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跡
檀治學嚴謹,作風踏實,善於獨立思考,勇於開拓,先後發表科研論文60餘篇。早在40年代末,即從事黃麻發酵脫膠和醬油的研究,並在當時頗有影響的《黃海》雜誌上發表科研論文;五、六十年代,在《微生物學報》、《化學世界》等雜誌上發表有關微生物和發酵研究的論文,其中《醬油生產工藝理論》曾作為國家與羅馬尼亞的交換論文。七、八十年代先後完成胺基酸等10多個科研項目。其中《蘇氨酸研究》屬於國家攻關課題,《用生物催化加速人工老熟白酒研究》獲得國家專利,《酒糟的綜合利用》獲得輕工部科技論文獎。1978年學院恢復招收研究生時,他就擔任指導老師,培養了一批既有紮實理論基礎,又有很強操作能力的研究生。先後指導研究生完成的賴氨酸和蘇氨酸菌種選育及中試,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他除從事教學和科研外,還先後擔任輕工部發酵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微生物學會編輯出版委員會編委、江蘇省微生物所顧問及微生物學報、發酵科技圖書出版社、調味副食品雜誌社的編審或顧問。他的《酒精工藝學》、《微生物學》、《釀造工藝學》、《釀造微生物基礎》等著作,是高等院校有關專業教科書。
檀長期在外地工作,仍念念不忘家鄉建設,1984年回鄉,熱情為縣直機關幹部作釀造工藝的學術報告,並視察縣釀造廠,為釀造廠提供新的菌種,指導試製成功多菌種多酶系的“望江亭牌”風釀醬油。該醬油在1988年全國星火計畫成果博覽會上獲銀牌獎,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上獲金牌獎。
檀一身奮鬥不息。在他身患絕症期間,仍兢兢業業地忘我工作。1985年10月,他已住進上海醫院,正準備施行手術,當他得知國家科委已下達學院“七五”攻關項目,便不顧病情惡化和家人勸阻,立即請假回校,將攻關項目安排好,方回醫院動手術。手術後剛一月,即出院返校,在病榻上審閱研究生論文,指導他們答辯。為保證攻關項目(蘇氨酸)順利進行,他忍受病痛折磨,日思夜慮,嘔心瀝血,終於在幾屆研究生的共同努力下,1988年底,產酸水平達到2~2.5%,完成預定計畫。1989年初,檀的病情繼續惡化。為克服噬菌體對谷氨酸生產的嚴重危害,解決味素行業多年未解決的問題,他仍堅持立題選育抗噬菌體的谷氨酸生產菌種,指導研究生進行研究,經過努力,終於使這個項目取得了成果。1990年,檀耀輝用結實的步伐走完了他奮鬥的一生。
學習與工作簡歷
1931年~1934年 安徽安慶初級中學
1935年~1938年 安徽安慶六邑聯合中學
1939年9月~1940年7月 貴州貴陽大夏大學數理系
1940年9月~1944年7月 浙江大學農化系
1944年~1952年 浙江大學執教
(1946年6月一1946年12月 國民黨資源委員會貴州遵義酒精廠兼任技術員
1948年8月一1949年1月 杭州清華中學兼任化學教師)
1952年~1958年 南京工學院食品工程系講師
1958年~1979年 無錫輕工業學院講師
1979年~1986年 無錫輕工業學院副教授
1986年~1990年 無錫輕工業學院教授
1990年4月 病逝
任職情況
無錫輕工業學院食工系發酵教研室主任;
中國化工學會會員;
江蘇省食品發酵學會理事;
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
中國微生物學會釀造學會常務理事;
政協無錫市第六、七屆委員;
江蘇省微生物學會理事;
江蘇省輕工業學會理事;
輕工業部發酵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副主任;
江蘇省微生物研究所學術顧問;
中國微生物學會編輯出版工作委員會委員;
輕工業出版社編委;
江蘇省自然科學研究人員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專業考核組成員;
《中國釀造》雜誌編委;
《微生物學報》編委;
《江蘇調味副食品》雜誌顧問;
《食品工業叢書》編委會編委;
《中國調味品》編委會委員等
主要學術研究活動
主要研究方向:工業發酵、微生物釀造。
(一)L-賴氨酸菌種選育和發酵法生產L-賴氨酸工藝的研究。
(二)L-蘇氨酸菌種選育和發酵法生產L-蘇氨酸的研究。
(三)檸檬酸高溫發酵菌種的選育及發酵工藝條件的探索。
(四)對釀造調味品的研究
