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

節食者,雖然減少了卡路里的吸收,但會改變人體的新陳代謝和大腦,讓身體更急迫地儲蓄脂肪,並產生更多刺激食慾的荷爾蒙,讓人像餓了一周的野獸一樣渴望食物。 不當節食,反而致使人體基礎代謝率下降,形成一種更易發胖的體質。
進化學
在生物學家看來,節食反效應正是人類長久以來進化所得的結果,能幫助人們挺過長時間的饑荒。人類的體內,含有足以讓人們重十倍的脂肪儲蓄細胞,這在動物界中是傲視群雄的。唯一能與人們抗衡的只有北極熊這種經常找不到獵物,需要儲蓄大量脂肪的動物。
當攝入熱量減少,體重減輕時,人體系統會從“耗油型”自動轉化成“燃料節省型”。它會重組人的新陳代謝系統,用更少的卡路里來維繫日常活動。但是很遺憾,如果這時人恢復了原來的飲食量,它卻不會立刻調整回原來的耗油模式,而是把人多攝入的熱量轉化成脂肪,先儲存起來再說。這正是一種生理防禦機制:誰知道接下來,身體會不會又開始餓肚子,脂肪儲存系統很懂得未雨綢繆。
結果

節食反效應造成的這種體重反彈,一般發生在節食結束的八周以後,而且會持續好幾年。哥倫比亞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為了適應節食期間減緩下來的新陳代謝系統,維持節食減肥的成果,一個人從此必須每天少攝入400卡路里能量。研究人員觀察了實驗對象節食前後的肌肉組織,比較發現,實驗對象體重減輕後,他的肌肉纖維也發生了改變,運動時所消耗的熱量只有同樣體重的人的四分之三。有研究認為這種現象要六年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