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喬木或灌木;植株幼嫩部分常被鱗片或星狀的短柔毛。葉為羽狀複葉或3小葉,極少單葉;小葉全緣。
花小,雜性異株,通常球形,組成腋生或頂生的圓錐花序;花萼4-5齒裂或深裂;花瓣3-5,凹陷,短,花芽時覆瓦狀排列,分離或有時下部與雄蕊管合生;雄蕊管稍較花瓣為短,球形、壺形,陀螺形或卵形,全緣或有短鈍齒,花葯5-6,稀7-10,1輪排列,著生於雄蕊管裡面的頂部之下,很少著生於頂部,內藏、微突出或罕有半突出;花盤不明顯或缺;子房1-2室或3-5室,每室有胚株1-2顆,花柱極短或無花柱,柱頭通常盤狀或棒狀。
果為漿果,有種子1至數顆,果皮革質;種子通常為一膠粘狀、肉質的假種皮所圍繞,無胚乳。
分布範圍
250-300種,分布於印度、馬來西亞、澳大利亞至玻里尼西亞;我國產7種1變種,分布於西南、南部至東南部。
生長習性
常生於低海拔山地的疏林或灌木林中。
下級分類
縮序米仔蘭 Aglaia abbreviata C. Y. Wu
橢圓葉米仔蘭 Aglaia elliptifolia Merr.
台灣米仔蘭 Aglaia formosana (Hayata) Hayata
米仔蘭 Aglaia odorata Lour.
碧綠米仔蘭 Aglaia perviridis Hiern
山欏 Aglaia roxburghiana Miq.
馬腎果 Aglaia testicularis C. Y. Wu
模式種
米仔蘭 Aglaia odorataLour.
灌木或小喬木;莖多小枝,幼枝頂部被星狀銹色的鱗片。葉長5-12(-16)厘米,葉軸和葉柄具狹翅,有小葉3-5片;小葉對生,厚紙質,長2-7(-11)厘米,寬1-3.5(-5)厘米,頂端1片最大,下部的遠較頂端的為小,先端鈍,基部楔形,兩面均無毛,側脈每邊約8條,極纖細,和網脈均於兩面微凸起。圓錐花序腋生,長5-10厘米,稍疏散無毛;花芳香,直徑約2毫米;雄花的花梗纖細,長1.5-3毫米,兩性花的花梗稍短而粗;花萼5裂,裂片圓形;花瓣5,黃色,長圓形或近圓形,長1.5-2毫米,頂端圓而截平;雄蕊管略短於花瓣,倒卵形或近鐘形,外面無毛,頂端全緣或有圓齒,花葯5,卵形,內藏;子房卵形,密被黃色粗毛。果為漿果,卵形或近球形,長10-12毫米,初時被散生的星狀鱗片,後脫落;種子有肉質假種皮。花期5-12月,果期7月至翌年3月。
相關類群
崖摩屬 Amoora
山楝屬 Aphanamixis
雷楝屬 Reinwardtiodendron
主要價值
本屬植物可用於布置會場、門廳、庭院及家庭裝飾。落花季節又可作為常綠植物陳列於門廳外側及建築物前。有些植物的枝、葉入藥,用於治療跌打、癰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