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樹軍

竇樹軍

竇樹軍,1972年3月出生,男,漢族,空一師三團修理廠探傷技師,空軍五級士官。先後榮獲全軍優秀士官人才一等獎、空軍首屆青年學習成才獎、空軍機務保障金質榮譽獎;榮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2009年被列入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提名獎名單。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竇樹軍竇樹軍

竇樹軍,1972年3月出生,男,漢族,空一師三團修理廠探傷技師,空軍五級士官。先後榮獲全軍優秀士官人才一等獎、空軍首屆青年學習成才獎、空軍機務保障金質榮譽獎;榮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2009年被列入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提名獎名單。

2008年10月1日清晨。夏威夷國際機場。

美國太平洋基地總軍士長羅伊隆熱情地伸出手來,迎接遠方的客人。這些客人並非達官顯貴、星級上將,而是一群來自中國的普通士官。一位面色紫紅、皮膚黝黑的青年人,尤其引人注意:雙手皸裂,“搓”得人皮膚生疼;胸前8枚閃閃發光的軍功章,見證其不平凡的功勳。

“中國士兵,真棒!”羅伊隆豎起了大拇指。

這個叫竇樹軍的青年人靦腆地笑了。作為中國空軍唯一的士官代表出國考察,他既自豪又羞澀:給我這么大榮譽?我做的事情,都很平凡。

但戰機記得一切:16年,竇樹軍先後為7500餘架飛機作過“體檢”,及時發現12起重大故障隱患,為國家避免經濟損失3億多元。生於“草根”,經他手的戰機卻高飛於雲端,傲視茫茫天地。

戰友們把一個當之無愧的稱號送給他——“戰機神醫”!

“職務上我是個‘兵’,

技能上我要超過‘官’”

“神醫”也曾神傷過。甚至偷偷問自己:你是不是乾飛機探傷這塊料?

那是19年前,竇樹軍剛剛告別黑土地,走進譽滿全軍的空軍航空兵第一師,走路都像踩在雲朵上,美極了:雖然咱不能像飛行員那樣神氣地翱翔,但給戰鷹做保健醫生,也不錯啊!

但很快,看似普通的驗傷工作把這小伙“折磨”得睡不著覺了。

探傷組有9名同志,一到現場實踐,別人持儀器都能在發動機殘片上發現“裂紋”,就他,要在師傅提示下才能找到。戰友們的眼神、師傅的催促,都叫他抬不起頭來:“竇樹軍,你行嗎?”

想撤,一次觀摩叫他欲走不能。

師機關組織了一次“空一師光榮歷史回顧”。聽著聽著,小竇的眼睛越睜越大,自己躋身的是一支多牛的隊伍啊!1950年12月就作為新中國第一支入朝作戰的航空兵部隊,出擊美軍。人均飛行時間只有幾十小時的空一師飛行員,勇敢地擊落擊傷敵機88架,美軍當時最新型戰鬥機F-86和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紛紛落馬……放眼世界航空史,這都是奇蹟啊!

“那些戰鬥英雄,有的家境比我還差,放牛娃出身,條件那么艱苦,都乾出轟轟烈烈的業績,我們今天的環境優越多了,難道還出不了成績?”竇樹軍琢磨。他把一句話端端正正抄在筆記本上,也隆重地刻在心裡, “寧肯自己辛苦千萬遍,也不讓飛行員擔半點風險”。

鳳凰涅槃,竇樹軍向“死”而生。

三條“竇氏軍規”,他給自己定下了:少睡、少玩、少看電視,騰出時間學習。軍校老師發現,這個小伙課上最認真,課下最囉嗦——提問多嘛!因為勤奮,竇樹軍還鬧出過笑話:由於教員講得太快,他沒聽懂“楞次定律”,禁不住午飯時還與同學們比劃這個問題。結果,被值班幹部認為在划行酒令,好一頓訓話!

