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紅椋鳥

粉紅椋鳥

粉紅椋鳥是遷徙性候鳥,屬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它們形似巴哥,但背部及腹部粉紅色,余羽棕黑,十分可愛。粉紅椋鳥冬季棲息在歐洲東部及亞洲中西部,五月便遷徙到至新疆西部繁衍生息。粉紅椋鳥以蝗蟲為主食,且食量驚人,每天捕食蝗蟲120-180隻,成為生物滅蝗的主力軍,被伊犁民眾親切地稱為“鐵甲兵”。

基本信息

鳥類學史

粉紅椋鳥粉紅椋鳥

描述:中等體型(22厘米)的特異性粉色及黑色椋鳥。繁殖雄鳥亮黑,背、胸及兩脅粉紅。雌鳥圖紋相似但較黯淡。

幼鳥:上體皮黃,兩翼及尾褐色,下體色淺,嘴黃色。

虹膜-黑色;嘴-粉褐;腳-粉褐。

叫聲:飛行時發ki-ki-ki的叫聲,也有平淡的shrr聲。群鳥進食時發出捲舌音chik-ik-ik-ik的叫聲。

分布範圍:歐洲東部至亞洲中部及西部,越冬至印度;迷鳥至泰國。

分布狀況:常見留鳥於中國西北至東北的開闊地帶,遷徙至甘肅及西藏西部。迷鳥有至上海及香港。

習性:結大群生活於乾旱的開闊地。追隨家畜捕食被驚起的昆蟲。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繁殖

紛紅驚鳥紛紅驚鳥

每年5~6月份,粉紅椋鳥就會成群結隊地遷飛至繁殖地,先在食物豐富的低山地帶落腳,然後集群占據石頭

堆、崖壁縫隙等處選擇巢址。為了爭奪有利地勢,雄鳥之間經常發生激戰。雄鳥頭頂上部羽毛蓬展,用以恐嚇其他雄鳥並吸引雌鳥。通過數日的選配,最終組建成“一夫一妻制”的家庭,開始共同築巢,準備繁育後代。

粉紅椋鳥每年繁殖一代,每窩產卵3~8枚,孵化15天后雛鳥破殼而出,經父母餵養15~20天后才隨父母離巢,離巢後還需要父母餵養一段時間,並跟隨父母學習捕食本領。粉紅椋鳥食量很大,每隻成鳥每天進食蝗蟲120~170隻,這些蝗蟲的總重量超過鳥本身的體重。雛鳥成長過程中食量劇增,甚至超過成鳥。好胃口、大食量是粉紅椋鳥成為滅蝗能手的原因之一。

形態特徵

粉紅椋鳥粉紅椋鳥

粉紅椋鳥屬鳥類的雀形目,椋鳥科,椋鳥族。椋鳥科是一個大家族,擁有28屬114種,成員遍布世界各地,僅在我國就有3屬19種,其中一些種類頗有名氣,譬如能說會道的八哥和鷯哥都是它們家族的成員。粉紅椋鳥是椋鳥家族中的普通一員,中等體型,成鳥體長19~22厘米,體重60~73克,飛羽、尾羽為亮黑色,背、胸及兩肋為粉紅,故稱粉紅椋鳥。雌鳥與雄鳥毛色相似,但較黯淡。粉紅椋鳥主要分布於歐洲東部至亞洲中部及西部,冬季遷往印度等南亞溫暖地帶越冬,我國新疆是粉紅椋鳥的主要繁殖地。粉紅椋鳥喜歡群居生活,有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勞作習慣,它們也喜歡熱鬧,常常聚在一起吵聲不斷。

分布範圍

粉紅椋鳥粉紅椋鳥
常見留鳥於中國西北至東北的開闊地帶,遷徙至甘肅及西藏西部。迷鳥有至上海及香港。主要分布於歐洲東部至亞洲中部及西部,冬季遷往印度等南亞溫暖地帶越冬,我國新疆是粉紅椋鳥的主要繁殖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