檀耀輝教授除了進行以上的研究工作外,他還指導研究生完成了色氨酸、苯丙氨酸菌種選育工作的研究等。1989年初,他的病情已十分嚴重,但為了克服口金菌體對谷氨酸生產的嚴重危害,解決味素行業多年來未解決的一個普遍性問題,他立題選育抗口金菌體的谷氨酸生產菌種,並指導研究生進行研究,經過努力,終於使這個他已醞釀多年的項目取得了成果。
主要學術研究成果
一:獲獎情況
1885年
1、賴氨酸菌種選育機理的研究——黃色短桿菌抗藥性株的選育(檀耀輝、張星元、陶文沂),無錫市優秀學術論文。
2、醬醃菜的發酵機理及其營養價值(檀耀輝),無錫市優秀學術論文。
3、胺基酸產生菌種選育機理的研究——賴氨酸生產新菌種的選育(陶文沂、檀耀輝),無錫市優秀學術論文。
1986年
“套用多菌多酶系新工藝生產外貿出口標準醬油”,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四等獎。
1988年
1、對賴氨酸生產菌改良方法的探討——原生質體融合法(檀耀輝、楊虹),無錫市優秀學術論文。
2、乳糖發酵短桿菌L-蘇氨酸產生菌的選育(檀耀輝、張炳榮),無錫市優秀學術論文。
3、“酶法醬油二一套用多菌種多酶系新工藝生產醬油”,全國星火計畫成果展覽交易會銀獎。
1995年
《微生物學》(檀耀輝),中國輕工總會優秀教材一等獎,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1996年
《微生物學》(檀耀輝),全國第三屆優秀教材獎。
二: 著作
1、《酒精工藝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61年
2、《微生物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83年
3、《釀造微生物學基礎》 檀耀輝、趙玉蓮 江蘇省微生物科技情報站印
4、《酵母工藝學》(俄文)合譯
5、《新版發酵工業》(日文)合譯
6、《微生物學》(第二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0年
7、《酒精與白酒工藝學》 姚汝華主編、檀耀輝主審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80年
8、《乳與乳製品的微生物學》 傅建生譯、檀耀輝校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56年
9、無麩制曲試驗總結 檀耀輝、張蓮珍等 院《科學研究彙編》N0.6 1960
10、賴氨酸生產菌種黃色短桿菌XQ782生理生化特性和發酵生產的研究
檀耀輝、張星元、杭文榮《中國調味品》No.9 1984年
11、釀醋微生物及生物化學 檀耀輝《江蘇調味副食品》N0.1 1983年
12、關於提高醬油的質量和產量問題的幾點看法 檀耀輝《江蘇調味副食品》No.4 1983
13、提高液態發酵醋的風味 檀耀輝《江蘇調味副食品》No.4 1984
14、醬醪發酵的微生物學 檀耀輝《華北調味品通訊》No.5 1979
15、提高醬油質量的理論與措施 檀耀輝、趙雲蓮 《上海調味品》No.4 1979
16、米麴黴高產菌株的幾種保藏方法的比較試驗
檀耀輝、趙雲蓮 中國微生物學會釀造學會微生物育種技術討論會參考資料
17、無錫市2000年發酵工程發展戰略的初步構想 檀耀輝“無錫發展戰略”討論會材料
18、用紫外線及氮芥誘發黑麴黴變異的研究 檀耀輝、王承珍、姜錫瑞
19、 賴氨酸菌種選育機理的研究——黃色短桿菌藥物抗性株的選育
檀耀輝、張星元、陶文沂《食品科學》No.5 1983
20、我國醬油的起源與發展(第一講) 檀耀輝、趙玉蓮《食品釀造科學》N0.2 1982
21、醬油的營養價值及其調味作用(第二講) 檀耀輝、趙玉蓮《食品釀造科學》No.3 1982
22、醬油釀造用的微生物(第三講) 檀耀輝、趙玉蓮《食品釀造科學》No.4 1982
23、醬油釀造用原料(第四講) 檀耀輝、趙玉蓮《食品釀造科學》No.1 1983
24、釀造醬油的生產過程(第五講) 檀耀輝、趙玉蓮《食品釀造科學》No.2 1983
25、釀造醬油的生產過程(第六講) 檀耀輝、趙玉蓮《食品釀造科學》No.3 1983
26、醬醃菜的發酵機制及其營養價值 檀耀輝《食品科學》No.11 1982
27、胺基酸生產菌種的選育和有關機理的研究(1)賴氨酸生產新菌種的選育
檀耀輝、金其榮、陶文沂、張星元《發酵學報》No.1 1982
28、乳糖發酵短桿菌I。一蘇氨酸產生菌的選育
檀耀輝、張炳榮《生物工程學報》No.2 1986
29、原生質體融合技術選育耐熱性p一澱粉酶產生菌
王 萍、檀耀輝《生物工程學報》No.3 1986
30、961菌株蛋白酶動力學研究的初報 檀耀輝、趙玉蓮《中國釀造》No.2 1982
