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線節

米線節

米線節:是玉溪紅塔區漢族的民間傳統節日。玉溪人對米線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結,大街小巷都是米線店,把米線的吃法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玉溪人的米線情結自古有之,並滋生出一個世界上最長的節日——米線節。

簡介

米線節米線節
米線是雲南特有的一種食物,而米線節也是玉溪紅塔區漢族的民間傳統節日。

玉溪人對米線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結,大街小巷都是米線店,把米線的吃法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玉溪人的米線情結自古有之,並滋生出一個世界上最長的節日——米線節。米線節至今以有三百年了,原為新春迎神廟會的節日。

米線節的歷史

米線節至今以有三百年了,原為新春迎神廟會的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三月初三,分村、分街道,按約定的日程,輪流迎祀"土主"(當地人們信奉的一種神)像巡視(也有迎"城隍"和"祖師神"的),以祈求在新的一年裡闔家歡樂、萬事如意、平平安安、有好的收成。
玉溪市共有四堂"土主","土主"到哪個村、哪條街,就是該處的節日。村里燈會要組隊迎神,表演花燈以及龍燈、獅舞等民間歌舞進行慶祝,歷時兩至三天。
除殺牲祭祀外,還要登台唱花燈、演戲。有的邀請外村燈會名角聯合演出,有的則請臨時燈班包演,屆時各家各戶殺雞買肉、備酒、備米線,接女兒女婿及其他親友回家過節。
由於節日期間家家戶戶都要吃米線,所以稱"米線節"。新中國成立後,迎送、祭祀"土主"的舊習俗雖已逐漸消失,但節日期間仍要準備米線,從農曆正月初一開始輪流,至三月初三日結束。
而米線花費也不高,在當地人們普遍認為如此米線節就算天天、過也不會把家吃垮。米線節的米線十分豐富,有鱔魚米線、小鍋米線、涼米線、雜醬米線、雞肉米線、雞絲米線、燜肉米線、砂鍋米線等,當然也有卷粉(也是一種用米做的食物)。

米線節現稱

現在,人們把米線節稱為“團圓節”、“豐收節”或“豆糠節”。每逢米線節,人們會把出嫁的女兒女婿接來,邀請親朋好友歡聚一堂,看錶演、舞龍燈,但米線卻從來沒有從宴席上撤下過。
近幾年,政府有關部門把流傳在民間的米線節組織起來,舉辦第一屆米線節,把舞龍、耍獅等民間文化活動與米線節結合起來,把商品展銷與旅遊觀光統一起來,從1月31日持續到3月14日,歷時一個半月。完全按照流傳下來的民間風俗,逐村輪流過米線節。
舊時漢族傳統節日。流行於雲南玉溪地區。每年農曆正月初二起舉行。這一天,人們將土地爺從廟中請出,各村輪流迎祭,祈求土地爺保佑來年豐收。土地爺到某村日,就是該村的“米線節”。全村供奉,各戶以米線招待親朋好友。迎祭活動至二月初八送土地爺回廟時進入高潮。因此也叫“二月節”。

玉溪米線節的傳說

原為新春迎神會,也迎城隍祖師神。農曆正月初一起,過至二月十五日。
玉溪傳統米線節,始於清代沿至今。傳說玉溪九龍池,懵懂年間龍池中。
突然飄浮一樹樁,樹樁看似一人像。村民認為天賜神,將樁供拜燒香敬。
正巧當年風雨順,五穀豐登好收成。村民認為神顯靈,爭先恐後拜師神。
村村相互搶樹神,大轎台神遊村村。游到哪村哪村慶,輪流做莊擺宴席。
為使拜神成規矩。演變成立堂主會。玉溪共設四堂主,神遊那村堂主定。
分村分街按約定,堂主到村村過節。村里組隊迎神式,殺牲祭祀演花燈。
花燈龍燈加歌舞,歷時三天民間戲。各家殺雞又買肉,迎接親朋過神節。
節日必須吃米線,故此稱作米線節。傳承至今漸演變,土主習俗已消失。
留下米線傳至今,形成玉溪風情節。米線最有影響力、民眾基礎最濃厚。
早以形成一文化,玉溪老小愛此節。小鍋米線涼米線,各具風味有特色。
鱔魚米線辣味湯,五味齊全又一色。過橋米線斗大碗,油湯飄香藏典故。
土雞米線大小碗,碗中包含玉溪情。玉溪米線吃齊全,不枉登入玉溪城。

相關條目

食物風俗 雲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