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彥波

管彥波

管彥波,1967年6月生,雲南宣威人,歷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第三批國家“萬人計畫”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 湖北楚天學者三峽大學講座教授,國家出版基金評審專家,日本亞細亞經濟文化研究所顧問,國際通商戰略研究院理事,中國稻委會主任委員,中國民族史學會理事,中國民族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民族史、民族歷史地理,尤長於中國南方民族社會歷史與文化的研究。

基本信息

職務及社會兼職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資源環境與生態人類學研究室主任

簡介

1967年6月生,雲南宣威人。 1989年雲南大學歷史系畢業,同年分配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工作。 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受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的邀請,在日本名古屋大學國際開發科做訪問學者。 2004年7月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歷史學博士,現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民族地理學、 東亞稻作文明史、中國民族歷史地理、民族聚落形態與社會組織結構。

個人獨立完成的著作

1、《民族地理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2、《雲南稻作源流史》,民族出版社,2005年。

3、《文化與藝術:中國少數民族頭飾文化研究》,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年。

4、《中國西南民族社會生活史》,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

5、《中國頭飾文化》,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7年。

與他人合作完成的著作

1、《中華民族凝聚力形成和發展》,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2、《中國少數民族現狀與發展調查·苗族卷》,民族出版社,1999年。

3、《中國飲食史》(卷6),華夏出版社,1999年。

4、《中國少數民族革命史》,廣西民族出版社,2000年。

5、《中國少數民族禁忌大觀》,廣西民族出版社,1995年。

6、《中國民族史研究60年》(參與南詔史和侗族史的撰寫),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0年。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歷史地圖集·第一冊》(參加民族圖組所有從春秋到民國23圖總圖的繪製,獨立完 成南詔諸民族分布與遷徙圖一幅),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
8、《民族團結雲南經驗:“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示範區”調研報告》(為總報告的主要執筆人之一),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9、《世界民族·中國卷(第九卷)》(個人完成16個民族的撰寫),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
10、《中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調查報告·墨玉縣卷》(參撰),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8月。
11、《中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調查報告·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卷》(主編、參撰),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 年5月。

參與編撰的工具書

1、《中國軍事大辭典》,海南出版社,1992年。

2、《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

3、《中國歷史大辭典·民族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

責編著作

1、《中國社會科學總目提要》,梅小傲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學術論文

1、《試論南詔多源與多元的文化格局》,《民族研究》,1993年第2期。

2、《中國少數民族頭飾文化的社會功能》,《民族研究》,1995年第6期。

3、《西南民族聚落的背景分析和功能探究》,《民族研究》,1997年第6期。

4、《關於民族社會生活史方法論的探討》,《學術月刊》,1999年第3期。

5、《稻作農耕技術的演進——以雲南稻作為例》,《古今農業》,2004年第3期。

6、《民族的環境取向與地方性的生態認知》,《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

7、《西南民族服飾文化的社會功能》,《四川大學學報》,1997年第2期。

8、《論隋煬帝對邊疆地區的開拓與經略》,《四川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9、《中國古代狩獵岩畫的民族學解讀》,載《民族學報》(第八輯),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

10、《中國古代的民族融合》,《歷史教學》,2001年第8、9期。

11、《論〈徐霞客遊記〉的民族地理學研究價值》,《遼寧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

12、《西南民族服飾文化的多維屬性》,《西南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第2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7年第3期轉載)。

13、《禮儀圈中的西南民族服飾》,《西南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第4期。

14、《唐初西洱河蠻的原始習慣規範》,《民俗研究》,1991年第1期。

15、《頭飾與人生禮俗》,《民俗研究》,1995年第1期。

16、《略論民族地理學的研究方法》,《貴州民族研究》,1995年第3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地理》1995年第9期轉載)。

17、《西南民族聚落的形態、結構與分布規律》,《貴州民族研究》,1997年第1期。

18、《影響西南民族聚落的各種社會歷史與文化因素》,《貴州民族研究》,2001年第2期。

19、《西南交通古道考》,《貴州民族研究》,2000年第2期。

20、《稻作農耕祭祀中所反映出來的各種神靈觀念》,《貴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4期。

21、《谷魂信仰:稻作民最普遍的信仰形式》,《貴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

22、《簡論隋文帝的治邊思想與治邊措施》,《貴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2期。

23、《唐朝的邊疆局勢及御邊戍守體系的變化》,《貴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6期。

24、《南詔社會生活史管窺》,《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2年第4期。

25、《中國少數民族頭飾文化的多維屬性》,《中南民院學報》,1995年第3期。

26、《民族頭飾發生的思維基礎與社會基礎》,《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6年第2期。

27、《西南民族飲食的社會層次與飲食觀念》,《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6年第5期。

28、《西南民族聚落的基本特性探微》,《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7年第4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民族研究》1997年第12期全文轉載)。

