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富含蛋白質:17.6%――19.7%。且除賴氨酸以外的其它胺基酸,之間的比和人體蛋白的構成比非常相似,極易吸收。如果能與豆類食品搭配實用(協調其賴氨酸的不足),能大大提高其生物價;一般多見於和綠豆、紅小豆、豇豆搭配熬粥,或與大豆類(包括黃豆、黑豆、青豆)食品(如豆腐、豆芽)搭配食用。
由於其相對其他主糧富含VB1、VB2、VE,因此它非常適宜正處於長身體時期的兒童少年作為主糧和其他食物搭配食用。
純正糜子米是粳性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會在處理過程中變得很低。其食用方法可與大米相同,也可用開水、涼水泡食(米湯是清的)。如果和綠豆以2:3的比搭配熬湯,則屬中醫學中的傳統藥膳,適於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病、近視、高血脂、腳氣病例、多發性神經炎、結核病、甲亢等消耗性疾病、口角炎、唇炎、舌炎、瞼緣炎、陰囊炎、溢脂性皮炎者食用,能起到很好的預防和食療作用。
成吉思汗統一大漠時吃的就是這種攜帶方便的乾糧,使得將士們不生疾病,個個身壯如牛。無獨有偶,延安市寶塔區柳林林場的雒老回憶說,毛主席當年在延安吃到這種糜子米時曾認真的說,這種糜子米就是加工起來費點功夫,很適合我們的戰士……
食療在中國醫學史上也頗有淵源。
孫思邈《備急千金藥方》中記載:用白粟皮煮湯、熬粥治腳氣病;並提出:“夫為醫者,當需先調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用藥。”扁鵲也認為“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藥忌者,不能以除病也;若能用食平疴,可謂良工(高明的醫生)。”正可謂“藥補不如食補”。
《食經》、《千金食治》、《食療本草》、《食醫心鑒》、《飲膳正要》等著作中都對有機食物進行了辯證的論述,認為“食醫同源”、“醫膳同功”。
《黃帝內經・素問篇》提出 “五穀為養、五果為腹、五畜為助、五菜為充”,正如《神農本草》所總結的,養生之食物首推穀類。
為達到合理營養的目的,中國營養學會於1998年通過了《我國的膳食指南》,第一類食物中仍以谷為首,且粟米粥能“養腎益氣、治胃熱、消渴、利小便”。
《黃帝內經》又認為:“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願我們日常飲食多注意膳食,防患於未然,身體健康!
相關詞條
-
粢米飯糰
《粢米飯糰》是一道中國民間傳統家庭美食,由粢米烹飪而成。
-
粢
粢,是漢語辭彙。漢語拼音為zī,形聲。從米,次聲。本義為古代供祭祀用的穀物,泛指穀物。如:粢,稷米也。——《玉篇》。粢也意為穀類的總稱。
基本資料 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漢語字典 音韻參考 -
粢米飯
粢米飯是以糯米為主料,生抽、臘腸、豆乾為輔料的菜品。
主料 配料 耗時 粢米飯做法 注意事項 -
粢飯糰
粢飯是江南傳統的中國小吃之一,最普及的民間早點品種。大餅、油條、豆漿和粢飯被稱為上海早點的四大金剛。在日本料理中也有該道美食。 通常以糯米飯為主原料,在...
做法一 做法二 做法三 -
粢毛肉圓
粢毛肉圓是塘棲名菜之一,以鮮肉、糯米為主料製作的比桌球略大的肉圓子。與板鴨、匯昌粽、細沙羊尾、米塑合稱“塘棲五大名小吃”。
基本簡介 製作 傳說 資料來源 -
粢糈
粢糈,詞語,其意是指祭神用的米。
-
米姓
米姓是一個中文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09位。米姓的起源有六個說法: 其一:米姓來自兩周時期官職; 其二:米姓來自遠古時期舜的後代; 其三:米姓...
基本介紹 遷徙分布 姓氏來源 傳統文化 歷史名人 -
米[姓氏]
米姓是一個中文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09位。米姓的起源有六個說法: 其一:米姓來自兩周時期官職; 其二:米姓來自遠古時期舜的後代; 其三:米姓...
基本介紹 遷徙分布 姓氏來源 傳統文化 歷史名人 -
糜米
糜米,又稱為稷米、粢米。《辭海》里被稱作“穄”【拼音】:[jì] 【字義】:〔~子〕一年生草本植物。亦稱“糜子”。穄子,不粘的黍類,又名“糜( méi)...
生產與分布 植物形態 糜子辨別 藥用價值 營養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