“優秀學兵”、“最認真、最刻苦的學員”,竇樹軍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書面答卷!與此同時,他清晰地意識到,“保健醫生”的醫術是否高明,最終得看臨床。伴隨裝備更新步伐的加快和高科技探傷設備的開發和運用,經驗及書本知識當家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實踐中,“竇大夫”靠一股鑽勁兒闖通關。

2002年初,他所在的團改裝國產某型新機,由於探傷設備落後,影響了探傷質量和效率。竇樹軍急得團團轉,得知兄弟團配發了當時國內最新的探傷儀後,軟磨硬泡把儀器借回來。

一瞅控制臺,他愣了:一個個陌生的英文單詞,簡直天書。竇樹軍的字典里,沒有“服輸”這個詞。他買來《英漢雙解詞典》,一邊捏著各種葉片裂紋樣本,觀察記錄波形,一邊中英對照,念念有詞。短短一個月,用禿了19根鉛筆,摞起了一尺多高的草稿紙。當新式探傷儀完璧歸趙,竇樹軍的工作間裡,一面寫有心得的展板卻掛了起來,主題為《綜合運用4種探傷方法對新戰機19個重要部位進行探傷的方法步驟及要領》……

作為一名士官,竇樹軍在探傷領域逐步取得令人羨慕的成績。但飛機修理廠屬於“技術密集型企業”,軍官眾多、高手雲集,不時有一盆冷水兜頭潑下:“再撲騰又能翻出多大浪花,小心別被水嗆著!”

“職務上我是個‘兵’,技能上我要超過‘官’。”竇樹軍想。

“不能讓一條細小的裂紋,害了一個國家!”

美玉,瑩然有光,然世人不覺其光耀,因美玉藏技於真。與權威專家的交鋒,讓人們看到了普通士官如何大綻光華。那是2005年8月,竇樹軍用超音波探傷儀對7號戰機的發動機進行“B超”檢查。

他負責的領域,是給飛機的發動機探傷,發動機對飛機的意義,正如心臟之於人,重要性不言自明。這個看似堅強的傢伙有脆弱的一面,受飛行時間、材料、結構、不明物打傷等影響,其葉片上很容易產生肉眼看不見的細小裂紋。高速飛行時,葉片可能折斷,打傷液壓系統、作業系統,甚至擊穿油箱,叫戰鷹和飛行員命懸一線。要想防患於未然,全憑探傷師望聞問切。

檢查中,竇樹軍發現,該發動機一級壓縮器一塊葉片榫頭部位的波形有微小差異。經過反覆分析比對,他得出判斷:榫頭內部可能有隱形裂紋。事關重大!竇樹軍立刻報請上級批准該架飛機停飛檢查。

聞訊趕來的專家卻否定了竇樹軍的結論:“回波差異是探頭與榫頭接觸距離沒有掌握好,產生‘提離效應’引起的。飛機可以正常飛行。”

聞言,官兵們鬆了一口氣。倔強的竇樹軍卻拒絕在放飛單上籤字。

專家追問:“可能有裂紋就代表一定有裂紋嗎?”

是啊,一旦飛機停飛、脫髮、送廠檢測後沒有裂紋,後果誰來承擔?依了專家不就沒責任了……但這念頭,只在他腦海中一閃而過,不,絕不能那么卑瑣。竇樹軍痛苦地合上雙眼,幾年前一起機毀人亡的慘烈事故,湧上心頭。朝夕相處的戰友在剎那間撒手人寰,國家上億元巨額財產化為烏有,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永難復原。那是他一輩子的傷心事,雖然事故與他無關。

“少了一個鐵釘,丟了一隻馬掌;少了一隻馬掌,丟了一匹戰馬;少了一匹戰馬,敗了一場戰役;敗了一場戰役,失了一個國家。”一個古老的英國民謠,被中國的探傷師重新演繹,凝結著他們的良知與職業操守:“絕不能讓一條細小的裂紋,害了一個國家!”“至於我個人,雖粉身何憾。”

由於竇樹軍的堅持,發動機最後被送到北京某研究所“會診”去了。得出的結論讓專家們吸了一口冷氣:榫頭因疲勞使用、工藝等原因產生了細小裂紋,在工作狀態時隨時都有可能斷裂,如不及時停飛,後果不堪構想。

如山的責任,有時不是由位高權重的將軍背起;疆場上的勝利,要感謝那些默默無聞、慨然赴命的士卒。

“他把我們娘倆也奉獻了!”

