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其實辦了15年、共八屆的長春電影節,在中國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力,甚至被定義為“世界上惟一一個涵蓋華語電影圈的國家級電影節”,並以“繁榮華語影視創作,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為主題,可以說獲得長春電影節電影大獎——“金鹿獎”,也是每個演員的榮譽。不過,今年長春電影節改變了“打”法,除了本地媒體外,外地媒體一律不接待,據組委會稱,這是相信自己的實力,如果想來報導媒體自然會來。這種做法有三種可能,一是組委會借拒絕外地媒體來保持神秘感,也是另一種炒作;二是要讓本地媒體“口徑一致”,正面宣傳本土文化;三是長春電影節就想低調運作,沒必要再擴大影響。
趙薇、郭富城、陳可辛、唐季禮、陳木勝、毛舜筠、王思懿、秦沛、文雋、蘇有朋、吳奇隆、伊能靜、田海蓉……這些熟悉的名字,組成了2006年8月25日長春電影節閉幕式的陣容。郭富城和趙薇分獲最佳男女主角,陳可辛當之無愧地拿到了最佳導演獎,影片《太行山上》獲得了最佳影片獎。
雖然開幕式有些平淡,但閉幕式多少為長春電影節挽回了面子,紅地毯上出現了趙薇、郭富城等明星,也算影迷們的“意外收穫”。 當晚頒獎的最大冷門要屬去了而沒拿到獎的房祖名,最佳新人獎由長影集團選送的《大東巴的女兒》楊梅得到。最佳女主角的入圍名單中,周迅是最大熱門,但最後還是頒給了已到現場的趙薇,這也是《情人結》為趙薇贏得的第三個影后。郭富城姍姍來遲,而影帝獎盃也毫無懸念地讓他攬入懷中,此前郭富城憑《三岔口》獲得了台灣金馬獎影帝。《如果·愛》讓陳可辛導演得到無數個最佳導演獎,長春電影節上也不例外,同時也彌補了周迅未得到影后的遺憾。重頭戲最佳影片頒給了八一電影製片廠選送的《太行山上》,也無任何意外。
於是,央視電影頻道、吉林衛視等電視媒體既沒有直播閉幕式,也沒有延時直播,而記者致電組委會,又得到“網站應該有直播,我們長春電影節的網站也應該有。”記者搜尋了各大網站,除了沒有直播外,連近幾天關於長春電影節的報導也沒有看到,而長春電影節的網站也只有8月22日的“最新報導”,給外地記者報導帶來一定困難。看來這次組委會不請外地記者,真是不明智之舉。
雖然今年的長春電影節只有三天,但豐富多彩的中外影片展映、影視論壇和民眾電影文化活動,依然辦得有聲有色。特別是民眾電影文化活動,隨著電影節的臨近陸續展開。從6月份開始到電影節閉幕,長春各個社區將放映50場露天電影,包括《醜漢和他的俊媳婦》、《男婦女主任》、《喜蓮》、《給您道喜了》、《手足情》、《暖情》等,也改變了以往只播放懷舊電影和主旋律電影的套路。
露天在社區放映電影不但豐富了社區居民的娛樂文化生活,而且普及了電影知識,這是一些電影節所不能及的,同時也讓電影真正走進觀眾。此外,電影節又開展了“大學校園系列電影文化活動”和“電影走進農村”等活動,讓平時很少走進電影院的人群,也可以看到好電影。與其他電影節僅僅以劇組走秀或賣片為主的活動相比,長春電影節更顯人性化。
獲獎名單
提名名單
入圍影片:
《人魚朵朵》、《大東巴的女兒》、《三岔口》、《大道如天》、《太行山上》、《月圓涼州》、《生死託付》、《東京審判》、《關於愛》、《任長霞》、《米尼》、《考試》、《如果·愛》、《早熟》、《兩個裹著紅頭巾的女人》、《村官》、《定軍山》、《留守孩子》、《情人結》、《情暖萬家》、《靜靜的嘛呢石》、《濠情歲月》、《河內河內》
最佳導演提名:
陳可辛《如果·愛》
霍建起《情人結》
爾冬陞《早熟》
萬瑪才旦《靜靜的嘛呢石》
最佳女主角提名:
周迅《如果·愛》
薛凱琪《早熟》
趙薇《情人結》
李心潔《米尼》
劉佳《生死託付》
最佳男主角提名:
金城武《如果·愛》
郭富城《三岔口》
劉燁《米尼》
陸毅《情人結》
王伍福《太行山上》
最佳男配角提名:
黃秋生《早熟》
曾志偉《早熟》
張千
關小平《兩個裹著紅頭巾的女人》
最佳女配角提名:
宋曉英《情人結》
毛舜筠《早熟》
最佳新人獎提名:
房祖名《早熟》
楊梅《大東巴的女兒》
評審名單
主 席:
吳天明:著名導演
副主席:
張丕民: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
(以下按姓氏筆劃排列)
委 員:
王 童:著名導演(中國台灣)
張笑天:著名編劇
周 星:著名影評家
侯 勇:著名演員
殷麗儂:中共長春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耿西林: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副會長
黃建新: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著名導演
黃岳泰:著名攝影師(中國香港)
翟俊傑 著名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