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20世紀初出土於敦煌的《金剛經》,為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之一,現存於大英圖書館[1]。 禪宗以“不立語言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其所證悟內涵與金剛經所述之真實心的體性無二。 《金剛經》在禪宗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以後的禪宗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其影響也隨之源遠流長。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梵文:वज्रच्छेदिका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सूत्र'vájra-cchedikā-prajñā-pāramitā-sūtra),簡稱《金剛經》,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經典之一,多為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所誦持的經典。20世紀初出土於敦煌的《金剛經》,為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之一,現存於大英圖書館[1]。
金剛經主要講述大乘佛教的空性與慈悲精神。經旨主要述說第八識如來藏之體性[來源請求][2],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斷不常八不中道。並且闡述其體性清淨,不在六塵中了別,因此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由於該經旨在論述成道境界,即無上正等正覺,在佛教中亦為“不可說境界”,故儘管經文篇幅短小,其文字結構仍然晦澀複雜。經文中闡述心外求佛無佛可得,必須躬親體驗才能感悟,而無法透過文字和簡單邏輯推理而得。禪宗以“不立語言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其所證悟內涵與金剛經所述之真實心的體性無二。《金剛經》在禪宗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以後的禪宗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其影響也隨之源遠流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