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管紹寧,字謐如,號誠齋,常州府武進縣(今常州市區)人,生於明萬曆年間。他患有先天性疾病,相貌很醜,家境又貧寒,儘管少年時便勤奮讀書,卻仍覺前途渺茫。閒來常到城隍祠。這日,祠中一道士端詳他好久,即拜為上座賓。�他奇怪地問:"我每天來往於喧鬧的市井,沒人願低眉瞧我一眼,您為什麼不嫌棄?"道士說:"昨晚夢中見到一位神人,告訴我明天有一布衣來祠,不應以其相貌醜陋而冷拒,要好好款待。"管紹寧從此就住在祠中,衣食無憂,潛心攻書,文章居然越寫越好。天啟七年(1627)參加江南鄉試,道士親自為其打點行裝,並贈送路費。後果然高中舉人。次年赴京趕考,神奇般闖人崇禎元年(1628)殿試。在審閱試卷時,19歲的天子發現其對策文中的"誠"字缺一彎勾和一點,便提筆為其補上。在場主考的大臣們誤認崇禎帝心有所屬,一致將管紹寧定為一甲第三名。
人物故居
管紹寧、管幹貞故居位於常州市前北岸27―28號。
管紹寧中探花後,授職翰林院編修。數年後又升任少詹事,隨之調任南京國子監司業,執掌江南地區這座最高學府的教務。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農民軍攻占北京,崇禎帝自縊。在南京的福王登基,稱弘光帝,管紹寧被任為禮部左侍郎,當時所有福王登基的禮儀均出自他手。他以直言切諫著稱,而遭奸臣忌恨。不久,錢謙益任禮部尚書。因兩人意見不合,管紹寧一怒辭官,退養回鄉。清順治二年(1645)五月,清軍攻破南京,弘光朝覆滅。六月,清政府通令南方軍民一律剃髮,以表示歸順, 不從者軍法處置。知府宗灝因管紹寧擁有明朝探花和高官的雙重身份,令其帶頭剃髮。他嚴辭拒道:"國家已亡,當臣子的本應赴死。"被關獄中,他置酒慷慨言:"從今而後獲死所矣!"隨即自盡身亡。宗灝惱羞成怒,將他3個兒子及全家老小,甚至還有僕人,於六月十六日(陰曆)集體腰斬在甘棠橋畔的鼓樓下。僅幼孫滋琪逃到乳母家,清兵隨之追至,逼乳母丈夫童明高交人。童見管家因忠烈將慘遭滅門,咬牙將自己的兒子調換,方保住管家一脈碧血。
管紹寧、管幹貞故居南近延陵西路,北至後北岸,東鄰趙翼故居,西臨呂宮相府。原有房屋4進,頭進門屋擴路時拆除。二進為楠木大廳,面闊3間,闊13.8米、進深9, 8米,為抬梁式建築,樑柱粗大,柱下加陰沉木柱礎,為常州罕見;內懸鑲金"福"字大匾(現藏市博物館),此乃管氏慶五世同堂時乾隆帝特書賜"福"字以示榮寵,故稱"錫福堂"。廳後現有小路與第三、四進隔開。三進為5開間後廳,進深6檁,前廊後軒,前用垣牆與前兩進分隔,圍成一天井,自成院落。垣牆正中開有二門,砌水磨磚門樓一座。門楣兩側有雕花垂柱,門柱下置枕石一對,具明代遺風。第四進5開間樓廳即管氏讀雪山房,乾貞曾讀書作畫於此。樓廳前大天井原植梅樹,頗具園池竹石之勝,為乾貞先祖滋琪所構築。清末宣統年間(1909-1911),故居房屋大部分由管氏後人分住,其前後部分房屋為徐氏所有。到1937年,後首部分房屋為徐、唐兩姓購得。1995年4月,省人民政府以"管幹貞故居"的名稱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