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①。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②其事。”
作品注釋
①一合相:世界是微塵的集合體,所以稱世界為一合相。
②貪著:執著於表面現象。
作品譯文
須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粉碎為微塵,你的意思怎么樣?那樣多的微塵多不多呢?很多,世尊。為什麼呢?如果只單純見到微塵眾多的表面現象,以為它是實有的,佛就不舉說微塵眾多這件事例。為什麼呢?佛舉說微塵眾多,是要我們透過最小單位的物質――微塵,知道它是虛幻不實在,只是名叫做微塵,便可直觀它的實相,微塵眾便是如來。世尊,如來舉說三千大千世界,是要我們透過最大單位的物質――三千大千世界,也是虛幻不實在,只是名叫做世界,而直觀它的實相,三千大千世界便是如來。為什麼呢?須菩提,如果以為世界是實有的,就是執著眾緣和合的一種現象,如來說眾緣和合的現象,就是虛幻的眾緣和合的現象,只是名叫做眾緣和合的現象。須菩提,眾緣和合的現象,那就是本來沒有也本來不可說的一種現象。但是凡夫只貪戀執著在現象上。
作品評析
“一合相”――世界是微塵之集合,但其本質是空。這一段還是用打比方的方法闡明世界之本質是空無的,一切名相都是“假名”,給它個名稱,最後仍然要變成空無。這就是佛反覆說的“說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的一個三段論法。但沒有覺悟的普通人不懂這一點,為暫時存在的表面現象所迷惑,為那個“一合相”所迷惑,這就是“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出處簡介
《金剛經》是佛教重要經典。根據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ñāpāramitā-sūtra。《金剛經》傳入中國後,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為流行(5176字或5180字)。唐玄奘譯本,《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共8208字,為鳩摩羅什譯本的一個重要補充。其他譯本則流傳不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