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領導方法

系統領導方法是以系統理論為指導的,是系統方法在領導活動中的具體運用。 其次,系統的整體功能要求正確處理全局和局部的辯證關係。

什麼是系統領導方法[1]

系統領導方法就是指企業領導者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統性,把對象放在系統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具體來說,就是企業領導者從系統的思想出發,著重以整體與部分(要素)、整體與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係中綜合地、精確地考察對象,以達到最佳化地處理問題的方法。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了—個丁謂修皇宮的故事,這是運用系統方法解決複雜問題的典範。北宋年間,一場大火把皇宮燒了,皇帝很生氣,就責令大臣丁謂限期修復皇宮。要在限定的時間裡修復這么浩大的工程,在常人看來是不可能的,但丁謂運用系統方法按時完成了。他首先從整體上抓住皇宮修建過程中建築材料、交通運輸、廢物處理三個關鍵因素,把它們納入一個系統進行謀劃和運作。他先讓人在皇宮門前的大道取土燒磚,解決了最急需的建築材料磚的問題;把大道取土燒磚後就變成了一條大溝,他讓人把皇城旁的汴水接通,等於和黃河連通,就可以把全國各地的奇珍異石直接運到皇城,解決了最頭疼的交通運輸問題;建築材料齊備了,皇宮很快就修復了,然後他讓人把建築垃圾填入皇宮門前的大溝,既解決了建築廢物處理問題,又恢復了過去平坦的大道。沈括對此評價說:“—舉而三役濟,計省以億計。”

系統領導方法的基本原則[1]

系統領導方法是以系統理論為指導的,是系統方法在領導活動中的具體運用。所以,領導者在處理各種問題時,要遵循系統理論的基本原則。系統方法被套用於領導活動中,一般應遵循如下幾個原則:
1、整體性原則。
所謂整體性原則,就是要求領導者要把領導活動看作—個由各個部分構成的有機整體,從整體出發,從組成整體的各個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繫中,探求領導系統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原則。
首先,它主張從總體、從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關係中去把握整體。例如美國的阿波羅登月工程,是人類第一次從地球登上月球又返回地球的創造性的計畫。這項工程有二萬多個公司、二百多所高校和科研單位參加,每年參加人數一般有四十多萬人,研製和使用的零部件有七百多萬個,耗資三百多億美元。這項計畫的實現,一條重要原因,就是它注重了系統的整體性。日本人去美國參觀後說,這裡面的每一個部件我們都能製造,但卻造不出整個“阿波羅”,因為我們缺乏美國人的總體設計思想。所以,日本人回去後大力宣傳系統分析的方法。
其次,系統的整體功能要求正確處理全局和局部的辯證關係。系統是由各要素組成的整體,但系統又不等於各要素的簡單相加,要素一旦有機組成一個系統,這個系統就具有各個孤立要素所不具備的性質和新的功能。由此可見,系統的要素受系統整體的規定和制約,只有作為系統整體中的一部分才能存在和發揮作用。所以,在領導工作中一定要做到局部服從整體。
2、層次性原則。
所渭層次性原則,就是將領導系統按合理的層次展開,通過探求領導系統不同層次的性質和地位,進而探求和把握領導系統整體性質和規律的原則,一切系統都是有層次性的特點,領導活動系統也是如此。這就規定了領導者在運用系統領導方法時,必須堅持層次性原則,正確處理整體與層次、層次與層次之間的關係,實施分層領導才能取得最佳的領導效益。
3、結構性原則。
所謂結構性原則,就是從領導系統的結構與功能之間的辯證關係出發,通過領導系統的結構沒計,保證領導系統功能得以實現的原則。系統的結構性要求領導調整內在的不合理結構,使之趨於合理,從而產生最佳化的整體利益。田忌賽馬的故事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4、相關性原則。
所謂相關性原則,就是通過處理好領導系統內部諸要素之間的關係,以及領導系統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使領導系統保持最佳的彈體穩定狀態並得以發展的原則。系統的相關性原則要求領導者在運用系統領導法時,要從領導系統的內部和外部相關要素的聯結上把握系統,正確認識和協調領導活動中的各種關係。領導者是重大決策的最終決斷人,正確的決斷能帶來巨大利益,而錯誤的決斷會造成重大損失。
5、目的性原則。
領導活動系統也是有目的性的,它的目的就是達到領導目標。在領導活動中,通過各種信息反饋,領導者注意把握領導活動中的能動性因素,不斷自覺調節和控制自身或他人的行為,發揮協同作用,逐漸趨近領導目標。同時也要求領導者通過各種途徑反饋的信息發現問題所在。一旦發現不良的苗頭,馬上做出決定,及時給正把矛盾和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中。

系統領導方法的實施步驟[1]

運用系統領導方法必須遵循以上基本原則,而根據系統的內在聯繫,將這些原則按—定程式在領導活動中具體展開,就是系統領導方法的實施步驟。
1、提出系統最佳化的領導活動目標。
第一,要把研究和處理的問題體現為一個有機整體,所要提出並確立的目標,是這個系統整體功能最佳化的目標;
第二,提出目標要根據領導活動現時和未來的主客觀需要,以及主客觀條件的可能;
第三,論證這個整體目標是否整體最佳化、是否有實現的可行性。
2、提出系統最佳化目標的構成要素。
首先,要找出實現整體最佳化目標的構成要素,這些構成要素必須符合集合性;
其次,要分析各要素間的相互關係及其與整體的關係,要求符合科學性和價值性;
再次,要分析各要素及其系統與外部環境條件的關係,要求具有適應性和可行性。
3、進行系統方案的最佳化結構設計。
第一,總體實施方案的結構設汁,並追求系統總體功能,需進行總體功能最佳化分析;
第二,具體實施方案的結構設計,並追求局部功能最佳化,需進行局部功能最佳化分析。
第三,各聯結部分的方案結構設計,並進行聯繫功能最佳化分析。在功能最佳化分析時、要盡力定量化,做到模型化。
4、組建實施機構並分解目標任務。
首先,根據最佳化的整體目標、總體方案的要求,設立總體組織機構,特別是總的指揮中心;
第二,根據最佳化的整體目標、總體方案中的縱向關係劃分組織機構的縱向層次,並根據其橫向關係,劃分組織的橫向部分,同時確立組織的縱橫結構
第三,把最佳化的分目標、分方案,分解落實到組織機構的各個層次和部分。
5、找出具體實施的步驟和時間程式。根據實現最佳化的整體目標及其方案在時間上的階段性找出具體實施的合理步驟和時間程式。其實施要點有:
第—,總體程式和要求;
第二,分層程式和要求;
第三,細部程式和要求;
第四,提出總體、分層、細部的最佳化的流程圖表,這需要運用運籌學中的排隊方法、線性規劃方法、非線性規劃方法,特別是統籌法。
6、根據時空兩方面的部署具體實踐方案。
第一,在具體實踐時,在空間上要從目標任務和組織機構的最低層次開始,而在時間上則從細部環節開始,如果整個目標任務和組織機構像一顆樹,則具體實踐要從樹梢開始;
第二,在具體實施的每一層次、細部、環節中,都要根據整體最最佳化目標、方案分解給他的具體要求,保證達到最佳化;
第三,在每一層次、細部、環節的工作中,都要運用控制、調節、反饋等手段,以每一層次、細部、環節的最佳化,來保證整體目標及其功能的最佳化。

參考文獻

↑ 1.0 1.1 1.2 盛亞、申作青.企業領導學[M]第四篇 方法藝術篇,第二節 企業領導者有效的思維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