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團軍

第一集團軍

第1軍的前身為紅軍時期由賀龍元帥之一創建的工農紅軍第2軍團,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創建過湘鄂西蘇區,參加了2萬5千里長征,六十年代風靡中國的歌劇《洪湖赤衛隊》就是描寫這支部隊紅軍時期的艱苦歷程。在解放戰爭中,是一隻戰功彪炳的隊伍,參加了多次戰役。這支部隊建國後經過整編,奉命參加朝鮮反美保衛戰,現該集團軍屬南京軍區,信息化程度較好,武器精良,是一隻現代化的高機動性的作戰部隊,是保衛國家的中堅力量。

基本信息

第一集團軍歷史

第1軍的前身為紅軍時期由賀龍元帥之一創建的工農紅軍第2軍團,抗日戰爭中編為八路軍第120師358旅,旅長盧冬生,後為張宗遜,政委李井泉,創建了晉綏邊區,成為拱衛陝北的大門。
解放戰爭中,是彭德懷西北野戰軍的主力部隊,編為西北野戰軍第1縱隊,張宗遜,賀炳炎(1955年授上將銜,建國後任成都軍區司令)先後任司令,廖漢生將軍(建國後任國防部副部長,南京軍事學院院長,北京軍區政委,南京軍區第一政委)任政委。西渡黃河參加了保衛陝北的戰鬥,在西北戰場轉折點的沙家店戰役中,被中央軍委授予“硬骨頭六連”的358旅714團6連(即該軍第1師第1團6連)在僅剩13人的情況下仍頑強戰鬥,出色完成戰鬥任務。1949年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軍,以直搗黃龍的勇猛氣勢一舉解放禍害西北人民幾十年的馬家匪軍的老巢青海,解放了青海。60年代曾任石油工業部部長,後來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國家計委主任,70年代末起任中央軍委副秘書長,總政治部主任的余秋里將軍在戰爭年代一直任該軍第1師的前身358旅政委。
建國後該軍奉命兼任青海省軍區,參加剿匪戰鬥。1952年全軍整編,陸軍第1軍與第3軍合併,仍用第1軍的番號,為重裝軍,軍長是黃新廷將軍(建國後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司令,軍委裝甲兵司令)。組建完畢後全軍入朝參戰。
朝鮮停戰以後該軍駐守朝鮮5年,直到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國。回國後部隊駐守開封,擔負一線警戒戰鬥任務。文革中,原屬於南京軍區的第20軍因在“三支兩軍”中,支持派性,深陷於地方造反派的糾葛中,七十年代與第1軍掉換防區,第20軍去開封,第1軍換防杭州。
第1軍具有傳統優良,以能打硬仗、惡仗的硬骨頭精神著稱。幾十年來從這支部隊走出了賀龍元帥(曾任軍委副主席),許光達大將(曾任國防部副部長兼裝甲兵司令),賀炳炎上將(曾任成都軍區司令),廖漢生中將(曾任國防部副部長,北京軍區政委,南京軍區第一政委,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余秋里中將(曾任石油工業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計委主任,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黃新廷中將(曾任成都軍區司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司令)等大批高級將領。現任總參謀長傅全有上將80年代初期任該軍軍長。

現代第一集團軍狀況

八十年代末,第1軍改組為集團軍,是解放軍陸軍七個甲類軍之一。在歷次裁軍中原一野系統的部隊被裁掉的最多,而在全軍的七個甲類集團軍中,第1軍是碩果僅存的原一野的部隊。第1軍現屬下第1、3、7三個師和軍屬高炮旅、電子對抗部隊等技術兵種。第1師是重裝機械化部隊,現在高炮旅正在改組為負責前沿防空的高炮飛彈旅。

該軍還擁有全軍第一個藍軍團(外軍模擬部隊),曾在一次演習中兩小時敲調38軍的團指揮所。現該軍屬南京軍區,負責長江以南浙東沿海一帶防區,是離台海前沿最近的快速反應部隊。如果我軍發起解放台灣戰役,第1集團軍毫無疑問的是進攻台灣北翼的主力部隊。

第一集團軍官兵第一集團軍官兵

相關條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