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攝影[以建築物和結構物體為對象的攝影]

建築攝影[以建築物和結構物體為對象的攝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建築攝影 architectural photography 系以建築物和結構物體為對象的攝影,用小型攝影機只能拍出快照式的照片。大多使用帶搖擺結構的大型攝影機進行拍攝。

基本信息

簡介

建築攝影是以建築為拍攝對象、用攝影語言來表現建築的專題攝影,在拍攝選題、器材選用、構圖用光、捕捉瞬間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專業要求。一幅優秀的、能被攝影界和建築界所共同認可的作品不僅僅可被用作觀賞,而且在新聞、商業上有著廣泛的利用價值、特別是在建築學術領域更有著很高的參考價值,因為國內外的建築界,特別是大專院校的學生都習慣於通過專業書刊雜誌上的建築照片來交流、學習、並藉以啟迪自己的設計水準。因此,如何使建築攝影能和我國的建築事業同步繁榮發展,就需要建築界和攝影界來共同努力。

分類

寫實

寫實類建築攝影要求忠實表現建築師的設計意圖和建築功能,客觀真實地再現建築的正立面、側立面、透視和室內裝飾等情況。以前,建築師或房地產商經常使用建築效果圖來展示建築的風采,但是,他們更多地使用實景照片,這樣會更令人信服。寫實類攝影圖片通常用於商業攝影。

寫意

寫意類建築攝影屬於藝術攝影範疇,更多地是表現攝影師對建築的主觀感受。攝影師通過對建築的觀察和表現,來反映自己的攝影思想。這種拍攝方式完全可以擺脫客觀的限制,根據攝影人的理解和感悟,運用各種各樣的攝影技術來表現建築的韻律美、色彩美和構圖美。

拍攝主題

建築攝影的拍攝主題範圍很廣,可以是一棟建築,也可以是建築的群體或一個地區、一座城市;可以是建築的整體,也可以是建築的局部;可以是室外,也可以是室內。攝影師應善於根據照片的用途去發現富有代表性的拍攝主題,這類拍攝主題一般表現為:

反映城鄉地區特徵的鳥瞰全景圖;

反映城鄉地區輪廓線的大景觀;

街景或廣場公共空間;

建築群體;

標誌性建築。

富有個性的建築,這種個性可以表現在建築的使用功能、規模、形體,也可以表現在材料的質感和色彩,還可以表現在具體的構件,如屋頂、柱廊、門窗、花壇、踏步等等;

造型優美(外部環境優美)的建築;

重點保護的歷史性文物建築;

環境小品,包含雕塑小品、園林綠化等等。

照片用途

對建築照片的用途有所了解會有助於提高照片的拍攝質量。對於不同用途的照片,選擇的拍攝主題、運用的攝影語言、使用的拍攝器材、乃至膠片的幅面要求都會有所不同。建築照片的用途一般可分為:建築專業使用的照片、攝影專業使用的照片(包括參賽參展的照片)、商業廣告用片(包括房地產經營和旅遊開發)、新聞報導圖片以及資料檔案照片等等。上述用途中供建築專業和攝影專業使用的照片在選題、器材、拍攝的技巧和藝術語言的運用上有著極大的差異。

建築照片

拍攝這類用途的照片,攝影師要學一點建築學的基本知識,對拍攝對象要有所了解,並儘可能養成按建築師的視角來觀察建築的習慣,要通過自己拍攝的作品,把該建築的設計精華傳遞給讀者,久而久之就容易得到建築界的認可。建築專業使用的照片,其構圖十分講究、調焦精細清晰、用光適度合理,特別是攝影中的“透視失真”都應予以避免或用器材校正,以便真實地把建築的三維空間傳遞給讀者。4×5英寸的散頁片型相機和120片幅的透視調整相機是拍攝這類照片的首選器材,如使用35mm相機拍攝則應配置透視調整鏡頭,以保證所攝影像透視失真。

攝影照片

建築攝影雖然是以建築為拍攝對象的攝影,但就創作而言,攝影師既可用紀實的手法真實地記錄建築;也可在光影構圖上標新立意、抽象地表現建築;或通過暗房技術對建築進行再加工,探索一種純幾何圖形的表現手法;甚至還可用超廣角鏡頭的透視變形來追求視覺的衝擊,強調畫面的戲劇性效果而完全不顧原有建築的空間比例,以達到通過拍攝建築來傳達攝影者自身的某種信息。這種創作風格多元化的作品特別適合參加影賽和影展。風格之間不存在誰高誰低的比試問題,只存在是否適合為我所用、是否有利於表現創作意圖相吻合的問題。

