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中脂肪

正常成人攝入的脂肪至少有95%以上被吸收。測定法有化學法、重量法和滴度法。利用脂肪定量計算脂肪吸收率,用以了解胰腺、肝臟和腸道功能,在測定前3天給予病人脂肪含量為100g的標準膳食,連續3天,每日進行24h糞便總脂測定,計算脂肪吸收率(%)=(膳食總脂量-糞便總脂量)/膳食總脂量×100%。

正常值

脂肪總量0.175(17.5%),結合脂酸0.046(4.6%),游離脂酸0.056(5.6%),中性脂酸0.073(7.3%)。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1、中性脂肪在顯微鏡下呈大小不一的光亮圓形小球狀。腹瀉病人的糞便中的脂肪排出增多,鏡下超過6個脂肪滴/HP。當脂肪消化吸收不良時,糞便中脂肪滴大量增多。

2、在阻塞性黃疸時,因腸道中膽汁缺乏,有脂肪吸收障礙時,糞便中出現大量的脂肪酸。胰液分泌機能不全,致使消化功能障礙時,則糞便中可出現大量的中性脂肪(脂肪瀉)。

注意事項

應及時送檢新鮮糞便標本。以免因放置時間較長造成糞便分解。

檢查過程

1、常用糞便脂肪檢查方法有顯微鏡檢查法、稱量法和滴定法等。顯微鏡檢查法簡單易行,但準確率低,只能作篩檢試驗,不能作為診斷的依據;稱量法和滴定法為定量法,但代表的是總脂肪酸,不包含中性脂肪中的甘油部分。

2、利用脂肪定量也可以計算脂肪吸收率,用以估計消化吸收功能。

3、脂肪吸收率=100%/膳食總脂量3)參考值:成人或兒童:95%4)臨床意義:脂肪測定主要了解人體的消化或吸收功能,間接為消化道疾病的診斷提供依據。若24h糞便中脂肪總量超過6g時,稱為脂肪瀉。

不適宜人群

無禁忌人群。

不良反應與風險

此項檢查本身不會帶來併發症和危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