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條時刻

第四條時刻

第四條時刻(Clause Four Moment),是英國政治生活中的一個特有辭彙,源起“新工黨”誕生的時刻,現已引申為政客向選民表露心跡,公開與“舊勢力”決裂的關鍵時刻。再向外延伸,在西方民主生態中,每個有野心成為國家領導人的政客,都需要這樣一個時刻,一個建立屬於自己的“執政理念”(political narrative)的時刻。

基本信息

釋義

第四條時刻第四條時刻
第四條時刻,指的是英國工黨修訂工黨第四條款的時期,時間在1995年。

工黨第四條款是指黨章內一項解釋工黨價值觀和目標的條款。修訂前側重於提倡公眾所有權也可理解為國有化,修訂後側重於縮小貧富差距

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因主張修訂該條款,被認為是打破工黨左翼基礎的先鋒之一。

出處

第四條時刻第四條時刻
“第四條時刻”發生在布萊爾剛剛當選工黨領導人的時刻。當時工黨已經在野十多年,經歷了4次失敗的大選。在選民眼中,工黨是一個死抱過時的教條、不值得投票的政黨。在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之後,布萊爾終於說服工黨,廢除了黨章中的第四條,即“只有公有化才能讓勞動者最大程度地享受工作的成果”這一條款。

該條款經過修訂,允許以私有但是有公共責任實體作為代替。這被視為工黨政策原則的急劇轉變。如果說保守黨經歷ClauseFourMoment就是表示他們的聲明做出了聽起來戲劇性的非保守提議。

廢除第四條,對於工黨來說是個地震,工黨內部,特別是有工會背景的左派對此是極力反對的,但在現實面前,不得不委曲求全,其中不少人現在仍然對此耿耿於懷。然而對於普通選民,特別是那些過去從來不投工黨的英格蘭地區的中產階級來說,此舉終於說服他們布萊爾這次是動真格的了。

布萊爾成功地說服選民,在他領導下的“新工黨”,可以接受市場經濟理念;在“新工黨”領導下的英國,可以做到“社會公義”和資本主義兩不誤。投工黨一票,對於中產階級來說,不再是匪夷所思的事,反而顯示自己的觀念在與時俱進。從此“第四條時刻”成為選民對以後的領導人的期望--即保持傳統是不夠的,需要有自己適應時代的“執政理念”。

2017年5月,英國《衛報》質疑梅姨對於保守主義的重申可能是保守黨的ClauseFourmoment,但這意味著原本第四條款確定了工黨致力於工業與服務業的國有制

牛津詞典監控新詞

儘管在牛津線上辭典中已經收錄了Clause Four這一條目,將其定義為“英國工黨黨章的第四條款”,但是ClauseFourmoment作為一個詞組還沒有收錄在字典里。

Clause Four moment的用法在21世紀前十年就持續出現,這將很有可能躋身於牛津辭典的收錄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