籩[詞義解釋]

籩[詞義解釋]
籩[詞義解釋]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籩,讀作biān,指古代祭祀宴饗禮器的一種。似豆而盤平淺、沿直、矮圈足。籩從豆分化而來,有竹編,又有木製、陶製和銅製的多種。用於盛果脯之類的食品。竹豆。古代多用竹編成的食器,形狀如豆,祭祀宴饗時用來盛果實、乾肉 。

基本信息

分類

竹籩

籩[詞義解釋] 籩[詞義解釋]

竹籩就是竹豆。古代用竹編成的食器,形狀如豆,祭祀燕享時用來盛果實、乾肉。

[英文:bamboo articles used for sacrifices or banquet]

例子:

籩,竹豆也。從竹,邊聲。——《說文》

掌籩之之賓。——《周禮·籩人》

籩祭。——《儀禮·祝讚》注:棗栗之祭。

品其百籩。——《國語·周語》

晉侯享之,有加籩。——《左傳·昭公六年》

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明·劉基《賣柑者言》

又如:籩人(周禮官名。天官之屬。掌四籩之實,以供王祭祀燕享之用);籩豆(古代祭祀燕享時所用的器皿。籩盛桃梅,豆盛肉醬)

青銅籩

洛陽廣發青銅器生產的青銅籩 洛陽廣發青銅器生產的青銅籩

青銅器(Bronze Ware)是由青銅合金(紅銅與錫的合金)製成的器具,青銅也被成為“吉金”,古代貴族常使用青銅製成器具彰顯身份與地位,竹製、木製的籩、豆、篚等禮器也逐漸被青銅器所替代。

籩、豆、篚、登、罍、簋、簠、爵等全套青銅禮器杯用於祭祀場合。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布元切《集韻》《韻會》《正韻》眠切,音邊。竹豆。《爾雅·釋器》竹豆謂之籩。《疏》籩,以竹為之,口有籐緣,形制如豆,亦受四升,盛棗、栗、桃、梅、蔆芡、脯脩、膴鮑、糗餌之屬,祭祀、燕享所用。《詩·豳風》籩豆有踐。《儀禮·士冠禮》旨酒令芳,籩豆有楚。《左傳·昭六年》季孫宿如晉,晉侯享之,有加籩。《注》籩豆之數多於常禮。
又官名。《周禮·天官》籩人奄一人,女籩十人。《疏》女籩,女奴之曉籩者。

“籩”與“豆”

“籩”與“豆”,都是古代筵席間必不可少的餐具。周代官制,天官冢宰下設有籩人,專門負責備辦王室日常進餐或祭祀時籩中必須存放的食品;還設有醢人,專門負責豆中必須存放的食品。這表明古代王室每餐必用籩和豆。

豆

 所謂“籩”和“豆”,均是一種有高足的食盤。據《中國古代飲食》記載,籩與豆不同之處,在於籩用竹子編制而塗以漆;豆是用木質刻制而塗以漆(也有用銅和陶製的,陶豆又稱為“登”)。

這兩種餐具用途各有不同:籩因是竹編品,不能存放濕類食品,專門用於盛放棗、桃、芡、脯、脩、糗餌等乾食。豆因不漏水,主要盛放醃菜、肉醬之類的濕物。

據《周禮》、《儀禮》等古籍記載,在天子、諸侯的筵席上,當時“豆”中盛放的食品,菹類主要有韭菹、昌本、葵菹、芹菹、筍筍等;肉醬之類主要有麋(上難下肉)、脾析、蚔醢、豚拍、魚醢、酏食、糝食等。

青銅禮器

中國古代夏商周時期不僅用青銅來製作生產工具和武器,而且還用青銅大量製作奴隸主貴族生活中使用的器具。這些奴隸主貴族用於祭祀、朝聘、宴饗、喪葬等各種禮儀活動的青銅器具,其功能不單是盛物用的容器,而且具有表示使用者身分等級的作用,即用以“明貴賤,辨等列”(《左傳·隱公五年》)。是貴族權力與地位的象徵,是當時禮制的體現,即所謂“器以藏禮”(《左傳·成公二年》),所以稱為禮器,又稱為彝器。

禮器分類

食器:鼎,簋,甗,鬲,俎,豆,簠

禮器,鼎

玉器:璧,璋,琥,琮,圭,璜

樂器:鍾、鐃,鼓,鉦,磬

酒器:爵、角、觚、觶、斝、尊、壺、卣、方彝、觥、瓿、盉、罍、缶、斗

水器:盤、匜、盂

雜器:罐、箕形器、方形器

兵器:鉞、戈、矛、鏃

禮器歷史

考古發現表明,中國最早的禮器出現在夏商周時期,主要以青銅製品為主。禮器是陳設在宗廟或者是宮殿中的器物,常在祭祀、朝聘、宴饗以及各種典禮儀式上使用,除此之外,禮器還用來顯示使用者的身份和等級。

進入商周社會後,禮器有了很大的發展,成為“禮治”的象徵,用以調節王權內部的秩序,從而維護社會穩定。這時的禮器包括玉器、青銅器及服飾。

玉禮器有璧、琮、圭、璋等。青銅禮器種類數量眾多,工藝精美,最為重要,種類有食器(如煮肉盛肉的鼎、盛飯的簋)、酒器(如飲酒器爵,盛酒器尊、壺)、水器(如盥洗器盤、匜)、樂器(如鍾、鐃)和雜器(罐、箕形器、方形器)。

進入秦漢社會後期,社會混亂,禮崩樂壞,禮儀文明難以為繼,從而使青銅禮器逐漸淡出了歷史舞台。

拼音是bian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