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憲會議

立憲會議 (constitutional conference )亦稱“制憲會議”。為制定或修改憲法而專門召集的會議。屬於議會性質的則稱為“制憲會議”,完成任務即行解散。最早是1787年美國13個州在費城為修改《邦聯條例》而召開的會議,經過漢密爾頓、麥迪遜等人的不斷努力,最後開成了一個拋棄《邦聯條例》、制定《美國憲法》的制憲會議,產生了世界憲法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憲法。

歷史

最早是1787年美國13個州在費城為修改《邦聯條例》而召開的會議,經過漢密爾頓、麥迪遜等人的不斷努力,最後開成了一個拋棄《邦聯條例》、制定《美國憲法》的制憲會議,產生了世界憲法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憲法
18世紀末,法國路易十六為了解決財政窘困,重新召開內容為增稅的三級會議。由於市民力量的不斷壯大,第三等級代表人數大量增加,第三等級代表提出取消等級區分,按人數表決;制定憲法,限制王權等要求。要求遭到國王拒絕後,第三等級代表宣布自己是代表全體人民的,並自行召開國民會議,後來又宣布改國民會議為制憲會議。制憲會議通過了世界著名的《人權和公民權利宣言》(簡稱《人權宣言》),制定了1791年法國憲法。

俄國立憲會議的解散

二月革命後,俄國各階層人民普遍要求召開立憲會議,建立民主共和國。臨時政府為了對抗蘇維埃政權,宣布在9月30日舉行立憲會議,但始終未曾兌現。臨時政府被推翻後,廣大民眾仍然全民迷信民主,要求召開立憲會議。蘇維埃政府為照顧民眾的實際覺悟,決定在12月11日召開立憲會議。11月底進行了代表選舉,結果社會革命黨人占絕對優勢,布爾什維克黨代表占少數。資產階級妄圖操縱立憲會議,推翻工農臨時政府,舉行反革命遊行,並策動反動分子武裝占領了準備召開立憲會議的塔夫利達宮。蘇維埃政府堅決鎮壓了這次叛亂,並宣布立憲民主黨為人民公敵而加以取締。1918年立憲會議開幕,社會民主黨代表操縱多數,拒絕討論列寧起草的法案,不承認蘇維埃政府的一切措施。於是,布爾什維克黨代表宣布推出立憲會議。1月6日,全俄蘇維埃中央執委會通過法令,宣布解散立憲會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