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積件的定義
積件是由教師和學生根據教學需要自己組合運用多媒體教學信息資源的教學軟體系統。(2)積件系統的組成
積件系統由積件庫何積件組合平台構成。
1 積件庫
積件庫是教學資料和表達方式的集合,可將大量的知識信息素材提供給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自由使用。積件庫包括以下集中類型:
A.多媒體教學資料庫 這是以知識點為基礎(Project-based)、按一定檢索和分類的規則組織的素材資料,包括圖形、表格、公式、曲線、文字、聲音、動畫、視頻等多維信息的素材資源庫。
多媒體教學資料庫將反映人類知識信息中與教學有關的部分,這是一個巨大的知識集合。儘管現代信息技術使得這種巨大知識集合的存儲、傳播、重現成為易事,但資料的徵集、整理、加工、出版、檢索、使用的過程將因“知識爆炸”而出現新的矛盾:一方面是建庫的工作量巨大,另一方面是使用者因信息量過大而產生如“迷航”、“信息過載”、“知識消化不良”等新問題。處理積件庫大信息量的一個對策是:按照與當前學校課堂教學聯繫的緊密程度,將教學素材分為最常用庫,次常用庫和擴展庫三類,並配備方便、快速、自動、智慧型的光碟和網路檢索方法。
B 微教學單元庫 微教學單元是以幫助教師講授某個教學難點,或幫助學生學習某個知識技能點為目的而設計的“小課件”,它的設計開發方法與原來的課件類似,不同的是微教學單元是供教師學生在教學中重組使用而準備的資源,所以它一般不需要封面設計,也不需要多餘的背景、多餘的解說配音等,短小精悍,符合積件組合平台要求的接口格式,方便教師學生檢索和組接在現實的教學情境中運用。
C、資料呈現方式庫 供教師選用的各種教學素材表達的方式。仔細分析學校課堂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信息呈現方式,教師最常用只有十多種,例如:螢幕上的圖形和文字的移動,變大變小,反白,閃爍,聲音開關,各種強調的方式,引導學生注意的方式,概括總結的方式等。將多種多樣的資料呈現方式進行歸納分類,設計成供教師容易調用與賦值的圖示,就形成了教學資料方式庫。
D、教與學策略庫 課堂教學的方法與策略千千萬萬,但考察我國教學的實際情況,教師們經常使用的方法只有幾十種,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也就是幾種,如講述方式、問答方式、習題演練方式、記憶背誦方式、動手操作方式等。教師在教學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不同的素材、微教學單元與不同的資料呈現方式和教學策略方式相結合,靈活地御用到各種教學實踐中。
E、網上環境資源庫 對於教學來講,網路最大的優勢在於有著豐富的資源可以用於教學之中。因此,國際網際網路、國家網、地區網,以及校園網中的資源,可以由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檢索、重組,靈活地結合當前教學需要而使用。
2 積件組合平台
積件組合平台是供教師和學生用來組合積件庫並最終用於教學使用的軟體環境。廣大教師盼有一種類似“傻瓜照相機”的特別適合課堂教學使用的積件平台,積件平台軟體的基本特點是:
A、無需程式設計;
B、方便地組合積件庫各種多媒體資源;
C、面向教師,易學易用。
3 積件系統的結構
積件系統由核心層、平台層、實庫層、虛庫層和環境組成,如圖7.12所示
A、核心層 由教師和學生組成,學生是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積件系統的構建、運用均以“學”和“教”的最最佳化為出發點與歸宿。
B、平台層 是連線兩個實庫(多媒體教學資料庫、微教學單元庫)、兩個虛庫(資料呈現方式庫、教與學策略庫)、一個環境資源庫(網上環境資源庫)的重要紐帶,也是教師和學生選取、加工教學資源信息、進行教學活動的操作平台。
C、實庫層 由多媒體教學資源庫和微教學單元庫組成。此二庫的共同特徵是:均為教師和學生可視聽互動的並為其所支配的計算機軟體材料。此二庫的差異特徵是:多媒體教學資源庫主要由文本、圖形、圖象等空間象素和聲音、動畫、視頻等時空元素組成。是以知識點為基礎按一定檢索和分類規則組織的素材,知識點的表達可以是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的。如“心臟跳動”的表達,可以是三維動畫、實物錄象、心電曲線,也可只選用放大了的有美妙節奏的“心音”。微教學單元庫由許多微教學單元包括含有一定的過程和結構。在知識難點的講解、特殊技能技巧的訓練及抽象思想觀念的教學中,可採用微教學單元。“課件”與微教學單元的區別在於微教學單元結構是片斷性的,可連結的,他沒有多餘的頭尾包裝與背景。
