鐙[漢字]

鐙[漢字]
鐙[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鐙,中文漢字,總筆畫20,左右結構字形,指掛在馬鞍兩旁的鐵制腳踏。

基本信息

漢字輸入

五筆86:QWGU

五筆98:QWGU

五行:金

UniCode:U+9419

四角號碼:82118

倉頡:CNOTGBK

編碼:E78B

基本詞義

筆順:撇捺橫橫豎捺撇橫折捺撇撇捺橫豎折橫捺撇橫

dèng

鐙 <名>

1、掛在鞍子兩旁供腳登的東西。多用銅鐵製成。

馬鐙 鐙子

出了大門,跳上戰馬,鐙子一磕,飛奔而去

鐙,鞍鐙。――《廣韻》

dēng

2、古代盛熟食器皿

鐙 本作"登"。瓦豆。古代陶製的食器,形似高足盤,或有蓋。 2.指這種食器的基部。

鐙,錠也。從金,登聲。――《說文》。按,即登也。古用瓦,後世範金為之,又制此字。”

執醴授之,執鐙。――《禮記·祭統》。註:“鐙,豆下跗也。”

古同“燈”

蘭膏明燭,華鐙錯些。――《楚辭·招魂》

膏鐙。也稱錠﹑釘﹑燭豆﹑燭盤。古代照明用具。青銅製,上有盤,中有柱,下有底。或有三足及柄。盤所以盛膏,或中有錐供插燭。 4.泛指燈﹔油燈。

【鐙骨】中耳聽骨的一部分。形狀象馬鐙,外面跟砧(zhēn)骨相連,裡面的一端跟內耳相連。

燈的出現,大約在戰國。它不是寫作“火”字旁的“燈”,而是寫作“金”字旁的“鐙”。“鐙”、“登”通用,“登”本指瓦豆。《爾雅·釋器》:“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籩,瓦豆謂之登”。又《儀禮·公食大夫禮》:“大羹湆不和,實於鐙,宰右執鐙,左執蓋。”鄭玄註:“瓦豆謂之鐙。”賈公顏疏:“瓦豆謂之鐙。詩云:於豆於登。毛亦云:木曰豆,瓦曰登。”豆,本是盛放肉醬一類食物的器物。由於製作豆的材料不同,因而分別有不同的名稱。其中,用陶製作的豆,稱之謂登。早期的豆,容器部分如圜底的淺碗,稱為盤,盤下有可以把握的柄,下連圈足。春秋以後,豆盤較深,有蓋,蓋上有支撐物可以仰置。戰國時,有一種陶製細把的豆,淺盤平坦的底面,卻逐漸在盤的中央作乳頭狀突起,這種變化反映了盛羹的豆向點火照明的鐙開始演化。到了秦漢,銅燈上有盤,盤中央有釘柱,以便插燭,下有底座,這種類似瓦豆的燈就稱之為豆形燈。漢代銅燈的銘文中,有自銘為“燭豆”的。由此可見,燈是由豆演變而來的。豆形燈是我國最早的燈的形制,也是我國使用最久,最普遍的形制。最早的燈名應是“鐙”,它是從豆名鐙假借而來的。順便說一下,商周的燭,“燭”字上古音屬舌上音,應讀舌頭音,古隸幽侯部,所以它的讀音近似為“豆”。

秦漢的豆形燈,燈盤常作直壁,平底,腹壁和底之間呈明顯的直角折棱。盤壁往往刻有銘文,自銘為“錠”或“鐙”。“鐙”之稱沿之戰國,“錠”之稱始於西漢。當時,史游編寫的《急就篇》中,就有“鍛鑄鉛錫鐙錠鐎”之句。《說文》對鐙和錠的解釋是互訓的:“鐙,錠也。”“錠,鐙也。”漢代形制相同的豆形燈,有的銘為“鐙”,有的銘為“錠”。其實,鐙錠,是一聲之轉,兩字沒有區別。而火字旁的“燈”字,不僅商周的甲骨文,金文中未見。就是東漢的《說文》也未著錄。到了南北朝編纂的《玉篇》中才有“燈”字。這可能是戰國秦漢之時,燈主要由青銅,鐵製作。所以少不了“金”字旁,南北朝時,由於青瓷的發展,改由青瓷製作燈具,也就改為火字旁的“燈”了。秦漢的青銅燈,由於燈盤中央有一枚釘柱,或稱之為“燭釺”,它是供插燭用的。這個燭,與商周的燭不同的是,它不再將麻蒸,束葦竹薪,松木,樺樹皮等,纏縛在細木棒上,而是將那些材料纏縛在一起,做成一支約一拃長,即10多厘米;象大拇指那樣粗。即直徑1.5厘米左右的草卷。然後,插在釘柱上,它的名稱仍稱之為燭。其實它的作用就是當燈捻子。盤中放入膏脂,也就是動物的油脂,以供點燃照明。這類的燈,稱之為膏燈。滿城一號漢墓出土的卮燈中,殘留的燭塊,經紅外光譜法鑑定,與牛油相似,屬動物油脂類;雲南昭通桂家院子東漢墓出土一件行燈,燈盤裡殘存有燭渣和一小段尚未燒完的燭,即燈捻,它是用八、九根細竹條外面纏上一層3毫米的細纖維物質做成的,直徑約1.4厘米。可見,它比商周的燭要短小的多了。

東漢人桓譚與劉伯師入夜對燈而坐,交談中,眼看燈將要滅熄時,伯師說:“燈燭盡,當益其脂,易其燭。”就是說燈捻將燒完了,應當添加油脂,更換新的燈捻。《楚辭·招魂》:“蘭膏明燭,華鐙錯些。”乃是膏脂中加入香料,點燃時散發芳香。《淮南子·原道》:“此膏燭之類。”及《說山》:“膏燭澤”都是指膏燈而言,至於點燃植物油的油燈,恐怕要在隋唐之後了。

古人的燈具質地,有陶,有青銅,有鐵,有瓷,燈的種類繁多,形制多變,如豆形燈,? 燈,卮燈,三足爐形燈,行燈,拈燈,奩形燈,還有一類取象各種動物、花木,如人傭燈、羊樽燈、牛燈、朱雀燈、風鳥燈、雁足燈和花樹連枝燈等,其詳細情況另文敘述。

考源

【戌集上】【金字部】 康熙筆劃:20 部外筆劃:12

【唐韻】都滕切【集韻】【韻會】都騰切,音登。【說文】錠也。【徐鉉曰】錠中置燭,故謂之鐙。今俗別作燈,非是。【楚辭·招魂】華鐙錯些。【劉公幹·贈五官中郞將詩】明鐙熺炎光。 又山名。【山海經】鼓鐙之山。 又與登同。【儀禮·公食大夫禮】實於鐙。【注】瓦豆謂之鐙。【疏】詩:於豆於登。毛傳:木曰豆,瓦曰登。【後漢·禮儀志】瓦鐙一,彤矢四。又【廣韻】都鄧切【集韻】【韻會】【正韻】丁鄧切,??音嶝。【廣韻】鞍鐙。【集韻】馬鞁具。【正字通】馬鞍兩旁,足所踏也。【韓致堯詩】和裙穿玉鐙。 又【韻會】豆下跗。【禮·祭統】執鐙。【注】鐙,豆下跗也。【釋文】鐙,音登。又丁鄧反。

字源演變

鐙[漢字] 鐙[漢字]

字形對比

鐙[漢字] 鐙[漢字]

拼音是deng的漢字

拼音是deng的漢字共有25個,如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