透視失真

建築師或畫家一般採用一點、兩點或三點的透視原理繪製建築透視圖,其中一點和兩點的透視原理使用廣泛,因為繪製者不但可以在畫面上任意的高度設定視平線的高低,而且原本垂直地面的直線(如建築的牆體和柱子)在畫面中仍保持垂直。但在用三點透視原理繪圖時,原本垂直地面的線卻會向上匯聚(即向第三個消失點消失),構圖時稍不留神就會使建築產生一種傾斜、不穩定的感覺,特別是在表現群體透視時,因而一般很少被採用。

攝影是通過相機來表現三維空間的透視關係,有別於繪畫的透視原理。當攝影師用普通相機取景時,只有當相機保持水平,建築的垂直線才會在照片中保持垂直,其透視關係才會有繪畫中的一點或二點的透視效果。這就限制了用普通相機拍攝建築的靈活性,特別是在地面拍攝高層建築時,畫面下半部的地面往往會顯得過多,而建築的頂部又無法被攝入畫面,如果相機向上仰拍,雖然建築的頂部被攝進了畫面,但原本垂直地面的線條確會向上匯聚,形成繪畫中的三點透視效果,攝影中把它俗稱為“透視失真”。在接受以建築為拍攝對象的照片時,除對於那類刻意用傾斜線來表達視覺的衝擊或追求戲劇性構圖的作品外,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還是習慣接受繪畫中一點或二點透視的效果,即建築在照片中仍保持垂直,因為這是常人看待建築、看待世界最常用的視角。

失真方法

保持相機水平 相機在保持水平時,畫面中的建築不會產生透視失真的現象。但隨著城市高樓大廈越建越高,樓宇的相對間距也越來越窄,建築的外部環境又不甚理想,僅僅使用普通相機保持水平在地面拍攝高層建築,在技術上就會有相當大的難度。為此可換上一支視角更廣的鏡頭。在第一次成像的畫面中,建築前面的地面肯定顯得過大,但在印放的過程中可以把多餘的地面部分裁剪掉,使建築在畫面中的位置得到重新安排。這種裁剪畫面的代價是損失了底片的有效面積。

提高拍攝點高度 在拍攝高層建築時,把拍攝點選在附近的多層建築的樓頂或高層建築的裙樓屋頂上可避免被攝建築在畫面中產生透視失真。但拍攝點也不能選得太高,以免在平視取景時拍攝不到建築的底部,或向下俯拍而使建築中原本垂直地面的直線向下傾斜匯聚,產生反向的透視失真。

使用透視調整相機或透視調整鏡頭 相對普通相機而言,透視調整相機的主要特點是其鏡頭與安裝膠片的後背能通過軟性聯接體(如皮腔)進行位移或扭轉來改變影像的透視效果和清晰度範圍。有了這項透視調整功能,攝影師在取景構圖時就可以調整攝影鏡頭光軸與膠片平面中心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從而在鏡頭的焦距能拍到完整建築的前提下把建築的頂部(地面拍攝)或底部(高處拍攝)按構圖需要移到畫面中合適的位置,而建築的垂直線在照片中能始終保持垂直,從而避免了用普通相機仰視或俯瞰而形成垂直線傾斜的透視失真現象。

透視調整鏡頭的工作原理與透視調整相機類似,但這種透視調整是在鏡頭的內部進行,即透視調整前鏡頭光學系統的主光軸與畫面的中心同軸(此時視作普通鏡頭),當攝影師按構圖需要進行移動調整時就變成不同軸(即透視調整),把這種可透視調整的鏡頭安裝在普通相機上就成了一台簡易但十分有效的“透視調整相機”。如果說透視調整相機的特點是可以在一群不同焦距的鏡頭中挑選合適的鏡頭安裝在可透視調整的機身上,實現對影像透視效果和清晰度範圍的全面控制,那么使用透視調整鏡頭的特點就是可以把它安裝在普通的相機機身上,實現與其它普通鏡頭共享統一的機身。

攝影器材

簡介

就器材而言,建築攝影與其它攝影的一個很大區別在於器材應該能對照片中的透視失真現象予以校正。在眾多品牌的35mm、120相機的生產廠家中,已有相當部分都開發生產了能對照片中的透視失真現象予以校正的透視調整鏡頭或透視調整相機。

調整性能

平移量 即鏡頭的像平面中心相對膠片平面中心所作移位的幾何量,以毫米計,它是反映相機透視調整性能的最基本數據。對於同一片幅的相機,平移量越大則相機的透視調整性能就越好。但對於不同片幅的相機,就不能用單一的平移量來比較它們的透視調整性能。

平移量與片幅尺寸的比值 比值越大透視調整效果也就越佳。對於不同片幅的相機,由於底片尺寸不同,判斷它們的透視調整性能時就不能單看該機的平移量,還應看看它們的比值。一般而言,任何片幅的相機,當其比值達到0.46(參照尼柯爾PC28透鏡調整鏡頭橫拍時的比值)時就應該能滿足各種場合的建築攝影。按此值推算,不同片幅相機的平移量應為:(見圖15表格)