月光如水照樓台。也照在王衛蓮面前的信紙上。作為探傷師的妻子,她已心亂如麻。

之前,她與婆家人約定:“信的內容如果是報平安、有喜事的信,那就寄給樹軍。有困難、有變故的,寄給我,他工作責任大,不能分心。”這不,信來了,問她,婆婆病情又加重了,能否回去看看。

應該回去,一個聲音說,婆婆患過乳腺癌,又做過三次子宮肌瘤的手術,身為長子的竇樹軍,怎能不在病榻前盡孝。可眼下他去南方駐訓了,剛剛出征兩天。

嫁給他的時候,圖的就是他對工作的認真:“跟這樣的人過日子,踏實。”沒多久她就意識到,太愛崗敬業了,未必是全然的好事,至少對家屬而言。一次來隊探親,她臨時住在附近的一農戶家,丈夫脫不開身照看她,結果,不會燒火炕的她差點煤氣中毒身亡……

她怨過,怪過,說他一根筋,可這樣的日子啊,過著過著就習慣了,因習慣而理解,因理解而分擔:“得了,我替他回趟家,看看婆婆吧。”第二天,王衛蓮把兒子託付給鄰居,帶上家裡僅有的2000元,踏上北上的路。

此刻,千里之外的南方,竇樹軍正在炎炎酷暑下,忘我地投入一場實兵對抗演練中。機場像個密不透風的大蒸籠,悶熱難耐,而他還得提著探傷儀,在發動機狹窄的尾噴管里鑽進鑽出,不時與50℃左右的內壁親密接觸,體內的水分拚命地往外涌,背上劃破的傷口火辣辣地痛……

問他:“覺得苦嗎?”

竇樹軍輕描淡寫地答:“這算啥!恐怖的還在後頭!冬天才可怕!”東北的冬天,氣溫往往只有二三十攝氏度,零下的。狹窄的飛機進氣道容不下肥大的冬皮服,竇樹軍和同事們只好脫下外衣,穿著輕薄的工作服爬入“冰窟”。極度深寒,往往在10分鐘內就凍得他們渾身哆嗦,牙齒“咯咯”地打著冷戰,皮膚疼得鑽心。長年如此勞作,長期保持一個姿勢探傷,叫37歲的竇樹軍病痛纏身,患上嚴重的頸椎病、風濕病和腰肌勞損。

“你這么乾圖個啥啊?”老鄉、戰友看著心酸。

從軍19年,他還是個士官,儘管榮譽節節提升:從師優秀士官、空軍優秀士官到全軍優秀士官。他是士官中的明星,被軍委首長親切接見過,照片與“空中勇士”張積慧、“孤膽英雄”華龍毅和“機械師尖兵”夏北浩並排懸掛在空一師榮譽館。

除此之外呢?

1999年底,榮立過兩次三等功的小竇得到一個訊息,他有機會提幹了!全師士官提乾的名單,有他!正歡欣鼓舞,又一個訊息傳來,修理廠面臨撤編,提乾名額要被截留,樹軍啊,你懸!

有人“提醒”他,多走動走動吧!找找關係。一根筋的竇樹軍卻堅信,過硬的素質才是提乾的先決條件,其他方式換來的榮譽,俺不要!