29、《西南民族的住宅類型與建築結構》,《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9年第3期。

30、《民族大遷徙的地理環境因素研究——以中國古代民族遷徙為考察的重點》,《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

31、《少數民族頭飾中的圖騰遺蹟》,《雲南民院學報》,1995年第3期。

32、《關於民族地理學學科體系建設中相關概念的辨析》,《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地理》2010年第6期全文轉載)。

33、《試論唐朝在邊疆民族地區推行的羈縻府州制度》,《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第2期。

34、《試論苗族頭面服飾及其文化意義》,《廣西民族研究》,1993年第2期。

35、《中國少數民族髮髻說略》,《廣西民族研究》,1995年第2期。

36、《略論瑤族頭飾文化》,《廣西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第2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2年第6期轉載)。

37、《民俗學與民族社會生活史》,《黑龍江民族叢刊》,1998年第2期。

38、《關於民族地理學的概念及其實用價值》,《黑龍江民族叢刊》,1995年第2期。

39、《唐朝與邊疆民族政治聯繫的兩種主要途徑:冊封與和親》,《黑龍江民族叢刊》,2006年第2期。

40、《南詔商業交換關係簡論》,《雲南社會科學》,1991年第5期。

41、《民族學與地理學的歷史親緣關係》,《雲南社會科學》,1995年第2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民族研究》1995年第6期轉載)。

42、《民族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和學科內容》,《雲南社會科學》,1996年第3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地理》1996年第9期轉載)。

43、《試論南詔的軍事制度》,《思想戰線》,1992年第2期。

44、《民族聚落分類散論》,《思想戰線》,2001年第2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1年第3期轉摘)。

45、《佛教禪宗興盛於大理的複合因素》,《雲南師範大學學報》,1990年第3期。

46、《南詔文化積澱中的一種積極因素——擬唐試論》,《雲南師範大學學報》,1991年第2期。

47、《明清大理僧人類型及其心態》,《雲南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第5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3年第1期轉載)。

48、《南詔經濟文化類型探微》,《雲南師範大學學報》,1995年第3期。

49、《徐霞客對西南民族聚落地理的考察》,《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

50、《地名與民族的地理分布》,《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51、《從符號學的角度看民族頭飾藝術的美學特色》,《寧夏社會科學》,1997年第2期。

52、《民族地理學的學科體系及其與相關學科的關係》,《寧夏社會科學》,1998年第2期。

53、《民族社會生活史基本理論要論》,《內蒙古社會科學》,1994年第1期。

54、《中國各民族首飾物概說》,《青海社會科學》,1997年第4期。

55、《中國民族地理分布及其特點》,《民族論壇》,1996年第2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地理》1997年第1期轉載)。

56、《美洲民族構成及地域分布》,《青島科技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

57、《祿村農民的消費心理和憂懼心理》,《楚州今古》,1989年第2期。

58、《南詔飲食文化簡論》,《雲南學術探索》,1992年第3期。

59、《南詔對爨地的征服及其別都拓東的設定》,《昆明社科》,1991年第2期。

60、《簡述唐對邊疆民族事務的管理》,《昆明社科》,2006年第4期。

61、《梁啓超的民權思想》,《晉陽學刊》,1992年第4期。

62、《試論南詔官制》,《中國民族史論文集》(3),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4年。

63、《民族頭飾與舞蹈藝術》,《民族藝術研究》,1996年第4期。

64、《中國少數民族頭飾藝術美論》,《民族藝術研究》,1997年第6期。

65、《“巢居”與“穴居”:西南民族住宅形成與演進的兩種途徑》,《臨滄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

66、《近代西方列強對中國南方民族地區的宗教滲透與侵入》,《臨滄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

67、《中日稻作文化比較研究——以照葉樹林文化為分析框架》,日本名古屋大學國際開發研究科,2003年4月。

68、《試論東北韓族的稻作》,載櫻井龍彥編《東北アジア朝鮮民族の多角的研究》,ユニテ出版社,2005年。

69、《隋唐以前的雲南稻作》,載羅賢佑等編《歷史與民族——中國邊疆的政治、社會和文化》,社科文獻出版社,2005年3月。

70、《失地農民上訪:問題、成因與對策——以長春、吉林、延吉三市為例》(與張時飛、段啟增、閆雷合作完成),《河海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

71、《中國拔河的起源及其流變》(中、日、韓文),收入韓國靈山大拔河保存委員會編:《靈山綱的足跡》,韓國,2007年3月。

72、《中國古代的水崇拜及其文化內涵》,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編《亞細亞江文化的保存與發展》,韓國,2006年7月。

73、《中國雲南少數民族的祈雨儀式及其水神信仰》,韓國江原道民俗學會編《亞細亞江文化的多樣性與口碑文學》,韓國,2007年7月。

74、《中國山地民族的狩獵祭祀習俗及其所反映出來的神靈觀念》,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編《亞細亞山間民俗與狩獵文化》,韓國,2007年2月。