鏡頭的像角 普通相機鏡頭光學系統的光軸與膠片畫面中心軸的位置是固定的,因而鏡頭的基準像場可按膠片畫面的對角線尺寸設計。但對透視調整相機來說,鏡頭的基準像場必須比膠片畫面的對角線尺寸大得多,否則在透視調整時膠片的畫面就會移到鏡頭的基準像場以外。因此,透視調整相機的鏡頭需要有一個大像角來與相機的透視調整量相匹配,這對能否有效發揮機身的透視調整功能十分重要。一般來說,在透視調整相機所配套的鏡頭群中一定有與機身平移量完全匹配的鏡頭。

透視調整相機

35mm相機及其透視調整鏡頭 如果對膠片的片幅沒有刻意的要求,配有透視調整鏡頭的35mm單眼相機應是很好的選擇,它不但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操作簡易,而且一般都擁有可互換的、豐富的鏡頭群。尼康、佳能、徠卡、美能達等相機廠均生產透視調整鏡頭,如佳能相機的TS-E 17mm、24mm、45mm和90mm透視調整鏡頭,徠卡R系列相機的28mm透視調整鏡頭,美能達相機的35mm透視調整鏡頭,尼康相機的24mm、28mm、35mm 和 85mm透視調整鏡頭。

120型透視調整相機 這種相機是指通過曝光窗處磨砂玻璃屏取景的相機,對影像可作透視控制調整,鏡頭和膠片後背均可更換。120型透視調整相機的吸引力在於它具有散頁片型相機的大部分基本功能而又可以在日光下方便更換120膠捲,同時在價格、體積、重量、可操作性,以及膠片的後期製作等方面都明顯優於散頁片型相機,因而在建築攝影中套用十分廣泛。騎士VH-R 69、Arca-Swiss F69、Plaubel 69W proshift、林哈夫 Super Technika23以及哈蘇FlexBody和ArcBody等機型都是幾種具有代表性的120型透視調整相機。

散頁片型相機 散頁片型相機是指那些能拍攝4×5英寸、5×7英寸、8×10英寸膠片的相機,其中4×5英寸是使用最廣泛的機型。儘管該類相機體積大、重量重、攜帶不方便,操作複雜,每次拍攝又都使用散裝頁片,但大底片能獲得顆粒細膩、質感真實的效果,並能通過調節鏡頭板和後背的仰俯、平移、升降來控制影像的景深和全方位的透視校正,因而在建築攝影(特別是商業攝影)中仍占有不可動搖的地位。散頁片型相機主要分為兩種類型:攜帶型(折合型)和單軌式。前者鏡頭板的升降和仰俯擺動雖不如後者的幅度大,但因其重量輕、體積小、攜帶方便。林哈夫Technika 45、騎士(Horseman)45FA是攜帶型的代表,而瑞士仙哪(Sinar)、荷蘭金寶(Cambo)45SF和騎士LX機型則是單軌式的代表。(編者註:關於大片幅相機攝影可參考本刊2001年第10期的“大片幅攝影”專題)

視覺要素

建築的形體、線條、尺度比例、質感和色彩是建築攝影中視覺要素的主要成分。在大多數情況下,上述要素並不是以相同的地位在畫面上同時出現,特別是當攝影師需要突出表現建築的某一特徵時更是如此。在畫面中需要重點突出那些視覺要素取決於照片的用途,也取決於攝影師的創作意圖和創作風格。

形體 它能讓人感覺出建築空間的深度,感受到三維空間的真實世界。當用平面形式的照片來表現三維空間的建築時,其表現的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將有賴於運用視覺透視和利用陰影來提高建築的空間感。

輪廓 建築是三維空間的形體,但在人的視覺中又常常會以二維空間的形狀出現,其最典型、最單純的形狀就是輪廓剪影。當建築處在背光面時,光線從建築的背面射來,在強光的烘托下,輪廓剪影成了建築的主要視覺要素,而空間、質感、色彩等等其它要素統統都被隱沒在陰影之中。拍攝時要善於運用各種視角、光影,把富有表現力的建築輪廓加以利用和強調,使其能簡潔、清晰、鮮明地表現出建築的視覺形象。

線條 線條在建築的視覺要素中同樣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建築攝影中,線條的概念常常不是在被攝體上直接以“線條”的形式出現,更多的是以構件的外形特徵在畫面上顯示出來,如建築的柱子、牆體、屋頂、樓梯、欄桿等等構件在照片上都可能會以各種線條的形式出現。

攝影作品

德國攝影師Matthias Heiderich的“The City of the Future”未來之城建築攝影。照片中的建築位於柏林的Hansaviertel漢薩街區,是為迎接1957年國際建築展而興建,在1955至1960年間相繼落成,風格為當時盛行的現代主義和尚處於萌芽時期的後現代主義建築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