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章梫(1861-1949),名正耀,字立光,號一山,海遊人。是我國近代著名學者、教育家、書法家。清光緒三十年登進士,殿試選授翰林院檢討。歷任京師大學堂譯學館提調、監督,國史館協修、纂修、功臣館總纂,郵傳部、交通部傳習所監督、北京女子師範學校校長等職。章梫熱心地方公益事業,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在他的發起和籌措下,辦起了海游國小堂,為寧海、臨海兩縣辦學之始。後又將祖傳老屋18間及薄田數畝捐作校產。民國18年(1929)台州六縣旱災嚴重,章梫與台籍在滬78人成立"台災急賑會",捐款及購衣物支付臨海海鄉及寧海南鄉急賑款項計銀元6萬餘元。章梫工草書,在東南亞各國富負盛名。其著述有《康熙政要》24卷,《旅綸金鑒》6卷,《一山文存》12卷,《一山息吟詩集》,《王(舟瑤)章(一山)詩存合刻》17卷;譯日文《教授學管理法綱要》;校訂輯刊《遜志齋集》等。
人物經歷
章梫其父思培公嚴於家教,母知書達理,都出生於書香門第。章梫6歲入私塾,9歲到善岙蔣咀華老先生私塾學習八股。16歲赴寧海城裡望族龔先生家受業,得師賞識,以長女許配先生。18歲應試中秀才。復至杭州詁經精舍深造,師從江南名師俞曲園,得俞親與面授,研學經史,兼學數學、天文、地理,學業日進。然而靠舉人屢試不中,住書院十餘年,於30歲結婚。光緒十九年(1893),母去世,丁憂在家,後經有人推薦,為學使幕友。每閱童子試卷,謹慎從事,深怕忽略人才。曾到四川、江西、湖南諸省謀事,考察民情風俗,以廣見識。光緒二十三年(1897),考選拔貢,赴京應試,應戊戌變法停考南歸。兩年後父逝世,歸家居喪。父在寧海前方頭有廢塘、山地等遺產,當地人採石,每日辛苦所得極微,為改善石匠生活,吩咐當地主事者,年收入不得超過1000兩。並決定500兩作為辦國小經費,300兩作為地方公益,200兩作管理費。此舉足見他待人寬人澤厚,也為海游國小的創辦提供了必要的經費。光緒二十八年(1902),章梫受聘為上海澄衷中學校長,同年,初行庚子、辛丑鄉試,中舉人。光緒二十九年春,在章梫倡導和帶頭捐資下,海遊學堂開始創辦,定學制為10年,聘名師授課。光緒三十年,進京考取進士,殿試授翰林院檢討。以後,歷任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譯學館提調、監督(相當於外語學院教務長、院長),翰林院國史館協修(編輯)、纂修,功臣館總纂(總編)、德宗實錄館纂修(主編),郵傳部丞參上行走。又兼京師大學堂經科、文科提調(相當於北大文學院教務長),郵傳部、交通部傳習所監督(相當於北京郵電學院、北方交通大學校長,而且是兩校的創辦者),北京女子師範學校(北師大前身)校長等職。1914年輯成《德宗實錄》,回到上海,民國總統袁世凱、徐世昌先後函電相邀,後又派人厚禮敦請去政事堂任職,俱被謝絕。居滬不久,受聘到青島孔德大學任教。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侵占青島,移居上海。因著名出版家張元濟之聘為商務印書館編輯。浙江省續修《浙江通志》,總纂沈曾植聘他為編輯,主其事,國學大師王國維和章廣軒協同修纂。寓居數年,已近完稿,可惜因軍閥混戰,世事日亂,未能出版。後受倉聖明智大學聘請,主講文史。
1934年秋,因海游中心學校學生增多,祠堂無法容納,他毅然將自己在海游的祖傳房屋一幢24間和地基(即今海游國小校址)及書記20箱,全數捐贈給海游國小,將大湖塘幾畝水田贈給海游國小作校產。“七七”事變後,京津淪陷,章梫目睹世變,感慨萬千,螫居上海租界,以佛老之學自遣,吟詩、作書自娛。章梫工行、草書,字型雍容渾厚,逼近唐人,筆墨傳世甚多,特別在東南亞各國更是聲譽鵲起,以獲得章梫墨寶為幸事。臨海項士元編輯的《台州書畫家》一書,對其書法評價曰:“晚近寧海之章一山,實吾台書法之後勁也。”據1980年2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介紹:“章梫夙善楷法,晚歲篤好草書,執筆五指並用,運腕如拔鐙,翰墨清華,體勢秀逸。簡櫝或累千餘言,或作純草,不雜行書,然無一字不可識……”當代書法泰斗沙孟海先生評述他的書法為“自唐以來千餘年,學書譜者第一人。”
章梫1947年秋居上海。次年秋遷杭州頤養天年。1949年一月,天津解放,長孫章文晉(後任駐美大使、外交部副部長等職)夫婦共赴天津任職,且添曾孫,他得喜訊,欣然命筆賦詩寄兒,以誌慶賀。自此先生精神為之一振,認為國家太平有望,儒家嚮往的大同可以實現,接連作了不少樂觀向上的豪邁詩篇。同年2月17日,病逝於杭州勾山里,享年8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