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答毛憲副書
創作年代:
作者:
作品體裁:
但差人至龍場凌侮(2),此自差人挾勢擅威,非大府使之也。龍場諸夷與之爭鬥,此自諸夷憤慍不平,亦非某使之也。然則大府固未嘗辱某,某亦未嘗傲大府,何所得罪而遽請謝乎?
跪拜之禮,亦小官常分,不足以為辱,然亦不當無故而行之。不當行而行,與當行而不行,其為取辱一也。廢逐小臣,所守以待死者,忠信禮義而已。又棄此而不守,禍莫大焉。凡禍福利害之說,某亦嘗講之。君子以忠信為利,禮義為福;苟忠信禮義不存,雖祿之萬鍾(3),爵以侯王之貴,君子猶謂之禍與害;如其忠信禮義之所在,雖剖心碎首,君子利而行之,自以為福也,況於流離竄逐之微乎!
某之居此,蓋瘴癘蠱毒之與處(4),魑魅魍魎之與游(5),日有三死焉(6)。然而居之泰然,未嘗以動其中者,誠知生死之有命,不以一朝之患,而忘其終身之憂也。大府苟歡加害,而在我誠有以取之,則不可謂無憾;使吾無有以取之而橫罹焉(7),則亦瘴癘而已爾,蠱毒而已爾,魑魅魍魎而已爾,吾豈以是動吾心哉!
執事之諭,雖有所不敢承;然因是而益知所以自勵,不敢苟有所隳墮。則某也受教多矣,敢不頓首以謝!
作品注釋
(1)大府:指知府衙門。請謝:請罪謝罪。
(2)龍場:其驛在今貴州修文縣。
(3)萬鍾:指優厚的俸祿。鍾,古代容量單位,六斛四斗為一鍾。
(4)瘴癘:古代指山林溫熱地區流行的惡性瘧疾等傳染病。蠱(gǔ)毒:古代傳說把許多毒蟲放在器皿里使互相吞食,最後剩下不死的毒蟲叫蠱。蠱毒,即蠱蟲之毒。
(5)魑魅魍魎(chī mèi wáng liǎng):傳說中的山精木怪,能作祟害人。
(6)日有三死:每天有三種可死的機會,即瘴癘、蠱毒、魑魅魍魎。
(7)橫罹:意外遭難。
作品賞析
這篇文章選自《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一。毛憲副是當時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毛伯溫。都察院在明代以前稱為御史台,也稱憲台,故稱毛伯溫為憲副。王守仁因反對宦官劉瑾專政,被廷杖後貶為龍場驛丞。太守派人至驛,來人仗勢對王守仁加以凌辱,當地少數民族人士激於義憤,打了這個差人。太守就把這件事上告到都察院。副都御史毛伯溫派人傳信給王守仁,諭以禍福利害,勸他向太守謝罪,王守仁就寫了這封回信。信中表示了作者與毛憲副不同的禍福利害觀,堅持了為忠信禮義的信念獻身的精神。文章寫得雖然委婉,但氣勁辭暢,具有在原則上決不妥協的果決精神,被陳柱贊為“殆可謂浩然之氣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可以塞天地之間者矣”(《中國散文史》)。
作者簡介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號陽明,浙江餘姚人,明朝中葉著名哲學家,教育家。他生活的年代是明王朝由穩定開始進入衰敗的轉變時期,也是程朱理學日趨僵化和空虛的時期,他繼承和發展了陸九淵的哲學、教育思想,形成了與程朱理學相逕庭的“心學”體系,對封建社會後期以至近代的教育思潮發生了重要的影響。著作有《王文成公全書》38卷,主要教育著作《答顧東橋書》、《稽山書院尊經閣記》、《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教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