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要求
比如:暗調的壓抑或者亮調的明朗情緒。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的,藝術本身也在不斷的自我揚棄,作為傳統繪畫向現代主義過渡的標誌,印象派在誕生伊始也難以得到法國主流藝術界的認同,同理的還有20世紀初,美國爵士樂在古典音樂叢林裡的生存狀態。因此,新生事物必有其生命力。先從“視覺感受良好”做起,也挺好,First thing first嘛。
“糖水片”一詞最早由Royal(又稱滷鴨,原新浪攝影論壇版主)在江湖絕色里發明的詞兒,當時是指風光片,後來專門指風光片中膩人的片子,也就是外觀漂亮, 沒有哲學味道(意境?)的片子。
最後,我引用網友“fotobug”的話作為結語,因為這是對“糖水片”來源比較客觀的評價。
風光片總是離不開水,所以,河水、湖水、甚至塘水都經常被最早是新浪(分後分化為無忌和江湖)影友們納入鏡頭,評片時“塘水”這個詞頻繁出現,後通假為“糖水”,一語雙關,即有“塘水”的意思,也有“甜得發膩”的意思。
含義
所謂的風光“糖水片”,其實不是一個貶義詞,是廣大攝影愛好者對那種看起來畫面陽光明媚,風光旖旎的風景圖片的俗稱。因為是“民間的”,口頭的,理解多有歧義,也沒有權威機構能給與其一個準確的,科學的。
從畫面內容看,風光“糖水片”多是風光名勝,山水草木,亭台樓閣等
從畫面光線看,風光“糖水片”或是明媚靚麗,或是陰柔嫵媚,細膩溫和
從畫面技法看,風光“糖水片”多是大景深,小光比,視角傳統,構圖規整,色彩過渡自然。
從表現效果看,風光“糖水片”多是物我相對,意境互隔的純客觀精細描寫和準確記錄,很多商業片要求這樣的,正好和風光“藝術片”的主觀寫意的表現形成對照。
由於照相機本身特性,特別是現代相機,多數人稍具備一些常識拿起來就可以拍攝,特別是一般性的風光旅遊攝影,一些人很容易就得到一些看起來美麗迷人的風景圖片,俺以為這遠遠達不到風光“糖水片”的水準,因為真正的“糖水片”在相機使用,攝影操作過程中有很高的技術含量,同樣的風光,因為個人技術操作的差異,風光“糖水片”的“糖分”水平大相逕庭。
運用方面
對於人像攝影,數碼器材配合簡單的布光,都可以呈現出清晰的畫面,過去,拍一張照片十分麻煩,當被攝主體確定後,構圖時,調整景別要靠改變拍攝距離來完成。使用變焦距鏡頭只需旋轉或推拉變焦環即可取得理想的景別,完成構圖;測光時,攝影人需走到被攝體跟前,分點測光,然後計算出曝光指數,確定正確的曝光組合後,再調整相機。集各種測光方式於一機,使用p程式只需半按快門鈕,便可自動設定正確的曝光指數,完成曝光組合,配合一些色彩鮮艷的簡單後期,一張人像糖水片也出來了。過去手動調整光圈、快門、焦距,然後取下取景屏,換上膠片盒,拉開膠片遮光板再給快門上弦後才能等待時機,按下快門的人,越來越來越不在乎 照片本身的含義,而去重視照片所呈現出的美感,大批大批的人像攝影,只一味的追求甜美,性感,而忘記了攝影真正的含義以及要表達的東西。
無論自然風光、風景、人像、靜物、民俗、紀實、觀念等類別,“唯美”風格的照片並不是糖水片,因為“唯美”畢竟是美之一種,風格之一種。而我以往之所以毫不留情地狠批過,針對的其實是攝影人群起而追之的千人一面現象;尤其是“自然風光”類,不僅表現在嚴重的同質化上,也還存在著所謂幾個“風光大師”之類的意見領袖只認定“唯美”是至高境界的錯誤評論與引導,由此而成為影響中國攝影向全方位多維度發展的巨大障礙。
但究竟什麼樣的照片才算“糖水片”呢?這問題說複雜就複雜,說簡單也簡單。所謂複雜,主要是因為拍糖水片的人並非一點想法或追求也沒有,也不可能象“植物人”或“機器人”那樣去拍,所以對一般觀看者來說,並不是很容易就能分辨清楚。而所謂簡單,其實只需抓住照片乃至拍攝者的幾條特徵,便可一目了然。以下我想開列主要的三條,純屬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1、只有技術-沒有藝術
許多糖水片都是很講攝影技術性的,比如光圈、焦距、白平衡、感光度、曝光、色彩、色溫、飽和度、明暗、虛實、景深、層次、反差等等,也很講究所用的相機、鏡頭、膠捲及其它設備之類。他們對“美”的理解,更多其實就是技術;同時也把這些通過各種技術所拍出來的片子誤認為就是藝術了。
我以前講過,藝術的基本特徵是“模仿現實-提練現實-超越現實”,三階段缺一不可;而更高的層次則是“思想就是藝術”。糖水片多半只停留在“模仿現實”的階段上,雖有少部分可達到“提練現實”這一層,但絕無“超越現實”的思想高度。許多糖水片往往還把“美化現實”誤認為就是“美”乃至“超越現實”,這其實是糖水片最大的癥結所在。“美化”絕不是美,只是虛假粉飾,是騙人的東西。
城市“寫真照相館”所拍出來的照片就是這種“美化”出來的典型糖水片。這種寫真並不是將某人的優點進行藝術性的放大或突出表現,而是全力掩蓋某人的缺點,比如用描眉或畫眼影的化妝手段把小眼睛變大,用拍攝時的柔光鏡效果來掩蓋某人臉上的皺紋之類。那人的眼睛雖大了,但不是她了;那人臉上的皺紋雖沒了,但那張有血有肉的臉也沒了……而照片反映出的最後結果只能是那人的一張假臉!
2、只有構圖-沒有意圖
凡是平面視覺的東西就有構圖,諸如對角線、平行線、三角形、梯形、對稱、不對稱、面積、體積、遠近關係、虛實關係、主次關係、輕重關係等等。但這些只是視覺要素問題,是一張好照片所包含的一部分因素,並不是全部或者重點。重要的是你的這張照片想乾什麼?想表達什麼?倘若攝影人只把構圖看作是一張照片頂頂要緊的事,其構圖就是拍這張照片的意圖的話,同樣是把構圖誤作了“美”,其充其量只是“形式美”而已,除此之外,你在那張照片裡就再也看不出什麼東西了。
比如花卉類的照片,絕大多數只有色彩、光暈、造型、構圖。再比如自然風光類的照片,那山、那水、那雲、那月、那樹、那石等等,體現的也僅是構圖與光影技術;許多畫面效果雖不乏“清新剔透”或“煙雨朦朧”,有的甚而也“美化”了那個自然風光,所謂色彩絢麗、畫面乾淨之類,並以此認為“美”,這也正是我下邊要講的“只有感官美-沒有心靈美”的問題。
3、只有感官美-沒有心靈美
給人的感官造成一種表相的“美”,其實很容易達成。這就如同讓你看見一位“美女”,無非是一張漂亮臉蛋和魔鬼身材而已,三陪小姐就能辦到,至於那位“美女”有無文化修養、倫理道德、豐富氣質等等,其實稍有人生閱歷者,也能從她的言談舉止中一眼看個八九不離十。以此對應“糖水片”來說,那糖水片就是——只有皮相的美貌,沒有內在的氣質、修養、才華!古希臘思想家普羅丁早就認為美是有等級之分的----感官是低級,心靈才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