策劃,舉辦了《古琴文化展》、《宋元明清古琴展》、《天籟之音藝術展》、《琴韻詩魂》藝術展等文化活動。
近年來,紀志群先生對中國大陸目前的古琴表演藝術現狀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創了融詩、畫、歌、舞等於一體的古琴音樂與多媒體的舞台表演形式,這一創新的藝術理念受到音樂界熱烈的反響。
其師古不泥,海納百川的藝術追求,使其成為當代極具大家風範的琴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