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帛研究2011

173第一節 198第四節

內容介紹

《簡帛研究2011》含如下重要文章:嶽麓秦簡《爲吏治官及黔首》讀記;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史律》之“史書”及周至漢初史官職掌;松柏木牘《二年西鄉戶口簿》人口資料辨析;天長紀莊漢墓墓主身份蠡測。

作者介紹

卜憲群: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楊振紅: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秦漢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作品目錄

目錄
緒 論 4
一、“那”作為民族生態文化資本的歷史內蘊與生成方式 6
二、“那”作為生態文化資本的自我展演及民族審美精神的生成 7
三、“那”文化生態的藝術化與中國-東協經濟文化發展的關係 9
四、民族文化在全球化過程中對歷史拯救的可能性 13
第一章 那社——依生模式 17
第一節 土地作為壯族人的根性 17
一、米洛甲造人——泥土生人與泥土作為壯族人的根性 17
二、土地生育性在婦女身上的彰顯——女性的作用與稻作文化的形成、展開 20
三、泥土的具體轉化形態——岩洞與壯族個體的生死轉換 25
四、土地的神化及其表征 33
第二節 壯族以那命名土地與主格的我們的形成 36
一、以那命名 37
二、那的空間性建構——自然象徵及其審美意義 44
三、那生成的萬物是人類的親屬——人對萬物的依生與審美空間的網路化 46
四、人對生產方式——自我建構的意義的依生 54
五、土地上的產出對生死轉換的傳遞——稻穀與生死轉換 60
六、諾雞——利用土地的產出以通神 64
第三節 土地及土地上的萬物對人的依生 71
一、米洛甲、布洛陀造萬物 71
二、贖稻魂——生存方式依賴人的創造性 71
三、贖牛魂——生產方式依賴人的創造 73
第四節 大地:由人種向類的拓展 78
第二章 隴那——競生模式 82
第一節 人天競生 82
一、人天分立與宇宙秩序秩序的重新確立 82
二、抬星添糧 90
三、與天在地上的代理者青蛙的競生——競生中生產方式的確立與社會的發展及變革 95
第二節 人地競生 99
第三節人際競生 109
一、男女競生 109
二、民族內部的競生 117
三、族際與朝野競生 122
四、我他——人與自我的自然性的競生 123
第三章那噠——共生模式 135
第一節 人與自然的共生 136
第二節 家族、民族內部(區域內)的共生——祖源的共有 139
一、分姓 139
二、男女共生 142
第三節 主家與外家的共生——經濟體制的互惠 147
第四節 民族、政治、文化意義上的共生 151
第五節 自我、自然與神靈的共生 158
第六節共生美的形式及其實踐意義 169
第四章 那化:整生模式 173
第一節 那文化對國家制度認同與民族經濟文化的融合 174
一、壯漢融合——壯族對國家意識形態的認同及其對國家體制的重命名 174
二、壯瑤融合——族際整生 176
第二節 那文化區的民族認同與文化整合 179
一、遷徙中的民俗、意識形態認同——整合 179
二、東南亞國家對中國意識形態的認同 180
第三節 儒釋道耶的融合與壯族的神靈譜系 188
一、整生於花婆 195
二、整生於土地 198
第四節整體性審美脈絡觀的歷史呈現 203
第五章那美——那文化的場態化審美敘事 208
一、審美場態的真化與審美主體際性空間的建立 209
二、審美氛圍的藝術化及其對意識形態虛假地建構世界的能力的揭破。 211
三、人的勞動實踐意義體系的轉換及其審美本體論皈依。 213
參考文獻 22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