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茸元宵

以糯米為主料製作而成,全國各地普遍流行的習俗是,正月十五吃元宵,象徵著一年吉祥如意,團圓幸福,故元宵也叫圓宵。有的地方吃元宵時配湯,故又叫湯圓,還有湯糰、圓子、浮圓子或元寶之稱。

簡介

傳說春秋末年,有一次楚昭王乘船回國,途經長江某處時,突然看見江面有一物飄浮水面,呈圓形、白色,此物直向楚昭王乘坐的船飄泊過去。楚昭王即令人將其打撈起來,切開一看,其肉瓤呈紅色如同胭脂一般,一股清香味撲鼻而來。楚昭王便與大臣們分而品嘗,大家都說又甜又脆,回味無窮。有個在場的隨從稟報楚昭王說,這是浮蘋果,得之者主復興之兆。楚昭王聽後十分高興,因他們得到浮蘋果的那一天正值農曆正月十五,為了求得大吉大利,以後每年的這一天,楚昭王都要令人仿照“浮蘋果”的樣子,用米粉做成圓團,以山楂作餡,煮熟而食。這就是最早的元宵。後來,元宵的做法、用料、食法也越來越多。至今,市場上出售的元宵五花八門,品種繁多。在我國許多地區,幾乎家家都會製作元宵。

製作原料:

製作100個)糯米2500克,橘餅100克,黃砂糖1000克,蜜冬瓜條100克,桂花75克,熟麵粉150克,芝麻75克,飴糖250克。

製作方法:

將芝麻洗淨、炒熟、碾碎,橘餅、冬瓜條切成細末置於案板上,加入熟麵粉、黃砂糖、桂花、飴糖、豬油拌勻,放入特製的筐內,打緊成大方塊,再改切成小方塊,做成糖餡100顆。
將糯米粉放入竹團窩內,將100顆小糖餡放入筲箕內在清水盆中浸濕,倒入團窩,提起團窩前後推動,讓餡心在團窩內滾動、粘上糯米粉,如此反覆多次濕水,反覆疊制5至6次,待元宵滾到25克左右便可取出。
將鍋中水燒開,將元宵放入沸水中煮,水開後加些涼水,待燒開後再加涼水,如此反覆二三次,待元宵漂浮起到水面即可食用。
還有一種流行於南方的製作方法是用水磨元宵面,包入各種不同的元宵餡,這種元宵更為細膩味鮮,現北方也很流行,各大自選商場和食品店均有出售。

特點:

色白如雪花,滋黏糯潤,香甜可口。因元宵為糯米所制,難以消化,故如有胃疾者宜少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