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時間
2016年8月24日,以“民法典編纂:理論、制度與實踐”為主題的第十一屆中國法學家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
領導致辭
中國法學會會長王樂泉出席論壇並講話。他強調,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要凝聚共識,貢獻智慧,為編纂一部具有中國特色、民族氣魄、時代精神的優秀民法典而努力。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陳冀平主持開幕式並作總結講話。
王樂泉指出,編纂民法典是法制建設的標誌性事件,也是推進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強勁動力。最近十年,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加成熟,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單行民事法律相繼制定,學術研究不斷深化,制定民法典的主客觀條件已經具備。編纂民法典是對我國立法理論、立法技術、立法能力和立法水平的一次全面檢閱。
王樂泉強調,民法典的編纂應當遵循和融匯五大發展理念。要踐行創新理念,編纂一部引領創新、激勵創新、保護創新的民法典。要注重統籌兼顧,編纂一部價值兼容、技術規範、體系協調的民法典。要增強生態意識,編纂一部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民法典。要秉持開放包容,編纂一部立足中國、面向未來、兼收並蓄的民法典。要堅守公平正義,編纂一部平等保護、權責統一、合作共贏的民法典。
王樂泉提出,編纂一部具有中國特色、民族特徵、時代精神、面向21世紀的能夠經得起實踐檢驗和歷史考驗的經典民法典,這是幾代中國法學法律人的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法學法律人的不懈努力。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以人民為中心,為建設法治經濟和法治社會服務。要開展認真、深入、廣泛的調查研究,為民法典編纂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要廣泛宣傳動員,為民法典編纂和順利出台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氛圍。要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為民法典編纂共同努力。
陳冀平在總結講話中指出,本次論壇是一次凝聚法治共識和著力推進民法典編纂工作的大會。中國法學會將系統梳理成果,儘快形成高質量的綜合報告,報送中央部門供決策參考。將繼續組織引導專家學者投身於立法研究,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推進民法典編纂和其他各項立法工作。將繼續為廣大專家學者搭建交流觀點、貢獻智慧的平台,努力為中央決策部門當好參謀助手,更好發揮中國法學會作為黨和政府聯繫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橋樑和紐帶的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副部級專委杜萬華、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姜建初、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黨委書記陳甦、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鳴起代表民法典編纂工作參與單位,分別就民法典編纂工作發表了意見和建議。
專家發言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鮑紹坤、張鳴起、張文顯、王其江、張蘇軍、王利明分別主持各單元演講。王利明、呂忠梅、楊震、孫憲忠、劉作翔、薛軍、周漢華、梁偉發、苗連營、馬懷德、范健、吳漢東、張衛平、馬小紅、張生、徐國棟、王衛國、溫世揚、房紹坤、王軼、尹田、譚啟平、楊立新、丁宇翔、崔建遠、張新寶、張谷、沈秀軍等28位理論和實務界的知名專家學者圍繞“民法典編纂中的基礎問題”、“民法典編纂與相關法”、“民法典編纂的傳承與借鑑”、“民法典的立法體例與立法技術”、“民法總則的重要問題”和“民法典分編的重要制度”等問題,發表了有思想、有見地、有深度的演講,積極為推進民法典編纂工作建言獻策。
頒獎儀式
第十一屆“中國法學家論壇徵文獎”頒獎儀式
開幕式上還舉行了第十一屆“中國法學家論壇徵文獎”頒獎儀式。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兼秘書長鮑紹坤代表論壇組委會宣讀表彰決定,出席論壇的領導為獲獎代表和優秀組織單位頒獎。本次論壇徵文活動共徵集1572篇論文,評選出一等獎論文9篇、二等獎論文28篇、三等獎論文47篇、優秀獎論文45篇和優秀組織單位15家。8月23日晚,論壇組委會舉行了獲獎論文報告會,共有13位獲獎者就民法典編纂中的理論問題、制度問題和實踐問題,從不同角度發表了真知灼見。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江必新、朱孝清、李林、黃進,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張榮順,湖南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游勸榮等領導同志和高銘暄、陳光中、應松年教授等資深專家出席論壇。全國傑出資深法學家代表,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所屬研究會、省級地方法學會和中國法學會各法治研究基地負責人,全國重點法學院校、科研院所的負責同志,近三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代表,本屆論壇徵文獲獎者代表,第三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獲得者代表,法律傳媒界、仲裁界、律師界、企業法務界代表,港澳地區學者代表,聯合國駐華機構代表和媒體記者等近300餘人參加論壇。
背景介紹
中國法學家論壇是中國法學會主辦的最高學術論壇。論壇自創辦以來,始終緊緊圍繞和密切關注我國全面依法治國中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成為匯聚法學、法律界睿智思想、前沿理論、權威觀點的重要陣地,成為推進法治建設實踐、服務領導機關決策的重要渠道,成為引領法學研究方向、推出重大創新成果的重要平台,成為中國法學會團結和服務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充分發揮中國法學會作為黨和政府聯繫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橋樑紐帶作用的重要載體,在法治中國建設進程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法學界、法律界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