D、虛庫層 由資料呈現方式庫和教與學策略庫組成。此二庫的共同特徵是:將許多的好思想、方法、方式、策略技巧積聚成庫,以供師生靈活選用與借鑑。此二庫的差異是:資料呈現方式庫重在素材資料的表達、連線、呈現等微觀層次,與具體的軟體技巧相聯繫,常用的有飛入飛出、劃入劃出、淡入淡出、變色閃爍、熱區超鏈等多種;而教法、學法和教學風格相聯繫。可供選用的策略主要有: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操練法、發現法等。
實庫層與虛庫層既有區別又有密切聯繫,二者的關係而見簡言之,實時層是載體,虛庫層是靈魂。
E、環境層 主要由校園網、地區網、國家網、國際網際網路等多層次遠距離網上積件資源庫組成,它決定了積件系統的開放性和自組織性。全球網路化為積件系統的設計和運行提供了無與倫比的資源環境,教師和學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實時調用大量的世界知識寶庫,甚至還可以將積件與組合打包外掛,供異地的師生下載使用。
(3)積件的特點
積件是針對課件的局限性而發展起來的新的教學軟體模式和新的教材建設思想,它的主要特點是:1、積件素材與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學習理論之間的無關性
積件素材將教學信息資源與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學習理論分離,成為教師和學生學習的工具,因而適應任何類型的教師和學生,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可重組性。將過去課件設計者從事的教學設計回歸到教師學生自己的手中。教學設計和學習理論的運用,不是在課件開發之初,而是由師生在教學活動中進行,真正做到以不變(積件)應萬變(教學實際),計算機成為課堂教學的有力工具,成為教師和學生個性與創造性充分發揮的技術保障。
2、積件素材與教材版本之間的無關性
積件素材是以知識點為分類線索,這樣,無論教材課程體系如何變化,教材版本如何變化,積件素材都可被師生套用於當前教學活動中。
3、積件素材與教材版本之間的無關性
教學資源素材愈是基本的,附加的邊界約束條件愈少,其重組的可能性就愈大。例如,一段下雨的素材(圖片、動畫、視頻),語文教師可用來講散文、古詩或作文意境;生物教師可用來講生態;地理教師可插入氣候的課程演示中;物理課可講水的狀態變化和落體運動。如果讓學生來發表意見,則可以提出上百種創意,甚至教師和專家們也意想不到。
因此,積件素材應選取最基本事實性、過程性的內容,不進行更多地加工,以保持它的基元性。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實際需要把素材進行組合,體現了可積性。
4、開放性和自繁殖性
積件的素材資源和策略資源都是以基元方式入庫供教師重組使用,因而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師(學生)都可以將最新的信息和自己的作品添加入庫。只要確立了積件的信息標準、入庫規範,積件在教學活動中就自然具有開放性、自繁殖性。
5、繼承性與發展性
積件與課件的關係是繼承與發展的關係。課件適用於某一具體的教學情境,但經過適當加工(去除冗餘部分,規範接口標準)後,就可納入積件的微教學單元庫,為其他教師重組使用;積件經某教師組合成為適當情境的內容,也就構成了一個“臨時”的課件。課件與積件可以互相轉化,互相組合、互相包容,二者在教學的套用中可以起到互相促進的作用。
6、技術標準規範性
為了實現積件的可重組性,積件的各類信息資源必須遵從當今世界主流標準和規範。文本的格式、圖形的格式、聲音的格式、動畫的格式、視頻的格式,Internet網路接口的格式都必須與世界主流套用軟體一直,否則無法實現素材資料的組合。信息的分類、編碼應有標準的、類似“中圖法”圖書分類的法則。此外,還應考慮到光電閱讀、條碼掃描系統、CD-ROM、VCD制式等多方面的因素,這需要在國家一級層次上確立法規性的標準。
(4)積件的開發
積件的開發分積件庫和積件組合平台兩部分的開發,其中組合平台涉及到底層軟體的設計開發,需由有實力的軟體公司和編程專家來實現,開發難度較大。積件庫的開發在學校一級就可實現,一般由熟悉計算機套用軟體的教師和學科教師一起合作就可以編制。在目前尚無國家級標準規範的情況下,各實驗學校可嘗試做一點小範圍的積件庫,這只需掌握文本類套用軟體(如Word)、圖形加工類軟體(如Photoshop、Animator、3DS)、聲音加工類軟體(Wave Studio、Cakewalk)和一些實用工具軟體即可,讓教師在自己的教學中用PowePoint,Authorware去組合運用素材庫和微教學單元庫。這對於體會積件在教學中運用的魅力,探索開發和運用積件的經驗,培訓師資隊伍,是十分有益的。但要注意,在標準化和技術規範未確立之前,任何大規模的努力都將會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
積件庫素材資源的來源大致有以下幾類:
將現有的課件或其他軟體中的素材重新分離、整理、還原;
將現有紙張載體的資源(圖、文)數位化處理(掃描、重新錄入,類似西方國家目前正在進行的圖書館數位化運動);
自己開發教學中急需的、針對教學難點的微教學單元;
購買計算機軟體公司和出版社發行的積件庫光碟。