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拼音碼】:qgzh
【用法】:複句式;作分句;含貶義
【注】:鉤,指刀器、兵器,並非腰帶間的墜物。鉤言其極賤,國言其極貴。
偷鉤的要處死,篡奪政權的人反倒成為諸侯。用以諷刺法律的虛偽和不合理。
出處
《莊子·胠篋》:“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鉤:帶鉤。白話譯為:那些偷了一個帶鉤的人要受懲罰處死,而盜竊一個國家的人卻做了諸侯。諸侯之家有仁義之名,那不就是剽竊來的仁義聖知嗎?)表現了莊子外冷內熱,憤世嫉俗的一面。

竊鉤者誅,是漢語辭彙,拼音qiè gōu zhě zhū,出處《莊子·胠篋》。
偷鉤的要處死,篡奪政權的人反倒成為諸侯。用以諷刺法律的虛偽和不合理。
《莊子·胠篋》:“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鉤:帶鉤。白話譯為:那些偷了一個帶鉤的人要受懲罰處死,而盜竊一個國家的人卻做了諸侯。諸侯之家有仁義之名,那不就是剽竊來的仁義聖知嗎?)表現了莊子外冷內熱,憤世嫉俗的一面。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意思是偷帶鉤的要處死,篡奪政權的人反倒成為諸侯。用以諷刺法律的虛偽和不合理,引申義為現實是虛偽的。這句話否定聖人之道,體現的是道家思...
出處 事例偷帶鉤的要處死,篡奪政權的人反倒成為諸侯。用以諷刺法律的虛偽和不合理,引申義為現實是虛偽的。 這句話否定聖人之道,體現的是道家思想。 竊鉤者誅,這裡的“...
出處 事例竊鉤者誅�o竊國者侯 拼音: 解釋: 1.《莊子.�l篋》:"彼竊鉤者誅�o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o而仁義存焉。"《史記.遊俠列傳序...無窮。由此觀之�o'竊鉤者誅�o竊國者侯�o侯之門仁義存'�o非虛言...
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偷鉤的要處死,篡奪政權的人反倒成為諸侯。舊時用以諷刺法律的虛偽和不合理。
基本信息 詳細釋義 典故《莊子·胠篋》:“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跖蹻暴戾,其徒誦義無窮。由此觀之,‘竊鉤者誅,竊國者侯,侯之門仁義存’,非虛言也。”後遂以“竊鉤者誅,竊國者侯”譏刺舊社會小盜被殺、大盜得國...
。出處竊國者侯《莊子·胠篋》:“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必須加以處罰(竊鉤者誅);但聖人同時也表示,要順天應人、弔民伐罪,因此...竊得之物。始曰:「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 如果說...
注音 出處 事例 語法,則並與仁義而竊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用諸侯的身份去做和強盜一樣的事呢?《胠篋》中說: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原文與出處 原文翻譯 莊子本意考的虛偽和社會的黑暗,一針見血地指出“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但看不到社會...仁義以矯之,則並與仁義而竊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莊子·胠篋》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