難得的提乾機會與他擦肩而過。2003年、2005年,軍區空軍、空軍從保留特殊人才角度出發,又先後兩次把他作為提乾的頭號人選向上級推薦,都因年齡的硬指標,被“卡”住了。“老竇,你別失望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領導、戰友怕他想不開。“沒事。既然不能成為幹部,那就要當最好的士官。”老竇的心裡,敞亮著呢!

可士官,能讓咱當一輩子嗎?

這個夢,好像也要碎了。2002年6月,部隊到某海域執行重大任務,竇樹軍頭一個請戰。領導告訴他:“今年可能沒有選取四級士官的名額。方便時回家聯繫工作吧!”

竇樹軍頓時百感交集:呵,要復員了啊,我的“戰友”們怎么辦?

那天晚上,機場格外空曠安靜,竇樹軍繞著機庫走了一圈又一圈,一遍又一遍撫摸著機頭。天空中沒有月光,也沒有星光,無人看見這漢子是否淚光盈盈。但他每一個舉動都在表達一個意思:打心眼裡捨不得離開。

老竇心裡其實有太多的捨不得。

對妻子、孩子,他何嘗捨得?結婚以來,妻子就帶著孩子候鳥似的跟著他,別的女人都有的安定日子,他沒給過她。

對戰友,他何嘗捨得?出名後,一些地方的航空公司開始出高薪來挖他,許諾:“只要你能來,不用培訓,直接上崗,家屬工作孩子上學一併解決。”竇樹軍不肯走。用他的話來講: “人不能翅膀沒硬時奔向部隊,翅膀硬了飛離部隊。人要講良心!”

為了良心,竇樹軍背起了太多的承擔:

2007年9月,他所在的團赴某地執行對抗演練任務。“開戰”不久,竇樹軍就遭遇了難題。“敵軍”數架飛機有被不明物體打傷的跡象,而他們攜帶的儀器又不能對飛機發動機葉片進行全面檢查,兄弟部隊得知竇樹軍在就向他請求技術支援。

“敵”“我”交戰,幫還是不幫?不幫,自己就多一份勝算;幫,對方將會成為更強勁的對手。思量再三,他向領導請求支援對方。戰友怪他長他人威風。竇樹軍正色道,只有“藍軍”強,“紅軍”才能更強;今日互為對手練攻防,他朝聯手克敵,勝算就更大,中國軍隊才能揚威於天下。

“竇師傅”(這是官兵對竇樹軍的愛稱)想的,不是一人一部之得失,是一個國家整個軍隊的成敗。不知道老竇是否常讀范文正公的《岳陽樓記》?縱使不讀,胸中的氣象已自成錦繡文章。

小士官有大眼光、大胸懷。

如今,只有他一個了

憑著過硬素質和突出貢獻,竇樹軍終於實現了留隊願望,榮立了一等功,被樹為全師先進典型。

多年來,只要兄弟單位求助,他就毫不吝惜地把“絕活”相授,先後為7家兄弟單位提供了40多次技術服務,親手帶教出26名探傷骨幹,其中有人成為空軍級技術骨幹,有些骨幹已成為他的上級。

當年,與他一起在機務訓練團學習探傷的新兵有21人,軍校士官班學習探傷的學員有17人,如今,只有他一個仍堅持在“探傷”崗位上。16年來,已累計在飛機進氣道內工作達5000多小時、爬行60多公里,並出色完成了國慶50周年首都閱兵、入閩輪戰、鼎新戰術對抗、實彈打靶等11次重大軍事任務。

他探索總結出“先渦流、後滲透、再超聲”三步定位等四種新型探傷方法,使飛機探傷精準率達到了100%。

他改裝的探傷員防噪系統,既能防止探傷員因長期強噪音引起疾病,又破解了事故信號聽不準的難題……

正如採訪中空一師政治部主任韓憲鋒所言,只要努力,無論是多小的一粒“微芒”,都有機會成為一塊了不起的“馬掌釘”,一旦找到與時代對應的節點,人生的“戰機”會一飛沖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