75、《歷史民族地理學視域下的輿地圖研究——以兩宋時期傳世地圖為考察重點》,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11年)》,社科文獻出版社,2013年1月。

一般性文章

1、《一部獨創性的民族政治學——〈民族政治學〉一書評價》,《民族研究動態》,1994年第3期。

2、《中國少數民族社會生活史的發展歷程和研究現狀》,《民族研究動態》,1994年第3期。

3、《南詔社會歷史與文化研究述略》,《民族研究動態》,1995年第3、4期。

4、《古滇文化:涅槃鳳凰——由撫仙湖古聚落遺止所想到的》,《科學中國人》,2001年第5期。

5、《“紀年翁獨健先生誕辰百周年座談會”述要》,《民族研究》,2007年第1期。

6、《中國稻作起源研究述評》,《中國民族史研究動態》2005年。

7、《民國時期對西南歷史地理的考察及民族地理學的發展》,《中國民族史研究動態》2006年。

8、《頭飾:來自幽深的精神世界的符號》,《民族團結》,1996年第3期。

9、《額與眉之飾》,《民族團結》,1996年第11期。

10、《腰帶:束縛與裝飾的統一》,《民族團結》,1997年第2期。

11、《“五四”故事:他們把生命永遠鑄進世紀之初》,《民族團結》,1999年第5期。

12、《一部值得推薦的文化學著作》,《中國民族》,2006年第4期。

13、《民族服飾:辨族別異的一種文化符號》,《民族大家庭》,1997年第1期。

14、《民族服飾:一種可供解讀的“典籍”》,《民族大家庭》,1998年第1期。

15、《“蛇”食與“鼠”食》,《民族》,1997年第3期。

16、《火塘:西南民族文化的傳承場》,《民族》,1997年第4期。

17、《瑤族頭飾:一個獨特的價值實體》,《民族》,1997年第5期。

18、《天然食庫:西南民族飲食的物質基礎》,《民族》,1996年第9期。

19、《非洲民族地理分布》,《地理知識》,1995年第3期。

20、《人類的自殘性裝飾》,《百科知識》,1997年第8期。

21、《傣鄉蟲宴》,《旅遊》,1998年第3期。

22、《百餘年的南詔史研究述評》,收入《中國民族研究年鑑2005年》,民族出版社,2006年。

23、《民族地理學:新興邊緣學科的構想》,《社會科學報》2010年12月9日第5版。

24、《民族文物:一個涵蓋面極廣的概念》,《中國文物報》2002年11月15日。

25、《拔河之源:中國古代拔河簡介》,《讀賣新聞》(日文)2006年5月30日。

26、《“血”食》,《雲南民族報》1997年4月28日第7版。

27、《歲月悠悠話眉飾》,《中國服飾報》1997年1月3日第4版。

28、《鼻唇之飾》,《中國服飾報》1997年1月10日第4版。

七、雜文

1、《優待的“虐待”》,《北京晚報》1998年1月5日“文藝副刊”。

2、《車鳴馬嘶》,《北京晚報》1998年7月24日“文藝副刊”。

3、《從“抓周”談起》,《北京晚報》1997年10月20日“文藝副刊”。

4、《書店問答錄》,《北京晚報》1998年8月29日“文藝副刊”。

5、《薯香襲人》,《北京晚報》1998年1月21日“文藝副刊”。

6、《洗腳》,《泉州晚報》1998年12月22日“文藝副刊”。

7、《細品口香糖》,《北京晚報》1997年9月27日“文藝副刊”。

8、《周末躬親》,《北京晚報》1998年5月14日“文藝副刊”。

9、《善待近鄰》,《北京晚報》1997年12月1日“文藝副刊”。

獲獎情況

1、《民族地理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4月版),入選首屆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受到表彰;2012年9月,獲國家民委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

2、《雲南稻作源流史》(民族出版社,2005年3月版),獲2009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2010年第七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三等獎。

3、《中國西南民族社會生活史》(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獲2004—2006年度中國民間文藝學術著作三等獎。

4、《西南民族服飾文化的多維屬性》(《西南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第2期),獲年度期刊優秀論文獎。

5、《民俗學與民族社會生活史》(《黑龍江民族叢刊》,1998年第2期),獲年度期刊優秀論文二等獎。

6、《歷史民族地理學視域下的輿地圖研究——以兩宋時期傳世地圖為考察重點》,獲社科院民族所2011年青年學術論壇論文二等獎。

7、《細品口香糖》(《北京晚報》1997年9月27日“文藝副刊”),1998年4月獲第六屆“北京雜文獎”三等獎。

另外,參與編寫的《中國少數民族革命史》(廣西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2001年獲第五屆國家圖書提名獎及200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第四屆優秀科研成果追加獎;參與編撰的《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999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