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24(mi-24)武裝直升機是前蘇聯米里直升機設計局設計的蘇聯第一代專用武裝直升機。北約組織給予的綽號是“雌鹿”(hind)。該機於60年代末開始研製,1971年定型,1972年底完成試飛並投入批生產,1973年正式開始裝備部隊使用。米-24共發展了a、b、c、d、e和f六種型號,生產了大約2000架。
米-24採用的是單旋翼帶尾槳布局,旋翼有5片玻璃鋼槳葉,每片槳葉均裝有調整片和電加熱防冰裝置。米-24機身採用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駕駛艙上半部隨任務不同而有所不同。駕駛艙後的機艙可容納8名全副武裝士兵,有一個大型可向後滑動的艙門。駕駛艙前部為平直防彈風擋玻璃,重要部位裝有防護裝甲。雙發動機和雙重的系統設計使米-24中彈後仍能安然返回基地,即使主齒輪箱油壓降至零,直升機仍可再飛行15至zo分鐘,這足以使飛機脫離戰場。
在戰鬥任務中,如果攜帶有火箭彈吊艙和炸彈,米-24飛行員會先發射火箭再以機槍掃射,為后座的武器操作員提供充裕時間瞄準和投彈。米-24在全負載下可以攜帶10枚100公斤炸彈,雖然無法精確轟炸目標,但對區域性目標卻非常有效。米-24也可攜帶大型炸彈,包括4枚250公斤炸彈或2枚500公斤炸彈。
有些米-24以重型火箭彈從2公里外發射對付防空武器,不過這類重型火箭彈並未廣泛使用,因為只有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才會用它。這是因為火箭彈飛出去時產生的尾焰濃煙會包住機身,導致發動機吸入廢氣而停車。米-24還常用於空中巡邏,機上通常攜帶2具火箭吊艙、2枚反坦克飛彈和soo至700發機槍彈,2架直升機彼此距離50o至80o米,飛行於1500至1700米高度。
表現
mi-24飽經戰火的洗禮,在當今世界的武裝直升機中,米-24擁有最豐富的作戰經驗。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曾參與3大洲超過30場戰爭和武裝衝突。米-24參加了阿富汗戰爭。阿富汗政府軍在1979年4月接收首批米-24a和米-25,用來對付阿富汗游擊隊。同年5月1架米-24被擊落,首開“雌鹿”被擊落的紀錄。受制於阿富汗多山高溫的環境,米-24不但無法表現其高速的優點,反而在起飛降落時十分危險。高速的轉彎,也易使米-24失速墜落。光是駐紮在庫因都茲的部隊,頭一年就因此損失了6架。在這場戰爭中,直升機乘員的傷亡率高居所有飛行員之冠。造成“雌鹿”最大損失的最初是高射機槍和小口徑高炮,分占全部損失的42%和25%。
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是“雌鹿”生涯中的另一場大戰。伊拉克空軍以米-24a和米-25攻擊伊朗的美制ah-1j武裝直升機。在兩伊戰爭中,曾經發生118場戰機與直升機間的空戰,56場直升機之間的空戰。其中10場是伊拉克的mi-24與伊朗的ah-1j之間的空戰。兩型直升機交手的結果是米-24以10:6的戰績勝出,伊拉克並宣稱曾經擊落伊朗的美制f-4“鬼怪”式戰鬥機。
此外,米-24還隨利比亞軍隊進攻查德,協助敘利亞在黎巴嫩對付以色列坦克,參與非洲安哥拉內戰,協助印度對付斯里蘭卡的分離主義者,並成為尼加拉瓜政府軍對抗游擊隊的工具。甚至在90年代中期聯合國維和行動中,也能看到“雌鹿”的身影。儘管米里設計局又推出了更新的米-28直升機,但由於米24至今仍是俄陸軍航空兵、獨立國協各國和世界許多國家空軍的主幹,米里設計局便繼續以米-28的技術改良米-24,以達到現代化的標準。甚至一向使用西方武器的以色列,也為了爭奪市場而推出米-24的改進型,從中不難看出米-24在武裝直升機中的重要地位。
技術數據
旋翼直徑17米,尾槳直徑3.90米短翼翼展6.60米
機長17.50米
機寬1.70米
機高5.50米
空重7000公斤,正常有效載重1700公斤,最大有效載重4000公斤
最大平飛速度340公里/小時,巡航速度250公里/小時最大爬升率(起飛重量8000公斤)17米/秒、(起飛重量12000公斤)10米/秒,作戰半徑(最大燃油)31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