31、發展食品工業幾個問題的探討 檀耀輝《中國釀造》No.3 1982
32、L-賴氨酸發酵條件的研究 檀耀輝、陳海昌、陶文沂《中國釀造》No.5 1983
33、江蘇太倉“香玉”牌糟油簡介 檀耀輝《中國釀造》No.4 1984
34、生物工程及其在發酵工業上的套用 檀耀輝《中國釀造》No.1 1985
35、生物工程及其在發酵工業上的套用(續) 檀耀輝《中國釀造》No.2 1985
36、生物工程及其在發酵工業上的套用(續) 檀耀輝《中國釀造》No.4 1985
37、薯乾原料高溫發酵生產檸檬酸的菌種選育
楊明賢、易福生、楊艷芳、檀耀輝《工業微生物》No.5 1982
38.對賴氨酸生產菌改良方法的探討——原生質體融合法
檀耀輝、楊虹《工業微生物》No.4 1986
39.醬油質量與原料大豆和小麥成分的關係
檀耀輝《調味副食品科技》No.8 1981年釀造微生物基本知識講座
40.第一講:釀造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檀耀輝、趙玉蓮《調味副食品科技》N0.1 1982
41.第二講:微生物的形態(上)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2 1982
42.第二講:微生物的形態(中)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3 1982
43.第二講:微生物的形態(下)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4 1982
44.第二講:微生物的形態(下)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5 1982
45.第三講:微生物的營養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6 1982
46.第四講:微生物的生長(上)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10 1982
47.第四講:微生物的生長(中)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1 1983
48.第四講:微生物的生長(下)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5 1983
49.第五講:微生物代謝(上)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6 1983
50.第五講:微生物代謝(上)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7 1983
51.第五講:微生物代謝(下)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8 1983
52.第五講:微生物代謝(下)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9 1983
53.第六講:微生物與環境保護(上)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10 1983
54.第六講:微生物與環境保護(下)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11 1984
55.第七講:微生物遺傳學規律在釀造工業上的套用(上)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2 1984
56.第七講:微生物遺傳學規律在釀造工業上的套用(下)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4 1984
57.第八講:菌種的衰退、復壯和保藏 檀耀輝、趙玉蓮 (同上刊)No.6 1984
58.第九講:微生物實驗技術(上)
檀耀輝、趙玉蓮《中國調味品》(原《調味副食品科技》)1984
59.第九講:微生物實驗技術(下) 檀耀輝、趙玉蓮《中國調味品》No.1 1985
60.檸檬酸高溫發酵菌種和選育及發酵工藝條件的探討
檀耀輝、石貴陽、劉丹《調味副食品科技》No.5 1984
61.醬油色香味體形成的機理 檀耀輝《調味食品科技》No.1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